蝗虫在什么时期防治(未来几日蝗虫或扩散蔓延)

蝗虫在什么时期防治(未来几日蝗虫或扩散蔓延)(1)

蝗虫在什么时期防治(未来几日蝗虫或扩散蔓延)(2)

治蝗使用的低毒仿生药剂

蝗虫在什么时期防治(未来几日蝗虫或扩散蔓延)(3)

江城县派发药剂,发动村民一起灭蝗。

蝗虫在什么时期防治(未来几日蝗虫或扩散蔓延)(4)

无人机在森林上空喷药灭蝗

杨学礼没想到,2020年盛夏,这种叫黄脊竹蝗的虫子再次从老挝迁飞来到江城县,一波又一波,虫子们在当地的竹林里穿梭啃食竹叶,直到药剂将它们消杀。今年6月28日,普洱市江城县发现黄脊竹蝗迁飞入境,我省采取无人机防治与地面防治、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措施联合开展防控。截至7月17日,云南共发生黄脊竹蝗130648亩,重度1030亩,发生区域涉及普洱、西双版纳、红河3个州(市)5个县23个乡镇。竹子、芭蕉、粽叶芦等植物及少量玉米受到了程度不等的伤害。据专家组研判,黄脊竹蝗在未来几日仍有扩散蔓延可能性,防控压力持续增加。国家林草局工作组、农业农村部工作组、云南省林草局工作组继续在江城指导工作,防治工作有序开展,黄脊竹蝗虫情处于可控范围。

迁飞入境

一波又一波

7月16日,晴。早上9点半,江城县勐烈镇桥头村瓦落小组的铁厂箐,无人机轰鸣声响彻上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现场看到,当地林草部门正在对此间的竹林、农作物和空中翻飞的黄脊竹蝗进行药剂消杀。

今年6月底,黄脊竹蝗从老挝越境,江城严阵以待。6月29日下午4点左右,牛倮河村民反映,在国境线边发现蝗虫;6月30日,江城县植保植检站调查发现,勐烈镇大寨村至康平镇勐康村马场后山,全长55公里的国境线均有蝗虫迁飞入侵江城县,当地农业、林草部门组织人员开始用无人机、烟雾机、电动喷雾器形成空中和地面结合的方式防治蝗虫。

一波波蝗虫在天放晴时开始迁飞。据当地7月14日16时至18时监测显示,因天气放晴,又有新的黄脊竹蝗种群通过牛倮河从老挝迁飞降落普洱市江城县、宁洱县区域。下雨时便隐匿不见。

杨学礼是江城县植保植检站站长,从事多年边境植物保护研究,黄脊竹蝗是他熟悉的昆虫。作为江城人,杨学礼见过土蝗虫,“对农作物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危害”。2016年、2017年,他作为援助老挝灭蝗的专家赴老挝的琅勃拉邦省、华攀省,见到了大量的黄脊竹蝗。

江城县位于云南省南部,与越南、老挝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83公里,有一城三国之称。该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生态呈多样性,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2018年7月16日,黄脊竹蝗越境了,杨学礼告诉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一批蝗虫在江城曲水镇坝伞村、国庆乡嘎勒小组被发现,18日飞出境外,当时一家公司用除草剂除草;21日,又一批蝗虫自中越3号界碑入境,22日晚上的一场大雨后往越南方向飞走, 23日只见到少量蝗虫;紧跟着7月30日蝗虫又从勐烈镇黄姜岭进来一次,很快又飞走了。

它们都在边境线上逡巡,极少一部分出现后便不见踪迹。

2018年8月11日蝗虫再次入侵,这次入侵的蝗虫到最后也没有飞走,在国庆乡3个村、嘉禾乡6个村和宝藏镇的龙马村、前进村等地飞来飞去;9月下旬,杨学礼发现了四处落脚点。这次蝗虫不移动了,到11月5日止,当地林业部门确定2个乡镇4个村委会共发现4个蝗虫产卵点,大约面积5平方公里。

“我们发现雌性蝗虫产卵后在产卵地全部死去,用半年的时间等待卵块的孵化。”杨学礼熟悉黄脊竹蝗产卵周期,他们耐心等到2019年4月15日,带领站里的职工第一次到产卵地调查,没有发现蝗虫的幼虫;4月24日又去产卵地调查,发现幼虫孵化出来了;5月上旬,便用高效氯氰菊酯将其彻底消灭。

2019年7月1日,江城县勐烈镇牛倮河口岸再次发现蝗虫入侵,7月3日联合林业部门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扑杀,至此以后江城县再没有发现蝗虫。

今年,黄脊竹蝗再次从老挝越境进入云南边境,停留时间长,分布范围扩大。当地农业和林草部门进村入户,向村民介绍这种虫子的习性和防治办法。

黄脊竹蝗

“聪明的虫子”

陈鹏把黄脊竹蝗称为一种“聪明的虫子”。它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群体性迁飞、取食、扩散。陈鹏是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森林保护研究所研究员,7月16日,他第二次来到江城指导当地林草部门防控防治蝗虫。

“顾名思义,黄脊竹蝗的主要食物就是竹叶,吃完了,它就群体飞到有竹子的地方。无竹叶可吃了,它才吃芭蕉叶和粽叶,最后才会吃玉米叶。”长期研究昆虫、对各类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的陈鹏告诉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老挝那边的竹叶吃完后就群体迁飞,越过边境来到江城。它本身飞翔能力不足300米,但它会借力气流和通道飞,一生飞翔距离约为10公里。它如果经过上午的营养补充,借助下午的晴朗天气,会迁飞更远的距离。

因为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有接近300种蝗虫,如竹蝗、稻蝗等,它只有一年的生命周期。在不成灾的情况下,黄脊竹蝗是一个中性物种,在食物链中,它是鸟类、青蛙等的食源,能控制杂草的生长,是杂草的清道夫,在大自然的整个生态系统中,它是一种合理的存在。

昆虫的生理周期一生要经历卵、若虫或跳蝻、蛹、成虫四种形态,但黄脊竹蝗从蛹到成虫阶段并非完全变态。若虫阶段的黄脊竹蝗银翅膀未成形,只能在地面跳跃,其若虫阶段分为5个龄,其中1-3龄食量很小,且很难被发现,但到4龄及5龄,它就进入暴食期,并开始快速羽化,变为成虫。

黄脊竹蝗是群体性昆虫,一般一群迁飞有上万只。成长后的黄脊竹蝗进入了补充营养的阶段,助力卵巢、精巢的发育。黄脊竹蝗交配结束后,不再迁移,雄虫完成使命死去,而雌性则就近寻找最佳的产卵地,一般仍在竹林,选择向阳山腰、杂草灌木较少、竹林较稀、土壤较疏松的地方聚集产卵。雌性蝗虫产卵时间一般在7-9月,产卵后死亡,第二年的四五月左右卵孵化为幼虫。

这也是杨学礼决定等待次年,其孵化出来后再集体消杀的原因。

一只雌性黄脊竹蝗有1-10个卵囊,一个卵囊有约30粒卵,一对黄脊竹蝗,可繁殖的下一代最多可在300只。可见其繁殖速度之快。不过,黄脊竹蝗是寡食性蝗虫,其危害性远远比不上沙漠蝗虫。研究发现,如吃其他食物,其生理发育将受到不利影响,其中最大风险是导致卵子发育不良,不孵化。

“如果它跟我们争夺一些生存空间、食物,破坏一些我们的景观,那它就是害虫。”陈鹏说,一只雌虫产10个卵囊,有30个卵。卵会被雨水冲刷、会生病或者被动物吃掉,除非因为干旱,食物链中它的天敌减少,其虫口数量就会剧增。如果黄脊竹蝗达到了一定的密度,就变成了灾害。

2011年,国家林草部门专门出台标准,将蝗灾的等级分为轻、中、重三种等级,其中轻度危害为每平方米的蝗虫数量为2-5只,可采取预防性的防控。但当其密度达到2-5只以上,就构成中度灾害,需要进行干预。江城本地也有黄脊竹蝗,但此次蝗灾,主要是外来黄脊竹蝗进入后叠加引起。

科学治蝗

果断快速地打击

要消灭蝗虫群并非易事。陈鹏介绍,暴食期的黄脊竹蝗,食量占据了其一生的60%,而这也是其危害最大的阶段,一棵毛竹,约27只黄脊竹蝗就能吃光。“所以要果断快速地对入侵的蝗虫进行打击。”

也有江城的村民试过用鸭子吃虫卵的方法进行生态消杀,如果蝗虫群达到巨大规模,这种方式相对来说困难。陈鹏告诉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目前分层次综合防治精准施药,使用绿色生态的防控手段。在高虫口区,选用仿生药剂,比如现在消杀黄脊竹蝗使用的阿维菌、高效氯氰菊酯等低毒药剂,它会阻止昆虫体内的神经传导物质分解,然后导致神经系统瘫痪,直至害虫死亡,但不会对农作物和人类造成伤害,通过精准施用,能快速压低竹蝗数量。

“防治的手法最关键的是要监测其产卵地、跳蝻期等,了解黄脊竹蝗的习性。”陈鹏说,并非黄脊竹蝗在境外或云南独有,我国长江以南的多个省区也有分布,因监控、防控措施到位,所以并没有成灾。

7月17日,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来到江城县国庆乡,么等村迷速小组村民正在领取政府派发的高效氯氰菊酯,“村民领了以后,根据规定剂量和水配好后,对发现的蝗虫进行消杀。”该乡副乡长张德飞说,每包可以配三到四桶每桶20公斤的水,当地植保部门采取无人机飞防蝗虫入侵。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了解到,为建立长效防控机制,云南各级林草、农业部门持续严密监测蝗群迁飞传入动态,加强联防联控,以保护好农作物不受危害。江城县于6月30日启动了专项应急预案,7月7日启动了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四级响应,目前,8支84人防治队伍和30支3000余人应急处置队伍,正在边境线上全面开展防控应急工作。江城各乡镇到村到人,开始逐级防控蝗虫,迅速压低其数量。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7月18日从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截至目前,云南省共调集植保无人机组45组,开展飞防作业3246架次,投入喷雾器7736台次,出动42106人次,全省防治面积167762亩(含重复防治面积)。

新闻多一点

目前沙漠蝗没有入境云南

2020年初,由非洲之角而来的沙漠蝗席卷了中东、非洲、南亚的一些国家,灾况严重。目前来看,还在进一步扩散,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恐慌。事实上,非洲沙漠蝗的治理一直以来是个大难题,这主要是受制于当地的治理技术与资金投入。

陈鹏介绍,沙漠蝗本身也不能说它是一种害虫,它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它主要生长于非洲撒哈拉沙漠稀疏草地或沙漠里,散居时独立寻食,极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只要有20毫升水就能孵化,且孵化率很高。

如果出现极端天气,如温度湿度的变化等,它不适应生存后,就聚积起来集体迁飞觅食,形成铺天盖地之势。

蝗虫种类高达上百种,不同蝗虫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都不一样。据相关媒体报道,从史料上来看,欧洲的北部和东北部蝗灾很少,因为北纬40°以北,气候寒冷,蝗虫存活困难。又比如东亚飞蝗在土壤温度低于零下10℃的日数15天或在零下15℃的日数5天以上,蝗卵就不能存活,而亚洲飞蝗蝗卵在零下17.3℃,死亡率达100%。

历史上没有沙漠蝗大规模迁飞至中国的记载。陈鹏表示,沙漠蝗大批入侵中国为害的可能性不大,这是中国的气候环境和天然的山脉屏障所致。目前来说,因为气候、环境条件的限制,至少云南是没有沙漠蝗的。“当然,我们要做好监测和防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本报记者 邓建华 摄影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