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薯的小时候(忆小时候栾地瓜)

现在正是刨地瓜的时候了,每年霜降前后就开始了。看到地瓜,我就会想起小时候跟着大人去栾地瓜的场景来。

甜蜜薯的小时候(忆小时候栾地瓜)(1)

我们那里过去地瓜都是种在女郎山上的,因为好地都是种粮食的。种地瓜很费事,要先用地瓜母子育出地瓜秧来。在三伏天最热的晌午头栽上,因为这样秧苗成活率高。大热的天温度高达三十多度却得挑水饮西瓜窝了。这活我就干过一次,那时还是在1986年我十六岁,刚学会挑水时,我们表姊妹六个去帮小姨家种地瓜的。一担水也得七八十斤重,自己从井里用辘轳打上水来,再挑着走三百多米去山地里。一趟也得歇歇两三次,一天下来累得膀子都红肿了。所以也就有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体验。地瓜种上后基本不需要管理了,大部分是靠天吃饭,因为它很耐旱,所以在山上种的多。地瓜是我们的最爱,可以蒸着吃,煮着吃,也可以烤着吃。而母亲却吃的很少,因为五九六寿挨饿时她没少去泰安莱芜一带大山里背过地瓜干,所以也是吃的够够的了。

甜蜜薯的小时候(忆小时候栾地瓜)(2)

收地瓜的刨完后,肯定有刨不干净的时候,所以也就有来栾地瓜的了。我们栾地瓜的时候,也就十来岁,跟着母亲和俩姐姐去的。栾地瓜大军一般是一个人一把镢头肩膀上挑一个粪筐,或者在带条破麻袋,到处去找地瓜。地瓜都是栽在级子上的,沟子是下雨用来存水的。也有很少地瓜扎根很深或者扎偏了地方没被发现的。所以就有“漏网之鱼”了,也就招来了栾地瓜的了。运气好的一块地赶上一家收的不仔细的就会多刨几块,运气再好的可能正好一棵秧下一大墩好几块的,所以没有规律可言。或许也有一块地费半天劲一块没栾着的。栾地瓜就是用镢头刨地,有时候一镢头也许正好刨在地瓜上了,成为“伤镢”,虽然地瓜断了,但是也很高兴,赶紧挖出来,扣掉上面泥土扔粪筐里了。一天下来,最多栾两筐地瓜就很不赖了。不知道要跑多少路,挖多少镢头,毕竟也是僧多粥少,那么多人都来捡漏,哪有那么多地瓜呢?

甜蜜薯的小时候(忆小时候栾地瓜)(3)

栾地瓜也需要技巧的,一般是看级子上的地瓜秧,如果有断了秧的,看着没被动土过的可能就是“大鱼”了。被翻过土的地方也许有被埋住的地瓜,这个也是全凭运气了。运气好的一霎也许就能满框了,也许费半天劲刨很多土却收获寥寥的。每次用镢头挑着沉甸甸的一粪筐地瓜回家时也是乐的合不上嘴了,而且逢人就说,今天可不孬,没想到栾这么多地瓜……

甜蜜薯的小时候(忆小时候栾地瓜)(4)

壹点号 壹粉56858204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