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内心上做到断舍离(从物质到精神如何正确看待)
□李炜 (郑州大学)
今日,话题“断舍离到底有多爽”登上了微博热搜,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这些年,“断舍离”风靡全球,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上。但真正要断舍离的,其实是我们的内心。
日本的杂物管理大师山下英子在修行瑜伽时悟出了断舍离的概念,把它引入了物品管理中,并写出了畅销书《断舍离》。何为“断舍离”?山下英子对它的解释是:“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的无用之物;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脱离物欲。”它是一种极简生活方式,只保留少而精的东西,没用的就扔掉。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囤积是人们寻求安全感的一种方式。在农耕社会,农业的生产过程基本或完全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气象条件是影响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一旦遇上旱灾或洪涝灾害,一年的收成便会寥寥无几,因此,囤积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如今生活条件改善,物质条件富足,人们不断地“买买买”,闲置物品也越来越多,买东西容易,处理东西难,断舍离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了青睐。
起初,断舍离是一个关于整理物品、清理物品的理念,它提倡关注人本身,用人和物的关系来衡量一件物品是否有价值,以此来决定物品是否丢弃。而后来这个理念也被广泛运用到感情、工作等生活中去,抛弃那些无所谓的关系负累,不做情感和人际关系的附庸,让自己成为自己,从而置身在感觉舒适的环境里更好地生活,“舍得便是获得”。每一件物品都包含着感情,它可能承载着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可能代表着一段不愉快的经历,人在整理物品的同时也在清理内心,重新审视自己,直面自己的内心,丢掉那些陈旧的包袱,更好地轻装上路。以极简思维收获美好事物才是断舍离的本质与核心。
断舍离并不鼓励极致的空无一物,不要为了断舍离而去断舍离,有进才有出,有舍才有得,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事实上,无论是断舍离还是囤积,它们的目的都是追求生活品质的提高。断舍离也只是一个为人服务的理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詹青云在《奇葩说》中曾说:“放下从来不是成长的代价,放下就是成长本身。”学会断舍离,让无能为力的事顺其自然,大道至简,方得始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