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的人千万不要错过这部电影(本周上映的这部电影)
文 | 沈念
编辑 | 闫宝
这就是本周上映的电影——《花椒之味》所要讲述的故事。乍一看,这个剧情可算有点狗血,并且你不会想到,整个故事的发生地会在有着日新月异变化的香港。
来自两岸三地的三姐妹,虽性格迥异,却因为出席父亲的葬礼走到一起,互相碰撞,从而揭示出各自渴望得到家庭温暖的内心,最终找到心灵的归依。《花椒之味》想要表达的,是令人念念不忘的家的味道,一如导演麦曦茵所说的,“我在影片中看到自己,虽然父爱有所缺失,可他却又无时不刻地影响自己”。
提起父亲,相信每个人都有一番感慨。我最喜欢的,是高晓松在《奇葩说》里用来怀念他父亲的一段话,“你是那颗星星,我是你旁边的这颗星,我的整个轨迹是被你影响,即使有一天这颗星星熄灭了,它变成了暗物质,它变成了看不见的东西,它依然在影响着我的轨迹。你的出现永远改变着我的星轨,无论你在哪里。“
花椒之味,大概就是父爱的味道,就是父爱用一颗星星去影响另一颗星星轨迹的味道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花椒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调味品,具有提香、去腥,还可入药祛湿止痛,物美价廉的一种农作物。这部根据张小娴小说改编的电影,摆脱原著色彩的支线重塑,采用全女性视角的和解之路,确有着一味所谓花椒的浓烈滋味。
首先电影的内容极丰富。“原生家庭“、”自我认知“这两点近两年非常多提及的核心话题,在这部电影里得到充足的探讨与展示。激烈的冲突与对抗,日常的和解与温暖,这部电影既有生活化的小细节,又有来自灵魂深处的共鸣与反思,最终升华电影主题:和过去和解,对未来明朗。
其次,许鞍华监制的加持为影片基调定了一抹港味,郑秀文的演技非常在线,生动还原出一个内向但内心有自己围墙世界的大姐。
最后,电影主题温暖、知性、感人,堪称是一部走心的文艺片。三个来自两岸三地的女孩,分别成长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却因为同一个父亲,因为渴望同一份来自家庭的温暖,从互相看不惯到彼此接受,相亲相爱,从而告诉我们不管你如今面对怎样的困境,都别忘记身边还有亲人的爱与支持。
至于导演为什么给自己的作品定义为“花椒之味“,我想近期播放的《圆桌派》,马未都的一个观点很能解释这个东西。他说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除了糖,凡是让你上瘾的东西,一开始都不会让你舒服。”他说到了烟酒茶,然后在一旁的窦文涛补充说,还有“花椒,麻”。
对,花椒的麻,也让人上瘾。电影很巧妙地运用了花椒的麻味。父亲突然去世,且还留下两个素未谋面的妹妹,即将要接手父亲留下的火锅店……这种自己生活被打乱的滋味,正如花椒入口的第一下,又麻又乱,让人神经痛苦。
而就在这时,父亲生前的主治医生出现,告诉郑秀文扮演的如树说,辣,其实是一种痛觉。人们之所以爱吃辣,其实就是用一种痛,掩盖另外一种痛。所以别看花椒不起眼,但正是它的麻,有效减轻了舌尖上的灼痛。
除此以外,花椒的用处不要太多:放在白酒里,每天涂抹数次可防止脱发;花椒水可缓解胃痛、痛经;还可以治痔疮。《花椒之味》中,小妹如果牙痛,姐姐拿出花椒,放进牙窟窿,顿时不疼了。
小小一粒花椒,除了治病救人,还能带给你口感上的麻辣感觉。吃花椒的第一口,又麻又辣,似乎嘴里放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怎么嚼怎么不对劲,可缓一缓,容小小的花椒在你的口腔里作用一下,绝对会感到如沐春风,食欲大增,什么肢体上的痛感都消失不见。生活里,或许没人会留意一粒小小花椒的存在,但它总能修复我们的伤痛。一如电影《花椒之味》探讨的亲情主题。
大姐如树,跟父亲生活在一座城市,却彼此之间不闻不问,心的距离要多远就有多远;二妹如枝,始终对母亲的改嫁不能释怀;三妹如果,被婆婆催婚催到头大,三姐妹跟亲人之间没有和解只有埋怨,从来不能好好说话,也丝毫享受不到一个家庭应有的温暖,就算是一起站在父亲的葬礼上,大姐也始终不能原谅父亲对她们造成的伤害,她说,“不管怎样,他最终还是伤害了我们。”
就像电影里的三姐妹一样,我们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如果父母伤害我们,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好比辣椒狠狠灼伤我们的舌尖,我们排斥它,却也依赖它;等到渐渐适应,花椒开始释放它独有的麻辣与清香,给舌头一个足以稳稳缓冲的着陆点,让原本出现伤痕的亲情慢慢愈合。
这世上原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东西,更没有所谓完美。任何两个不同的个体,只要靠近,就会有伤害,但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为了不受伤害,就选择放弃,虽然对于原生家庭的伤害,每个人都无法逃避,可当我们真正过起自己的生活,暮然回首,才会发现,原来所谓血脉亲情,早已烙印在我们的血液里,再也戒不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