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博物馆遇到什么(逛了无数次博物馆的你)

銎,盉,簋,敦,甗,甑,匜,斝,鑃,瓿,斛……

博物馆里看展览,小新总怀疑这些年上的语文课都是假的。青铜器前陈列的文字,每个都似曾相识,但又不敢轻易叫出它的名字。

悠悠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青铜器以其雄浑古朴的造型、精美别致的纹饰、珍贵典雅的铭文而著称,浓缩和再现了悠久又深远的中国古文明。我们经常能在博物馆中一睹青铜国宝的往昔风采,却因为带有生僻字的名字无法领略其全部精妙,实在是一大憾事。

逛博物馆遇到什么(逛了无数次博物馆的你)(1)

今天,就和小新一起学习一下那些“纵使相逢应不识”的青铜器名字吧。

簋[guǐ]

簋,古代盛放食物或祭品的器皿,算是博物馆最常见的青铜器之一了。说起这个字,生活在北京的吃货宝宝们一定不陌生,没错,从东直门到交道口东街都在这个字的势力范围,那就是——簋街。

簋中的王者,要属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利簋了。它是考古界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肚子”里有33字铭文,记载着武王伐纣的丰功伟业。同时,它也是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王者地位可见一斑。

逛博物馆遇到什么(逛了无数次博物馆的你)(2)

甗[yǎn]

甗是一种蒸饭器,类似现代的蒸锅。是由下半部的“鬲[lì]”和上半部的“甑[zèng]”合体后的称呼。

作为“舌尖上的中国人”,我们的祖先对煎炒烹炸煮可谓样样精通。距今7000多年前,聪明的先人们就烧制了陶甗,再加上培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所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人蒸熟了世界上第一碗米饭”。

商朝妇好墓出土的三连甗称得上是甗中珍品。这件三联甗由一件长方形鬲和三件大小、形制基本相同的甑组成,迄今为止仅此一例。甗上还刻有“妇好”铭文,饰以精美的龙纹,处处彰显着王室的尊贵和中国第一位女性统帅的飒爽英姿。

逛博物馆遇到什么(逛了无数次博物馆的你)(3)

斝[jiǎ]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介绍完炊具,怎能少的了精致的酒器?斝,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是陶质的炊具,到夏商两代青铜斝盛行,主要用来盛酒和温酒。

灵台百草坡出土的商代父辛铜斝,高32.5厘米,口径19.5厘米,现由甘肃省博物馆典藏。敞口、高颈、分裆三足,颈腹处饰环状牛首錾[zàn]。颈部饰弦纹,錾内腹侧阴刻铭文三字“口父辛”。

逛博物馆遇到什么(逛了无数次博物馆的你)(4)

觞[shāng]

小新曾被一个成语惊艳到,那就是《兰亭序》中提到的“曲水流觞”。可以想象,衣袂飘飘的文人墨客们沿河渠而坐,上流放置的酒樽顺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取杯畅饮并即兴赋诗,好一个写意人生。

觞,是古代盛酒和羹的器皿,李白《侠客行》中有“持觞劝侯嬴”的名句,举觞对饮时多伴有敬酒的动作。觞的外形扁椭圆,浅腹、平底,口缘两侧各有一个半月形的握把,像鸟的双翼,“羽觞”之名由此而来。代表作品有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金花鸳鸯银羽觞。

逛博物馆遇到什么(逛了无数次博物馆的你)(5)

殳[shū]

殳是一种古代兵器,分锐殳、晋殳两种。锐殳用于战场,晋殳用于仪仗。最初,殳是用竹木做成的,主要用于抵抗毒蛇猛兽的攻击。周朝时出现了青铜殳,成了车战五种主要的兵器之一。战国末期,殳就逐步退出战场,只在一些庆典活动时作为仪仗兵器使用。

虽然殳经常出现在史书中,但考古人士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无法明确殳的形制,直到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了7件“自称”为“殳”的锐殳和14件晋殳,才揭开了殳的形制之谜。

逛博物馆遇到什么(逛了无数次博物馆的你)(6)

钺[yuè]

钺,是古代的兵器、刑具,也可作为仪仗用具,由斧发展而来。武侠小说里常说: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这其中就有“斧钺钩叉”的钺。

旧石器时代最早出现了石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址出土过玉钺,青铜钺在商代才开始出现。《十八般武艺全书》中记载:钺头较斧头大三分,钺杆比斧杆约长50厘米,钺刃较宽大,呈弧形,似新月。

逛博物馆遇到什么(逛了无数次博物馆的你)(7)

锅碗瓢盆,瓶瓶罐罐,兵器乐器……在古老而神秘,熟悉而陌生的青铜时代,它们曾经是那个世界的主宰,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和最强的文化符号。它们的名字,不应该被忘记!

逛博物馆遇到什么(逛了无数次博物馆的你)(8)

下次,当你在博物馆里凝视被“封印”在玻璃展柜里的青铜器时,请用名字呼喊它们,沉睡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就从这些文字开始打开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