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吴敬梓(旷世奇书儒林外史)
清初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在国内外享誉甚高,大家都觉得这本书写得好,但说到具体好在哪里却往往不得要领,甚至一些文学批评家还会将《儒林外史》的某些优点当作缺点来品头论足。
《儒林外史》长期以来被贴上了讽刺小说的标签,可以说这只看到了书中的讽刺批判,却没有看到作者吴敬梓贯穿于全书中苦心孤诣的温情与构建,讽刺只是《儒林外史》的特色之一,以此一叶障目反而使人们无法充分认识到《儒林外史》真正的伟大和精彩之处。
《儒林外史》是一部旷世奇书,其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都有许多一反传统的天才创新,某些文学表现手法与后来各种新兴的文学潮流相比都毫不逊色。更为伟大的则是吴敬梓站在宏大的历史角度对于我们这个民族社会运行的深刻考察,对于民族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剖析以及对于苦难深重的民族心灵的深沉抚慰。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大的历史观总要有小一些的切入视角,而《儒林外史》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跨度足显作者的雄心抱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儒林外史》是对难以比德殷、周的大明朝的一曲挽歌,全书截取儒林为主要考察对象,描绘了明朝中后期一百多年的衰败历程。
以其间有着些清醒认识的人物为线索,从开始的娄氏兄弟四处倾心寻找接纳名士豪杰,结果遇到的都是些骗子,到浊世翩翩佳公子杜少卿矫俗厉化,却不免家境破败,还被树立成了反面典型,而德才兼备的庄尚志(其名取自《易经•蛊卦》上九爻高尚其志,不事王侯之意)被征入朝感到道不可行,便明哲保身,奉旨归隐。
直至最后“天地闭,贤人隐”,“琴、棋、书、画”四人全部隐于贫贱狂狷者流,整个社会元气消磨殆尽,于浑浑噩噩中无可奈何,“那一轮红日,沉沉的傍着山头下去了”预示着大明朝不可避免的灭亡,自是沉痛之至。
结尾处荆元弹琴于物我两忘的高山流水之中忽作易水送别的变徵之音,而不读书没什么文化的灌园老叟却能听得懂其中的深微之处,并为之凄然泪下,天地之间大道的薪火便是这样顽强不息地流传于贫贱草莱之中,对比于王朝末世儒林的种种酸腐丑恶之态,更是再次拷问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
《儒林外史》顾名思义是一本讲儒林故事的书,文中的各类文人经常在一起把酒言欢,偶尔举行个诗会更是不在话下,但神奇的是全书中自始至终没有出现一首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这与《红楼梦》满书的诗词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作者文化水平不够吗,显然不是,吴敬梓于此可以说是惜墨如金。
但在描写众文人举行祭祀吴泰伯的典礼时,对于繁缛的祭祀礼节以及参会的众多人名却记录的一丝不苟,不厌其详,可以说是泼墨如水,但读起来却如大羹玄酒,余味悠长,在这对比之中自有作者的深意藏于其中,读者于此处倘能稍加留意,当知此言不谬。
《儒林外史》神奇的地方,仅举这一例,更多的精彩留待读者自己发掘。
西方的《花木兰》不懂东方,从历史角度深入解读花木兰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