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变迁史(武侠小说史略前言)

最近在知乎上刷到不少武侠小说的内容,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武侠小说以前很精彩,但是现在已没落,可能大体上就是这个情况吧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武侠,如果说《小将薛刚》、《小将呼延庆》算是话本小说,那《掌心刀》、《九阴白骨秘笈》(盗版书籍,署名古龙,真实作者不详,里面确实有九阴白骨爪,而且模糊的记忆中男女主之间的关系有些虐恋的色彩),这种总算是如假包换的武侠小说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武侠小说变迁史?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武侠小说变迁史(武侠小说史略前言)

武侠小说变迁史

1源起

最近在知乎上刷到不少武侠小说的内容,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武侠小说以前很精彩,但是现在已没落,可能大体上就是这个情况吧。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武侠,如果说《小将薛刚》、《小将呼延庆》算是话本小说,那《掌心刀》、《九阴白骨秘笈》(盗版书籍,署名古龙,真实作者不详,里面确实有九阴白骨爪,而且模糊的记忆中男女主之间的关系有些虐恋的色彩),这种总算是如假包换的武侠小说了。

初中的时候到镇上读书更自由更方便了,就开始租书看了,没记错是十块押金两毛一天,开始看各种(盗版)武侠小说,什么金庸、金庸新、令狐庸……什么《九阴九阳》、《剑魔独孤求败》、《风流老顽童》,在那个信息传播相对落后的时代,还以为这些都是“金庸”作品,很久以后才知道这是一些不要脸的写的同人,关键是误导我这样的小白,还以为是出自金庸手笔。当然了,这个时候在盗版封皮的下面也接触到一些精彩小说,比如温瑞安的《四大名捕》,只不过那时候还不知道原著的名字。

高中的时候就更方便了,已经有意识的批量阅读了,金庸的所有作品、古龙中后期的大部分代表作、温瑞安的部分作品差不多扫完了,剩下的在大学之后几乎也收尾了。在大学的时候还了了一个心愿,那就是《蜀山剑侠传》,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用EXE格式的电子书看完之后,总算明白为啥之前路边的盗版书摊一直不见蜀山的踪影——太TM长了,饶是如此还没有结尾。

2概述

狭义的武侠小说可能是从民国开始,什么王度庐(卧虎藏龙)、朱贞木(虎啸龙吟)、宫白羽(十二金钱镖)、郑证因(鹰爪王)、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这本书真的不奇,后面有机会详说),最重要的是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这本书堪比西方哲学领域的康德,就如同一个包罗万象的水池,过去所有的精华流进来,后面所有的精华从这里流出。现在人们上溯武侠小说,大多数可能也就到《蜀山剑侠传》了。这本书是如此的优秀,以至于几乎探索(穷尽)了仙侠小说的发挥空间,后面所谓的新武侠(金古梁温)集体转向去写风格相对朴实的武侠而非仙侠,可能真的是拜读蜀山之后觉得“观止矣”。

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武侠小说代表人物,此外可能再加一个黄易。哪怕不看武侠小说的人提到武侠小说也会脱口而出金庸古龙,尤其是金庸作品前几年的时候每年必翻拍,几乎到了“凡有自来水饮处,皆能歌金庸”。当然了,这个阶段还有一大批同期生,卧龙生、陈青云、诸葛青云、云中岳、柳残阳等等,尤其是卧龙生著述颇丰,有些作品也还算中规中矩。一些小道消息说古龙一开始写小说还给卧龙生代笔(或者是蹭卧龙生的笔名)。这一批中流砥柱之后,武侠小说好像难以挽回地式微了,直到今天也未见回暖的迹象。

3框架

之所以有梳理武侠小说发展历程的想法,源于前几天回答了一个问题,题主让选四部武侠代表作,当时整理了一下思路回答了下,结果发现对武侠小说的了解已经覆盖的比较广了。本科阶段的时候有意识的去刷书的,后面陆陆续续又补充了些。期间也看过一些武侠小说介绍,总的来说介绍的比较浮光掠影,别说比肩《全球通史》、《时间简史》这样的作品,连媲美《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学史话》这样水平的作品都未曾见过。在这里根据这些年阅读沉淀的知识,再加上自己(非常)不成功的写作经验中总结出的一些体会,试图尽可能全面的介绍一下武侠小说。

总体的思路预期是这样的,先从大家熟悉的开始,用金庸、古龙、温瑞安、蜀山剑侠传这样的代表性作品来介绍武侠小说几种常见的范式(故事类型或者说创作模式),后面再往前逆推,民国的可以单独说下,再往前明清有《仙侠五花剑》、《绿野仙踪》、《封神演义》、《西游记》这样的神魔小说,也有《三侠五义》这样的公案小说,还有杨家将、呼家将、薛家将这种历史演义小说。再往前推魏晋时候有《列仙传》、《搜神记》这样的志怪小说,再往前推的话就是类似残篇一样的汉魏小说(一部厚厚的汉魏六朝笔记小说竟然看完了,我自己都给忘了什么时候看的)。如果从头到尾读下来的话,其实跟诗词演化还有西方哲学的演化是很类似的,能够感觉到像是一个有机体不断进化的过程,所有人都是在进化链条上的一环,继承了前人的精华,凭着自己的才华与努力又往前推进一点点,一点点地拓展丰富了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思维方式、叙事结构(蜀山稍稍有些例外,这一步跨得有些不可思议的大)。在介绍的时候,可能会单独或者是附带介绍香港武侠漫画台湾布袋戏的一些内容。

在笼统介绍之外,还会附上我对一些作品的赏析,就套用九品官人法来评级吧。当然了,能流传后世的作品,显然不应当归类到下三品。这里的评级也是个人根据这些年读书思考以及写作经历过程当中得到的鉴赏力,尽可能摒弃个人偏好,能够说出其所以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评级仅仅是武侠小说内部的评级,不涉及跟其他类型作品的横向比较。比如《天龙八部》是上上品,《红楼梦》毫无疑问也是上上品,但是不能认为二者可以相提并论。其实武侠小说内部不同类型作品的横向比较也未必是公平的,比如《神雕侠侣》是上中品,那是因为它比同类型的《倚天屠龙记》略逊一筹,但是比上上品的《楚留香传奇》要差吗?并不见得。《楚留香传奇》定为上上品是因为它糅合了武侠小说与侦探推理小说,开辟了武侠小说新模式或者说新思路。

在最后可能会横向对比一下其他的奇幻类作品,比如日本的山田风太郎(前不久看了《柳生忍法帖》,发现其打斗场景的设计跟古龙中后期的作品非常相像)、欧美奇幻文学例如魔戒(这个是本科阶段用2.4英寸颗粒感十足的安钛克MP4用了十一假期的时间看完的,具体内容几乎忘干净了)、DC漫画(看过一些漫画原作,那些没有看过原作的作品不妄做评价)等。最最后在介绍完武侠小说之外,尽力尝试去分析下武侠小说陷入困境的原因或者是进一步拓展武侠小说发展路径可能的思路。当然了,我也不能贪天之功以为己力,这些想法很多是阅读其他作品的时候想到的。

4说明

在梳理的过程当中恐怕主要凭借记忆,如果有需要的话再临时翻翻原作,挂一漏万可能在所难免,有记忆错误的地方欢迎读者捉虫。但是有一个原则,不是亲自看过的不妄作评论,因为有件事让我记忆犹新。本科的时候上了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课,教材几乎涵盖中国当代有头有脸的文学作品(包括通俗文学作品),当时让我大为震撼,因为光是看完这些书都需要耗费极大的时间精力。这种佩服却在我拜读《蜀山剑侠传》之后多米诺骨牌般坍塌。《蜀山剑侠传》四百多万字,当时在机房陆陆续续看了一个月,有些地方还没耐心看快进了下,对内容大体有所了解了。教材上介绍蜀山的内容跟原著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既然这部书可以作假,其他的地方一样可以作假。可以容许记忆模糊甚至记忆偏差存在,阙如的地方留白,引用的地方标注,但是不能翻录不知道什么地方来的一些评论充数。

当然了,从古到今作品太多了,幸亏也是之前我看过许许多多这方面的作品,要不然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想法,有这样的想法也整理不出来这样的思路。毕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得不做的事、想做的事、应当做的事,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卯在这上面。当然了,如果反响好一些的话,写的时候多用功一些。其余一些明显阙如的地方,后面找机会看看书补一补。

在叙事作品方面,近代欧美批量贡献传世名著(国内有媲美的作品吗?);爱伦·坡开拓出推理小说这一题材,后面“谋杀女王”克里斯蒂等人发扬光大,还演化出来007这样的间谍小说分支;科幻小说了解不多(基地系列、银河帝国系列、《怒月》、《星船伞兵》),但是直观上提到科幻就是未来、就是外国人外星人的背景设定。武侠小说可能是唯一的近代本土贡献的有着民族特色的叙事文学类型了。其实我个人一直不明白武侠小说为何会没落。有观点认为前人将可用的题材挖掘殆尽,这个理由不成为理由。金庸的小说尤其是射雕三部曲不是在重复熟悉的模式吗?楚留香跟陆小凤除了一个喜欢摸鼻子一个有四条眉毛外还有何不同?方振眉跟李布衣除了衣服不一样武功不一样做的事有多大区别?推理小说也有固定的模式什么密室杀人、暴风雪山庄,克里斯蒂小说无非一个个谋杀疑案。成熟的套路一遍遍重复利用,哪怕做不到推陈出现,也可以贡献质量在线的作品吧,如同好莱坞流水线生产的大片。纵然金古梁温是天纵英才,我们这代人难道就万马齐喑了吗?况且现在信息大爆炸,获取信息的途径比前人多太多方便太多,即便天分有差堆资源堆人力难道就堆不出来名作之壁[1]那样的作品吗?武侠小说为何会出现这种断层式的没落?希望在梳理介绍武侠小说的过程中,能够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参考

    ^名作之壁是对于销量高但卖点不突出作品的称呼和吐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