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当皇帝时的生活(历史上的今天1888年7月23日)

一到晚上,我们都会很直接的开起灯光继续做事情。 现在人们对于电灯早已是习以为常了,我们无法想象没有灯的世界,那夜晚将会如何的黑暗和难挨。 在电灯发明之前,人们都是用蜡烛或者是油灯来照明,从而扩大人类活动的范围,赢得更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

李鸿章当皇帝时的生活(历史上的今天1888年7月23日)(1)

现代电灯泡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可长时间通电发光的灯丝,二是真空或低压惰性气体,防止灯丝高温氧化。

李鸿章当皇帝时的生活(历史上的今天1888年7月23日)(2)

1801年,英国化学家汉弗里·戴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灯装置,他选择用铂丝通电,铂丝发出了闪耀的亮光,但是由于铂丝的损耗太快,电灯不可持续。

1854年,移民美国的德国钟表匠亨利·戈贝尔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丝,制成了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电灯,持续亮了400个小时,不过他并没及时申请专利。

李鸿章当皇帝时的生活(历史上的今天1888年7月23日)(3)

1860年,英国人约瑟夫·斯旺也制成了碳丝电灯,但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直到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发明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利。斯旺自己的屋子是英国用电照明的第一所私人住宅。

1874—1875年,俄国的亚布罗契科夫在同胞洛德金的研究基础上,独立发明了“蜡烛”碳棒电灯。

李鸿章当皇帝时的生活(历史上的今天1888年7月23日)(4)

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申请了一项电灯专利: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气,以通电的碳杆发光,但他们没有足够财力继续完善这项发明,于是在1875年把专利卖给了爱迪生。爱迪生购入专利后尝试改良灯丝,终于在1880年制造出能持续亮1200个小时的碳化竹丝灯。美国专利局判爱迪生的碳丝白炽灯发明落于人后,专利无效。打了多年的官司后,亨利·戈培尔赢得专利,最后爱迪生从戈培尔贫困的遗孀手上买下专利。

李鸿章当皇帝时的生活(历史上的今天1888年7月23日)(5)

1875年—1880年,美国爱迪生利用实验室和资金的优势,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灯丝材料。1879年10月21日,他制作出碳化棉丝白炽灯,亮了45个小时。1880年,爱迪生才制造出能连续明亮1200个小时的毛竹丝灯,并成功实现量产。

从时间轴可以看出,斯旺和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时间相差无几,他们曾为争夺电灯的发明权对打官司,后来两人在法庭外和解,于1883年在英国成立了一家联合公司——“爱迪万”。再后来,斯旺把他的权益及专利全部卖给了爱迪生。

李鸿章当皇帝时的生活(历史上的今天1888年7月23日)(6)

而在美国,1883年,爱迪生的碳丝白炽灯被美国专利局判定是基于索耶发明的微改造,专利无效。电灯是科学史上的一座界碑,是一代代科学家的探究和实验累加造就的。爱迪生站在了前辈科学家的肩膀上,对现代电灯的核心要素加以改良,进而连接起实验室和市场端,努力推动电灯的量产,走进千家万户,点亮万家灯火。但因为爱迪生所具有的传奇色彩和故事性,再加上他还发明了高功率的发电机、电力系统等,于是让人们倾向于相信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李鸿章当皇帝时的生活(历史上的今天1888年7月23日)(7)

据说皇宫里的第一盏电灯也是1888 (光绪十四年)点亮的。后来,宫里的这第一盏电灯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了。等宫里重新装修好了,光绪就命人又重新安装了电灯。这时候,宫里已经有了发电机,慈禧索性就命人把几乎所有后宫的妃嫔宫内都安装了电灯。1890年后的皇宫西苑以及颐和园开始电灯照明,开广州、北京电灯使用的先河。自从皇宫用上了电灯,此后全国各大城市才慢慢用上了电灯。

李鸿章当皇帝时的生活(历史上的今天1888年7月23日)(8)

光绪八年(1882年),英国人立(R.W.Little)招股成立 上海电气公司 (亦称上海电光公司),在大马路31号A(今190号)创办上海第一座发电厂。 同时,在电厂的转角围墙内竖起第一盏弧光灯杆,并沿外滩到虹口码头立杆架线,串接15盏灯。 清光绪八年六月十二日(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供电,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电力。 这座电厂的出现,比全球率先使用弧光灯的巴黎北火车站电厂晚7年,比伦敦霍尔蓬高架路电厂晚6个月,却比纽约珠街电厂早2个月,比俄国彼得堡电厂早1年,就用电来说,中国也属于最早使用电的国家之一。

李鸿章当皇帝时的生活(历史上的今天1888年7月23日)(9)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夏季,英租界的德商世昌洋行在天津市伦敦道(今泰安道)维多利亚公园(现丽思卡尔顿酒店前的公园)前开办的绒毛加工厂的打包机上,利用机械动力装设了一台小型直流原动力发电机。除供本厂照明外,还向邻近的荷兰领事馆提供1000烛光的照明用电,耗电约1000瓦。这是天津最早使用电能的开端。

李鸿章当皇帝时的生活(历史上的今天1888年7月23日)(10)

1888年7月23日,李鸿章在广州的两广总督衙门开启广州第一盏电灯,开启广州使用电力的历史。在李鸿章的大力支持下,广州电灯公司顺利创办了。李鸿章要求各个部门都不能阻挠公司的建设。当时的报纸媒体《捷报》上可以看到,媒体上已经对尚未成立的电灯公司专门进行报道,称电灯的优点“除了照明外,另一优点,即可减少火灾”。1890年,上海一些官僚、富商家庭开始使用白炽灯照明。20世纪初,中国的电力发展出现了第一波热潮。天津、上海、济南、汉口、重庆等地的华人也先后开办电力事业。

李鸿章当皇帝时的生活(历史上的今天1888年7月23日)(11)

1902年(清光绪三十年),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为促进天津城区电灯照明,批准了比利时通用银行财团获得了在天津经营电车电灯公司的专利权,比利时商人海礼选择了金钟河畔东河沿偏西名为金家窑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发电厂,这就是天津人所称的“电灯房”。1904年,经袁世凯批准,“比商电灯电车公司”在意租界大马路(今建国道)正式挂牌。该公司以电灯房为依托,除承担英、法、日等租界外的天津其他城区的供电业务之外,还开辟了白、红、绿、蓝、黄、花诸牌电车路线。

李鸿章当皇帝时的生活(历史上的今天1888年7月23日)(12)

为了便于环城电车的行驶,先行在围城的四条马路安装路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