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细节决定成败的理解(三支一扶你关心的都在这里了)

三支一扶细节决定成败的理解(三支一扶你关心的都在这里了)(1)

江苏省事业单位统考已经结束,接下来的重磅公职类考试就是“三支一扶”了。

关于“三支一扶”,很多小伙伴还是有很多疑问的,信哥收集了大家的提问,今天进行逐一解答。

关于“三支一扶”的问题答案,基本都在这里了。

三支一扶细节决定成败的理解(三支一扶你关心的都在这里了)(2)

1.招录对象必须是2021年的应届生吗?

不是哦!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择业期内的毕业生,也可以视为应届生报考。就是说,前2年毕业,一直没有落实工作的小伙伴也可以报考。

2.是不是只招录江苏户籍的考生?

不是!不出意外,今年将会继续延续以前的政策。即省内全日制高校的应届生都可以报考,外省全日制高校的应届生里面,只有江苏户籍的才可以报考。

3.非全日制学历可以报考吗?

虽然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的上半年,国家一直要求对成人教育学历一视同仁,但信哥还是认为,今年同样还是全日制的学历才可以报考。函授、自考、成人等非全日制学历无法报考。

4.对年龄有什么要求?

虽然今年的公告还没有发布,根据历年的情况看,年龄要求极可能如下:

本科生和专科生年龄为27周岁以下(1994年1月1日后出生),硕士及以上研究生年龄为30周岁以下(1991年1月1日后出生)。

5.“三支一扶”与“苏北计划”哪个更好?

信哥认为,不管是从经济待遇方面看,还是从以后的发展方面看,“三支一扶”都优于“苏北计划”。具体原因,以后再进行细说。

6.“三支一扶”的岗位是怎样设置的?

江苏的“三支一扶”共设有6种岗位,分别是支教、支医、支农、扶贫、水利、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不同岗位每年招录的人数是不同的,总人数也不是平均分配的。

7.哪种岗位招募的人数比较多、竞争比小?

根据信哥的统计,支农、支教、扶贫招募的人数,相对是比较多的,总人数占比超过85%。相对来说,“三支一扶”整体的竞争不是很激烈,平均竞争比在15:1左右,其中支教、支农、水利的竞争比相对较小。

8.江苏有哪些地市招募“三支一扶”?

去年的招募情况是:除了长江以南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5市以外,其他地市均有招录。其中,招募人数最多的是宿迁市,共招募115人,超过全省总人数的25%。

9.所有的岗位,都会全部招募吗?

不是!虽然“三支一扶”设置了6种岗位,但不同地市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决定对哪些岗位进行招募。以2020年招考为例,徐州没有设置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的岗位,南通没有设置支医的岗位,盐城没有设置水利的岗位等等。

10.“三支一扶”会考哪些题型?

江苏的“三支一扶”试卷主要包括3种题型,分别是论述题、实务题、材料分析题。虽然只是一张试卷,但会在题目后边注明此题是哪种岗位须作答的试题。通常来说,对于水利、支教、支医等对专业要求较高的岗位,一定会考察相应的专业知识,但难度不大。

11.考上后,会分配到哪里?

从大方向看,会分配到所报考的地市,但具体会到哪个县、镇,则不好确定。

12.工作之后,是如何落户的?

“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间的人事档案原则上由所在地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管理,户口落户在服务所在地县(市、区)政府所在地或根据本人意愿转回原籍,党团组织关系转至所在单位。

13.服务期满后,可以直接转为事业人员吗?

不行。就目前情况看,虽然政策规定,服务期满后,可以转为事业人员,但有2个前提必须满足。一是服务单位有空余编制,二是服务期考核合格,此外,还需通过转编的考试。最关键的因素为是否有空编。

14.待遇如何?

参照本地乡镇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的标准,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按月发放。福利享受服务单位在编人员同等待遇。

此外,还享受3000元的一次性安家费,参加当地企业职工各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房补等政策。

15.考公务员难度大不大?

不大!每年的国考、江苏省考都会有职位面向“三支一扶”人员定向招录,平均竞争比不超过20:1左右。

三支一扶细节决定成败的理解(三支一扶你关心的都在这里了)(3)

以上就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如果还有信哥没有考虑到的,欢迎提问。

同时,信哥提醒大家,今年“三支一扶”的招募人数,江苏很有可能继续维持400人。竞争虽然不是很激烈,但竞争比却是逐年提高,没有付出,同样无法上岸。

信哥给小伙伴们准备了《公考必备申论素材19篇》包含公考热门话题素材和范文,提前为“三支一扶”笔试做准备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