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安礼章(素书任才使能)
原文:“任才使能,所以济物。”
张商英对“任才使能”有一个注释,他说:“应变之谓材,可用之谓能。
材者,任之而不可使;能者,使之而不可任,此用人之术也。”意思是:懂得通权达变的是人才,能够完成任务的是能人。人才可委以大任不可随意指使;能人只要把领导意图交代清楚,遵照执行就可以了,这是为政者用人的技巧。
“所以济物”的“济”是“成”的意思,例句有:“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而“物”指的是实质内容。例句有:“君子以言而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象》)“任才使能,所以济物”这句话的意思是﹕委任使用有才能的人,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人的才能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才能你要把他用在不一样的地方。“人各有能,因艺授任”(《后汉书·张衡传》)。打铁的你不能让他去当木匠,泥瓦工你也不能让他去打铁。各尽其能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把人用错了地方,就必然造成人才浪费,事倍而功半。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才能是出谋划策、坐镇指挥,而关羽、张飞的才能则是率兵出击、冲锋陷阵。刘备虽然自己的才能一般般,不过他在用人方面还是有独到之处的。他“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以师礼待之,乐得自己成为甩手大当家。虽然关羽、张飞初时对诸葛亮十分不满,醋意十足,但刘备不以为然地对他俩说:“我是一条快干死的鱼,得到孔明,犹如鱼得到了水,我总有一天能翻江倒海。”当曹操为了剿灭刘备,除掉心腹之患,派大将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新野之时,关、张二人对刘备说,这回可使孔明去御敌。刘备说:“智赖孔明,勇须二弟,何可推调?”随即请诸葛亮聚集众将升帐听令。孔明命令关羽:“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焚其粮草。”然后转身又命令张飞道:“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接着命关平、刘封引五百军兵,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同时又命人到樊城调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最后让刘备亲自引一军作为后援。安排停当之后,关羽问道:“我等皆出战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
孔明曰:“我只坐守县城。”张飞听后哈哈大笑,说:“我们都去厮杀拼命,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这时刘备连忙喝道:“岂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关、张二人只得唯唯而退。
这一仗结果可想而知,夏侯惇弃军而逃,夏侯兰被张飞所杀,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后人有诗称赞孔明:“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这个故事情节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凡是看过《三国演义》的,对这个故事都很熟悉,笔者之所以重复一遍,主要是为了说明人各有才,用人要人尽其才,因材而用。试想,如果刘备将博望坡这一仗的指挥权交给关羽,或者是张飞,而诸葛亮则听命于关、张二人,这一仗的结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所以说,有的人是将才,有的人是帅才,用对了,事半功倍;用错了,结果适得其反。萧何为什么“月下追韩信”,就是因为萧何发现韩信是个帅才,刘邦要想夺取天下,这个人是不能缺少的;而韩信为什么要走呢?就是因为刘邦并没有发现他这个帅才,只安排他当个管后勤的小头目。韩信看到刘邦并不重用自己,自己的才能无法得到施展,自己的雄心大志难以得到实现,所以不辞而别,一走了之。
后来刘邦能够成就大业,关键是他用对了人,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个:一是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张良;二是登坛拜帅,南征北战的韩信;三是驻守汉中,保障后勤的萧何。另外再加上陈平、樊哙等一帮文臣武将,所以刘邦总能逢凶化吉,最终一统天下。
人才是“千里马”,发现人才的人是“伯乐”。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如今,“千里马”还是有的,但真正的“伯乐”并不是很多。俗话说:“慧眼识英雄。”
许多时候,许多人缺少的就是这双“慧眼”。所以,发生了许多“怀才不遇”的贤人君子被历史所淹没。
张养浩认为:“天子之职,莫重择相;宰相之职,莫重用贤。然则何以知其贤?询诸人则知之,察其行则知之,观其所举则知之。”(《为政忠告·用贤》)意思是,国君最重要的责任是选任宰相;而宰相最重要的责任是选用有才能的贤臣。但怎样才能辨识贤才呢?张养浩提出了三条具体实施的办法:一是征询其他人的意见;二是考察这个人的行为;三是观察这个人推崇什么。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群众推荐、组织考察、个人答辩。
如果严格按照以上三道程序选拔贤才,还是能够发现“千里马”的。可惜的是这些选拔贤才的方法和程序并不能得到有效落实,而是三步并作一步走,而且还不是走在同一条道上,变成了:“领导提名,组织批准。”领导就代表组织,所谓组织批准也就是领导批准。
清朝末年重要的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没落、政治紊乱的清朝政府;饱受凌辱、满目疮痍的中华民族,在他的诗作《己亥杂诗》中仰天长叹:“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选才”的道路走不通,万般无奈之下,龚自珍只好哀求老天“降人才”,拯救中国。
其实,自从盘古开天地,中国任何时候缺的都不是人才,真可谓:“中华大地,人才济济!”
自然有那么多人才,中国为什么还会落后于西方列强,受外来势力的欺辱呢?原因就是众多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总结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有一条永恒不变的规律:当奸佞得势,妒贤嫉能,小人横行的时候,就是国运衰竭,民不聊生的时候;而每当人才得到充分挖掘,人人都有了用武之地的时候,也就是国运昌盛,气象万千的时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