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调剧团现在还有么(菏泽四平调历史简介)
“四平调”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四省接壤地区的一个地方剧种。其由一种民间演唱艺术—“花鼓”演变而成,仅有几十余年的历史,是个比较年轻的剧种。
“四平调”名称的来源说法不一:一说,因它以“花鼓”为主,吸收了豫剧、评剧、京剧的曲调而形成,开始叫“四拼调”,后改为“四平调”;另一种说法,因为它的曲调四平八稳,四句一平,所以叫“四平调”。1980年12月,在河南省商丘市召开的“苏、鲁、豫、皖”四省“四平调”音乐座谈会上作了专题讨论,有人认为,“四平调”是根据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花鼓”中的“平调”发展演变而成,借“平调”之名,取四省之意,故得“四平调”之名。
“四平调”的曲调风趣活泼,纯朴流畅,调式多样。既有“宫”调式,又有“徵”调式;既有“羽”调式,又有“商”调式;既有“大调”,也有“小调”,是板腔体和联曲体综合而成的一种体裁。
“四平调”形成的初期,除说情伦理、交代剧情采用四平调的基本板式“平板”外,在激昂雄壮、热烈奔放的感情表达上,采用花鼓的“锣鼓冲”和借鉴豫剧的“快二八板”、评剧的“快落子”等板式。上弦后,上演的剧目、表演艺术、舞台设备都大有改观,服装道具、化妆等方面,也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应有尽有,唱念做打等表演艺术有了新的起色。起初多演些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如《花庭会》《蜜蜂计》《丝绒记》《金镯玉环记》等。后来又加工整理排演了花鼓的传统剧目《陈三两爬堂》《三告李彦明》《小借年》《三元会》《访昆山》《岳飞出世》等剧目。
解放后,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和向兄弟剧种学习,四平调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健全了生、旦、净、丑等行当。它不但能演生活小戏,而且能演连本大戏;不但能演文戏,而且能演武戏。如《小包公》《绿牡丹》《野猪林》《三打祝家庄》《闹天宫》等;还演了各种类型的大、中、小现代剧目,如《白毛女》《刘胡兰》《小女婿》《小二黑结婚》《夺印》《八一风暴》《李双双》等剧目,共演出剧目二百余出,深受鲁西南当地群众的喜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