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和pmp哪个更好考(从PMP和软考的发展历程)

11月5日、6日,2022年下半年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软考”)将在全国各地开考。

考试在即,祝各位考生都能出色发挥,顺利通过考试。

(一)

1955年,埃尔默·库比什与约翰·谢尔顿在美国成立了计算机用法公司(CUC),它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独立于卖主的软件(编程)服务公司。

1966年,日本人大久保茂创办了计算机应用公司(CAC),这是日本首个独立软件公司。2个月后,日本的国家软件公司——日本软件成立。在此之后,日本软件行业不断发展,日本EDP、日本计算机系统以及计算机厂商的软件公司相继出现。

1969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前身是通商产业省,2001年改名为经济产业省)推出全国性的日本信息处理技术考试,用于评价日本信息处理人员水平。

同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在美国宾州成立。

(二)

作为全球项目管理的权威机构,PMI一直致力于项目管理领域的研究工作。1976年,PMI提出制定项目管理标准的设想。

1984年,PMI推出一种严格的、以考试为依据的专家资质认证项目,以便推进项目管理行业和确认个人在项目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其中就包括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PMP)

也是1984年,第一届PMP考试在美国举行。

软考和pmp哪个更好考(从PMP和软考的发展历程)(1)

PMP证书示例

(三)

1985年,我国借鉴日本信息处理技术考试,进行“计算机软件专业水平考试”试点,这标志着我国软考发展历程的开始。

1987年,计算机应用推广主管部门举行“中国计算机应用软件人员考试”,本次联考共有13771人报考。

1990年,我国开始举行全国计算机应用软件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水平)考试,并初步实施“以考代评”职称政策。

自此之后,软考规模迅速发展,考试政策也在不断调整。1991年,将资格和水平考试分离,明确不再对中级及中级以下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进行评审。1994年,对非在职人员参加计算机软件专业考试和水平考试作了规定。1997年,对水平考试和资格考试的证书作了明确规定。

与此同时,1999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引进了PMP认证。2000年,我国举行了第一届PMP考试。

(四)

2000年之后,得益于我国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全国软考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2003年,人事部、信息产业部联合出台了新的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政策。主要的政策内容包括:(1)考试名称变更为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软考”);(2)将这种考试纳入职业资格制度,资格考试与水平考试合并;(3)取消学历和资历等报考条件限制;(4)每年组织两次考试,资格设置包括5个专业领域,3个级别层次,20个资格岗位。

这项政策,开创了我国软考发展的黄金时期。到目前为止,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共分5个专业类别,初、中、高3个级别层次,共有27个专业技术岗位。

软考和pmp哪个更好考(从PMP和软考的发展历程)(2)

软考资格设置

现在常拿来与PMP进行比较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属于软考高级职称考试中的一类。

软考和pmp哪个更好考(从PMP和软考的发展历程)(3)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证书示例

(五)

发展历程简单说完了,那我们接下来谈谈,PMP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以下简称软考高项),到底哪一个证书更受青睐。

报考条件来看:PMP对学历和项目管理经验都有一定限制,并要求考生具备35PDU(可以理解为学时)以上的项目管理培训经历,PMP考试每年组织4次;软考则对学历和资历没有限制,软考高项考试每年有2次。

考试费用来看:PMP的报考费用为3900元,参加培训机构获得35PDU培训证书的费用至少在3000元以上,补考费用为2500元;软考高项的报名费用为200元左右。

考试难度来看:PMP考试为200道单选题,难度相对较小,考试通过率一般在90%以上;软考高项的考试科目包括综合知识、案例分析和论文,每科满分75分,及格线一般为45分,3科同时及格才算通过,因此软考高项的考试难度还是相对较大,每年考试通过率不到10%。

证书作用来看:PMP证书已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外企和一些大型企业非常认可PMP证书,PMP认证虽然目前主要应用于软件行业,但在建筑、通信、工程等行业都可以发挥作用;而软考高项作为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毋庸置疑,除了在职称评定、入专家库、项目招投标、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可以享受职称落户、技能补贴、个税扣除等优惠政策。

(六)

说到这里,我也无法明确指出到底哪个证书更受青睐。我在2020年通过了软考高项考试,原本计划趁热打铁顺带拿下PMP,但由于囊中羞涩,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但我认为,无论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其实都不能脱离“以人为本”的原则。面临不同的环境,身处不同的岗位,拥有不同的经历,我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想法和信念,无论你计划考取哪个证书,最重要的还是行动和努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