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公式(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光滑极限量规是一种没有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零件时,只能判别零件是否在规定的验收范围内,而不能测出零件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的数值。因此,因此,要了解量规的设计原则、检验原则、基本特征和结构类型。

概 述

光滑极限量规是一种没有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检验零件时,只能判断零件是否在规定的验收极限范围内,而不能测出零件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的数值。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公式(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1)

概述

量规按照用途分类:

1.工作量规:零件制造中,生产工人检验工件时所使用的量规。通规代号“T”表示,止规代号“Z”表示。

2.验收量规:检验人员或者用户代表验收工件时所用的量规。一般选择磨损较多或者接近其磨损极限的工作量规作为验收量规。

3.校对量规:用于检验轴用工作量规的量规称为校对量规

校对量规有三种:

校通—通(TT) 是检验轴用通规的校对量规。校对时,应该通过,否则通规不合格;

校止—通(ZT) 是检验轴用止规的校对量规。校对时,应该通过,否则止规不合格;

校通—损(TS) 是检验轴用工作量规通规是否达到磨损极限的校对量规。校对时,不通过轴用工作量规(通规),否则该通规已到或者超过磨损极限。

量规尺寸公差带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公式(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2)

工作量规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公式(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3)

工作量规公差带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公式(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4)

工作量规上、下偏差的计算公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公式(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5)

验收量规公差带、校对量规公差带

量规设计

量规设计的原则: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应符合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泰勒原则),即孔或轴的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并且在任何位置上的实际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小实体尺寸。根据这一原则,通规应设计成全形的,若通规不是全形规,会造成检验错误。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公式(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6)

通规检验轴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公式(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7)

止规用于检验工件

但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使用和制造,极限量规常偏离了泰勒原则。例如,为了用已标准化的量规,标准通规的长度常常不等于工件的配合长度;对大尺寸的孔和轴,常用的非全形的塞规(杆规和卡规)检验,以代替笨重的全型塞规。再比例,因环规通规不能检验正在顶尖上加工的工件及曲轴,而允许用卡规代替。对于止规,由于测量时,点接触易于磨损,故止规不得不采用小平面、圆柱面或者球面代替。检验小孔用的止规,为制造和增加刚度,常常采用全形塞规;检验薄壁工件时,为了防止两点状止规造成工件变形,也采用全形止规。

为了尽量避免在使用中因偏离泰勒原则检验时造成的误差,操作时一定要注意。例如,使用非全形的通端塞规时,应在被检验孔的全长上,沿圆周的几个位置上检验;使用卡规时,应在被检验轴的配合长度内的几个部位,并围绕被检验轴圆周的几个位置上检验。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公式(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8)

常见量规

量规极限偏差计算的一般步骤如下:

1)按照公差与配合国标确定孔、轴的上、下偏差;

2)按照对照表查出工作量规制造公差T值,位置要素Z值;

3)计算各种量规的上、下偏差,画出公差带图;

4)绘制工作量规的公差带图: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公式(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9)

示例:公差带图

5)量规的标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公式(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10)

示例:量规标注

量规的其他技术要求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公式(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11)

量规的其他技术要求

光滑极限量规是依照极限尺寸判断原则设计的量规,简称量规。检验孔用的量规称为塞规,检验轴用的量规称为环规或卡规。量规由通规(通端)和止规(止端)组成。通规和止规是成对使用的。检验时,通规通过被检轴、孔则表示工件的作用尺寸没有超出最大实体边界。而止规不通过,则说明该工件实际尺寸也正好没有超越最小实体尺寸。故零件合格。

根据用途不同,量规分为工作量规、验收量规和校对量规三种。工作通规公差带由制造公差和磨损公差两部分组成。工作止规公差带只有制造公差。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应符合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泰勒原则),根据这一原则,通规应设计成全形的;而止规的结构则应为点状,即非全型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