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一生的结局(张爱玲用一座城的覆灭)

作者:咖啡里的云

声明: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张爱玲一生的结局(张爱玲用一座城的覆灭)(1)

01.爱似一副银筷子

他不过是个自私的男人,她不过是个自私的女人。

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

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这是《倾城之恋》的结局。

一座城的倾倒,成全了他们的私心。

张爱玲用这样一句话赞了离婚再嫁的白流苏,也仿佛预示了她也是某座城里作战的那个人。

也许正因为张爱玲体会到了世人对她的另眼,所以她才会创造这样脆弱美丽的流苏,因为她爱了最懂她却最终不能忠心不二的胡兰成。

也许正因为张爱玲的爱“低到了尘埃里”,所以她才会写出像范柳原这样明明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又不得不爱的男人。

倾了城又如何,她的城只能留给香港的那对平凡的夫妇,她还是最终另嫁了他人。

爱是否重要,这样一个动心和试着得到的过程,经常被复杂化了,我们除了抱着一心向善的态度之外又能如何呢?

聪慧如张爱玲,一样守不住的。

于是,她送了给范柳原和白流苏,我们的感慨也只是空气里那一样抓不住的心绪,虚弱无力。

终究是否纯粹好像也已经被完美的结局麻痹。

生活里的爱总归像一副银筷子,是因为最初它好看才要,至于它是否还可以用来吃饭,已经不重要了。

张爱玲一生的结局(张爱玲用一座城的覆灭)(2)

02.绝美的书名&有瑕疵的爱情

《倾城之恋》有一个很美的名字,然而讲述的却是一段不那么美的爱情。

题目表面上流淌着的诗意,在故事中被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算计和现实冲得荡然无存。

封建没落大家族里的小姐白流苏离婚七八年了,兄嫂们在哄尽了她的钱财后翻脸不认人,冷言冷语相欺,要将她扫地出门,她在这个早已不属于她的娘家实在呆不下去了。

在种种机缘巧合下,她认识了刚从英国归来的范柳原,范柳原饱经世故,精明自私。

范柳原作为英国归侨,自然是太太小姐们眼中的标准夫婿了,他身边莺莺燕燕环绕不绝,勾心斗角,各显神通,大大热闹过一番。

尽管美女如云,环肥燕瘦,范柳原依旧是潇洒走一回。

范柳原对着一个具有中国式娇羞如玉、低眉温柔的流苏自然是有一点爱意的,但这点爱意不足以让他承担起婚姻的责任。

流苏却只要一纸婚契,她已经将近三十了,又是离了婚的女人,不可能再像十七八岁的少女那样对爱情充满不切实际的憧憬和幻想。

她知道爱情不能长久,而婚姻能提供生存所需的一切,她只是想生存,生存得好一点而已。

范柳原一开始就知道她不堪的境遇,离过婚又死了前夫,在娘家无处容身走投无路下必须得找一个像他这样的钻石王老五绑一张长期饭票。

的确,白流苏所要的无非是“经济上的安全”,而范柳原的计划是要流苏做情∣妇而不是妻子。

麻木苛刻的社会不容许这样两个身份的人互相理解,彼此真诚。

于是二人开始了试探斗法。

张爱玲一生的结局(张爱玲用一座城的覆灭)(3)

他们不但有各自的打算,还非常清楚对方的想法。

对白流苏而言,范柳原是她人生的救命稻草,她必须紧紧抓住,因此不惜拿人生做赌注。

她赶赴香港约会他,博取他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

踏上旅程的时候,她便知道再无后路可退。

这是她为了生存必要付出的代价,也是身为一个无能为力的弱女子的悲哀。

而范柳原,他不信任白流苏,但他却爱她。

只是爱构不成给她一个名分的理由。

于是,范柳原直接了当的对流苏——

我犯不着花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约束我,那太不公平了。

对于你,那也不公平。

噢,也许你不在乎,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交易。

他们各自设了精妙的陷阱,期待能猎获对方,却都不能如意。

流苏回到上海,以退为进,希望柳原会带着“较优的议和条件”妥协。

然而一个秋天,她已经老了两年。

流苏可经不起老,于是柳原一个电报又把她拘回香港,带着失败的心情。

张爱玲一生的结局(张爱玲用一座城的覆灭)(4)

03.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尽管柳原知道流苏心里精刮的算盘,却从她的蹰踟和无奈中看到了自已无所适从的孤寂。

所以,范柳原说——

你……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我想这一刻他是看到了她的心吧,像猛然间看到了自己一样。

在厚厚的镜子面前,有同样的锐利面具,脆弱的矛盾的挣扎的无解的心,那是他自己,他知道那是他自己。

白流苏对此也很明白,“他要她,可是他不愿意娶她”,只是希望流苏“自动地投到他的怀里去”,做他的一个情∣妇。

这哪里有一点点的浪漫气息,分明是一场因自私而畸形的交易,露骨的交易,也是一次爱情的战争。

白流苏是这样看待范柳原的,与她单独在一起时这样稳重,偏偏人前放肆,人后又是正人君子模样,这般心思,连她也摸不透。

其实不是白流苏摸不透,而是她低估了范柳原爱一个人的程度,与我们所有人一样被张爱玲的判词给蒙了眼。

范柳原更渴望白流苏在精神层面同他站在一个高度上,而不仅仅是为了经济上的安全或者肉体上的满足。

所以他向她说道——

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

他嘴里这么说着,心里早已绝望了,然而他还是固执地,哀恳似地说着:“我要你懂得我!”

张爱玲一生的结局(张爱玲用一座城的覆灭)(5)

从这里开始,我不管张爱玲的笔锋有多荒凉,言词多冷清。

不管白流苏是为了经济安全才接近范柳原,还是柳原喜欢白流苏只是为了精神慰籍。

不管有多少的勾心斗角精明算计,无论怎样的逢场作戏装模作样,在爱情的世界无非是你退我进,谁先动心谁先死罢了。

至少那一刻,哪怕只有一丝一毫,我看到了范柳原内心的颤抖。

相信他在电话里说“我爱你”的真诚;相信他说“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哀婉;相信他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的笃定。

我相信他能看穿她的轮廓亲吻她的奋勇,原谅她曾经的无耻,和那些无法启齿的卑贱。

张爱玲一生的结局(张爱玲用一座城的覆灭)(6)

04.庸俗才是常态

《倾城之恋》的行文真是美极了,伴着柳原犹犹豫豫的真心,流苏犹犹豫豫的分寸,像是摇碎在桨声灯影里的旧时月色。

流苏一直记得浅水湾饭店的那灰砖砌成的墙,那个晚上他们两个靠在墙上讲话。

那堵墙让范柳原想到了地老天荒。

柳原对流苏说——

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

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

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这已经是表白表进了死胡同。

要换个功力差点的三流小说家,白流苏烫手山芋接在手上要么吃要么扔,所差不过是吃或者扔的姿势。

可张爱玲的白流苏还能闲闲宕开一笔说——

你自己承认你爱假装,可别拉扯上我。你几时捉出我说谎来着?

于是范柳原的戏码便唱不下去了,只好接着流苏的新折子唱新戏。

你看,什么叫真正的棋逢对手,见招拆招。

范柳原真假莫辨说着胡话,流苏轻轻巧巧说着场面话。

流苏什么主动的表示也没有,她的自矜,她的试探,全都无声胜有声了。

张爱玲一生的结局(张爱玲用一座城的覆灭)(7)

不过在这之前,范柳原说,我们到那边去走走。

流苏不做声,他走,她就缓缓的跟了过去。

张爱玲不愧是红楼迷,行文之古典美跃然纸上。

在范柳原和白流苏的对话里,范柳原是深色,是拨开虚空的墨色,他总是絮絮叨叨的表白,动作。

而白流苏是墨色中的留白,要么就是一两句场面话,引出范柳原更多真假莫辨的剖白,要么就是忽然的动作,打破絮叨粘腻的局面,好像一折戏落幕,短暂黑暗之后,才又粉末登场。

我二十岁时第一次读《倾城之恋》,其实是不喜欢的。

大约是因为这两个人都那么不纯粹,他们的苦衷都在相遇之前,都不是小姑娘喜欢的纯情清白的少男少女。

而《半生缘》里顾曼桢和沈世钧是相反的那类,在故事展开的时候,他们还清清白白,而后我们看见他们怎样被风尘染色,自然心有戚戚。

然而后来我才渐渐明白,白流苏是明白的,所以抓住了最后一线生机。

而曼祯却始终都没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最后什么都没能抓在手中。

流苏和柳原都是冰山底下潜流之中的人,脸上云遮雾绕,难免让人敬谢不敏。

流苏冰山之下的苦衷在开场二十个人的大家族里暗无天日的生存斗争,无所不在的挤兑;而范柳原的冰山漂浮在真真假假的表白之时,偶尔掀起一角。

流苏觉得柳原要图新鲜,而柳原知道流苏是要长期饭票。

哪怕是真的心动,真真假假,说不定连自己都骗过去了。

可是他们庸俗可恨吗?

也并没有,并不只有白纸一样的人才有资格动心啊。

一点心动不能承诺一生一世的,可是没有一辈子的忠诚也不能证明当时的心动是假的。

张爱玲一生的结局(张爱玲用一座城的覆灭)(8)

05.倾尽一座城,成全一段爱

张爱玲笔下刻画的人物更多的是平常人,写的都是些“庸人俗事”。

在这里没有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爱情,也不曾追问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讲的尽是琐碎的生命、混沌的烦恼,这些人和事虽然很俗,但却很能勾起我们的共鸣。

因为作为普通人,生活就是这样混乱的、易变的、现实的、随意的。

在这些“庸人俗事”中,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平凡生命的卑微可怜,悲喜不自知,“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当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时候,却突然失语,因为那分明是我们自己的表演。

故事的最后虽然是大团圆结局,但流苏还是有点怅惘,因为他们本身的爱情就是男女主角百般算计的无奈之举。

流苏之所以看上“把女人看成他脚下的泥”的范柳原主要是因为范柳原的产业和财富,即“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

这是女性根本的悲哀。

张爱玲一生的结局(张爱玲用一座城的覆灭)(9)

在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所谓“倾城”,不再是为求得倾城女子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等传统意义上的“倾城”。

而是另一意义的“倾城”——一个城市的陷落、沦陷成就了他们。

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他们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吧。

或许这一段爱情是脆弱的,但至少在某个瞬间,他们是相爱的。

一场真实的战争打乱了爱情战争的秩序,在真正的战争面前,爱情的交易停止,爱情的战争也熄火了。

当一切都要失去的时候,人与人的交流才变的真诚,彼此之间的爱情才除去了交易的色彩,相濡以沫、生死相依。

隆隆的炮火声中两人之间没有了精刮的算计,反倒是抛却了自己全身心的念着对方。

别的她不知道,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在什么都有的时候对爱情挑三拣四,甚至游戏爱情。

在一切都没有了,生命也受到威胁的时候,却无私地爱了起来,张爱玲真是把人看透了。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恋爱的双方更多的是考虑工作、住房、存款等现实的经济问题,爱情逐渐被商业化,更像一场交易。

是啊,作为老百姓你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没有了经济基础,精神层面上的爱情是那么的苍白、无力,甚至是不切实际,一如小说中那苍白、模糊的月光。

张爱玲一生的结局(张爱玲用一座城的覆灭)(10)

06.自私&无私,不过是爱的两面

倾城之恋,当整座城市陷落之际,对有些人而言,才有勇气说出心中所爱。

想着张爱玲对感情真是苛刻到可怕,笔下鲜有终成眷属的,《倾城》里,她似乎网开了一面,给了范柳原和白流苏一个世俗的好结局。

然而,这样的圆满代价惨重——一座城轰然倒塌后,方成就了爱情。

我想,张爱玲想说的其实是人是自私的,而这种自私似乎只有到了个人主义无丝毫立锥之地的乱世才能被彻底抛却。

人与人之间的爱情,从来就是先爱自己,再爱对方。

人生而自私,爱情固然可以让人变得无私,但这种无私中,仍然夹杂着自私。

自私源于爱,无私也源于爱,它们不过是爱的两面而已。

张爱玲一生的结局(张爱玲用一座城的覆灭)(11)

若不是那场突如其来的轰炸,那场盘绕在城市上空的灾难,他和她应是两厢猜疑、各安天涯的。

当残垣遍野,整个城市弥漫着颓败绝望之时,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望入眼底,拥有的也只剩彼此而已。

于是,谁还管那些小心翼翼的试探,在这样一个时空,彼此陪伴着,也有了烙进生命带着些郑重肃穆的意味。

《倾城之恋》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但它丝毫没有削弱小说的悲剧性,反而让人感到更加沉重。

所谓圆满的曲终人散,也许只是我们臆断的梦境,以不负那美丽而苍凉的“倾城”二字。

故事结束后,再没有人会去深究,到底在有生之年,将会在那面红色的永恒的墙下延续的是怎样的终结。

就像不会有人会执意去追问,那枝藤花,究竟是不是玫瑰。

爱情,亦不过如此,也许是玫瑰;亦或许,只是玫瑰上的刺。

张爱玲总有能力,将笔下的故事写得寥远苍凉,情理之中,又余味深长。

一如作家阿城所说——

张爱玲喜欢写人性恶,写了人性恶,回头一步一步是光明。

反之,若相信人性善,在直面人生时,则处处是黑暗。

张爱玲一生的结局(张爱玲用一座城的覆灭)(12)

(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

~END~

作者:咖啡里的云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倾述一颗不曾叛离的心

坚信成长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

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温暖和深情

推荐阅读

《大明宫词》太平&薛绍∣面具下的明媚,点缀了生命中永恒的梦幻

《大明宫词》张易之∣他是权力面前,一株生在野地里的罂粟

任凭斗转星移,永不改迎接明天的希望——致永远的《乱世佳人》

繁华尽去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张恨水《金粉世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