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绿色生态环境(宁夏盐池县这样诠释)

盐池县的滩羊目前已达300多万只,贫困户收入80%以上来自以滩羊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宁夏绿色生态环境?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宁夏绿色生态环境(宁夏盐池县这样诠释)

宁夏绿色生态环境

盐池县的滩羊目前已达300多万只,贫困户收入80%以上来自以滩羊为主导的特色产业。

是什么点缀了宁夏盐池的春色?宽阔的花马湖,映照出蓝天白云,静静依偎在盐州大草原的盐池古城,正在被春风唤醒,周围山坡草原上、树梢上,看到草木吐绿,听到鸟儿欢歌,无不让人心情舒畅。

比春色更让盐池人欣喜的是,经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第三方严格评估考核,盐池以综合贫困发生率0.66%、群众认可度97.71%的优异成绩,正式退出了贫困县序列,成为宁夏西海固区域率先摘帽的县。

“增收靠的是饲养滩羊!贫困户收入80%以上来自以滩羊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盐池县县长戴培吉说。

滩羊是盐池的传统产业,盐池农村70%左右的家庭以养羊为生,曾经高峰期养殖量近70万只。可为啥以前就贫困呢?原因就在于无序养殖,养多了草原逐渐荒芜,草没了,沙就来了。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75%的人口和耕地处在沙区。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沙满地跑,沙丘比房高。”65岁的冯记沟乡马儿庄村村民王占胜回忆道,“那时真被沙欺怕了。”

改变发生在2002年。这一年,盐池在全自治区率先实行封山禁牧。千百年来都自由放牧的羊群全部进舍入圈饲养,草原、林地等围封育林育草。

“养不成羊还咋活?”养殖方式骤转,34岁的冉生宝思路难转,那年他卖掉羊,带全家离开马儿庄村进城务工。9年里,“每次回老家都能看到变化,村子变得越来越美。”冉生宝心又动了。2013年,卖掉务工几年挣出来的出租车,冉生宝又带全家回到了村里。“这回我看准了致富门道,圈养滩羊。”贷款19万元,政府贴息;平整场地,盖30多栋棚,政府补贴15万元。冉生宝的滩羊事业,起步便顺风顺水,2014年,他就挣了十来万元;2017年羊价上涨,入账30万元。

仅一个马儿庄村,现在基础母羊就有1.3万多只,比封山禁牧前多出一倍多,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0200元,是1995年人均收入的近20倍。而整个盐池县的滩羊目前已达300多万只。这些年羊肉价格起伏,滩羊却始终被市场看好。戴培吉介绍:“县里组建了滩羊产业发展集团和乡村滩羊协会,在标准体系、质量追溯、品牌营销等关键环节上有新招、出实招。”

和收入一样,草场面积也翻着跟斗地扩大。记者跟着王占胜四处艰难寻找当年黄沙肆虐的痕迹。近看,良田万顷,如今全部种上优良饲草;远眺,是树与草的世界,都是封山禁牧后补种的。“我们终于不再被沙欺负了!现在村民们不仅不再放牧,每年还会主动参与植树。”王占胜感叹。

如今,盐池县林木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31%和70%,草原产草量由10年前的每亩48千克提高到147千克,境内100亩以上的明沙丘基本消除。盐池县委书记滑志敏坦言:“百姓致富与生态发展从过去的一对矛盾体,变成了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们盐池实实在在实践出来的成果!”

路况好,路上不颠,大家越聊兴致越高。同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回不只是摘掉贫困县的帽,继前几年捧回“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荣誉后,盐池还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县”。正聊着,他突然手指天空:“看,老鹰!好多过去消失的野生动物,这些年都回来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