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优秀教学设计教案)(1)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观察”为主题,包含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习作:写观察日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本单元所选的三篇文章,就是通过文本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调动不同感官来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变化。本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日记,写一写你在认真观察后发现的事物的特点及变化。叙述时要做到语言精练。“语文园地”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通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的不同;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积累有关气候的谚语。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优秀教学设计教案)(2)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暮、瑟”等6个生字,掌握“降”这个多音字,会写“暮、吟”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默写《题西林壁》。

3.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5.展现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默写《题西林壁》。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难点

1.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2.展现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7个,会写的字有13个。这些生字分散在三首诗中,教学生字时,结合诗歌的内容,认清字形,弄懂字义。注意围绕生字的字形特点、结构特点、造字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如:“费”是上下结构,上宽下窄。竖折折钩要写得稍宽,“贝”顿点要有力。“阁”是半包围结构,是一个形声字,可组词“阁楼”。在教学生字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

2.在读中理解

本课三首诗歌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时,把朗读放在首位,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解析重点词语,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3.发挥想象

诗歌短小精悍,往往用很少的字就能传达丰富的意思。这三首诗都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在学习这三首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心读诗,琢磨关键词的意思,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同时,品味每句诗的意思,琢磨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学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阅字典自学本课生字。要求会写的字要会组词,会认的字要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搜集三位诗人的相关资料。

(3)熟读这三首古诗,弄懂词语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弄懂诗歌的意思。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优秀教学设计教案)(3)

第1课时:《暮江吟》

课时目标

1.认识“暮、瑟”这两个生字,会写“暮、吟”两个生字。

2.朗读并背诵《暮江吟》这首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诗人准确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诗人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引入诗题

1.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首诗《暮江吟》,去感受一下诗歌的魅力。(板书:暮江吟)

2.作者简介。

同学们,通过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白居易呢?

生结合自己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在全班交流。师从“简洁、全面”等角度进行评价。

课件出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3.认清字形,注意会写字的写法。

“瑟”是平舌音。“暮”字上下宜紧凑,“艹”的横要平直。“吟”字“口”小偏上,“今”撇捺伸展。

设计这个环节,既能让学生对诗歌感兴趣,又能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概括能力和字词认读情况。


二、诗歌朗读指导

1.教师播放诗歌朗诵的音频,学生仔细听朗读。

2.学生结合注释,读通全诗,大致了解全诗的意思。

3.诵读全诗。

在读的过程中,要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现在,请同学们划一划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生读诗,并划分节奏,师巡回指导。指名朗读,通过朗读展现古诗的朗读节奏,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提示:在划分诗歌节奏时,我们应注意:固定的词语不能分开,意思关联紧密的地方不能分开。)

课件出示: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朗读指导: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详细描写夕阳下江面的颜色,体现出诗人观察之细致,心情之闲适,读的时候要放慢速度,把这种闲适的心情表现出来。后两句是特写,写出了九月初三夜露和月的样子,表达出诗人的喜爱之情,读的时候要把这种喜爱之情体现出来。

设计意图: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诗歌教学中,多种形式的诵读能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三、品味诗歌

1.这首诗的题目是《暮江吟》,我们从这个题目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课件出示:

暮江吟

暮:日暮,黄昏时分。点明了时间。

江:点明了地点。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2.找景物。

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各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在诗句中画出来。

生找答案,并汇报,师总结并板书:残阳、江、露、月。

3.品诗句。

(1)诗人笔下的景物为什么这么吸引人?这和诗人的用词分不开。我们来看第一句:

课件出示:

一道残阳铺水中

师:请同学们读这句诗,看看诗中的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生读诗,找出自己觉得用得好的字。学生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找到“铺”字。

师:“铺”字可否换成“照、射”等字?为什么?

生思考,师从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引导。

师总结:“铺”是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夕阳贴着水面斜射的场景,非常平缓柔和,给人以亲切、闲适之感。而其他词语很难表现出这样的意境。(板书:闲适亲切)

(2)读第二句诗,思考: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读诗,思考问题,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师及时作出评价。

课件出示:

半江瑟瑟半江红

师总结:这句话写出了夕阳下江水的颜色,奇幻、美妙,令人称奇。

(3)课件出示第三句诗,学生读诗句,思考:“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课件出示:

可怜九月初三夜

生思考,并在全班汇报。

师总结:“可怜”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意思,而是“可爱”的意思。那么,哪些景物让诗人觉得可爱呢?我们看看下一句:

课件出示:

露似真珠月似弓

(4)思考:怎样的露珠、月亮让诗人觉得可爱呢?

(板书:露珠——真珠 月——弓)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点明了露珠和月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5)在诗人眼里,残阳、江水、露珠、明月是那样美。这些景物无不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传神的笔墨,把这些常见的景物描写得生动、优美、迷人,其中还蕴含着诗人轻松、闲适的心情,真不愧是千古名作!

设计意图:

先从题目入手,紧接着抓住重点诗句来品味诗中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

1.品读这首诗,在头脑中想象画面。拿起笔,把想象到的画面描绘出来。

2.在学过的诗中,你最喜欢哪首诗描写的景色?把诗背出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吧。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优秀教学设计教案)(4)

第2课时:《题西林壁》

课时目标

1.会认“缘”这1个生字,会写“题、侧、峰、庐、缘”这5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题西林壁》这首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4.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读题解字

1.板书题目:题西林壁。

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读题目,并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先请其他学生做出评价,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式评价,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题目。

课件出示:

题西林壁

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

壁:墙壁。

题目点明了诗人题诗的地点,也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方。

2.作者简介。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诗人苏轼,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苏轼?

生展现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苏轼的生平。

课件出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有《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等传世。

设计意图: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介绍作者的生平,增加了学生的文学常识积累。


二、通读古诗,读懂诗意

1.自学字词,把诗读通、读顺。

教师指导:“题”平捺长伸,托住上部“页”;“侧”左窄右宽,“贝”的点不宜过长;“峰”左窄短,右宽长;“庐”两撇基本平行,上下两点对应;“缘”左窄右宽,右部撇由上到下渐长。

2.生自由朗读全诗。

3.指名读,教师及时评价,对朗读进行指导:读之前先划分朗读节奏,朗读的速度要稍放慢,读出韵味,读出诗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如:读“侧成峰”的时候,节奏要放慢,声调要跟着降低,这样就会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请同学们读后面的几句。

课件出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指名读、齐读。

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把握诗歌的内容,初步理解诗歌的意思,为下个环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深入感悟

1.读第一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1.哪两个字体现出了观察角度的不同?

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别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生读诗,思考问题,并向全班汇报。师及时评价并总结:从“横”“侧”两个字可以看出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板书:横——岭侧——峰)

2.读第二句,说说诗人又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

生读诗,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并总结:这一句是从远、近的角度观察的。

(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3.学完前两句诗,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看庐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学生发言,交流自己的疑问,师生共同解惑。

4.读后两句诗。请用“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为什么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一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用规定的句式回答问题。

预设:之所以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设计意图:

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诗的意思,从观察角度入手,感悟观察角度不同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从两方面入手来了解诗歌,达到对诗歌由浅到深的认识。加深印象,使训练目标落实到位。


四、拓展延伸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身在此山中”,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

生各抒己见。师引导:置身山外,站在更高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观察,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

2.那么,做人方面,我们又获得了哪些启发呢?

生各抒己见,师进行引导。

课件出示:

我们看人要全面,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或优点,要从不同角度去看,既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又要看到别人的优点。

3.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就不一样。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例子?

生回忆并回答,师及时引导并作出评价。

(板书:人生哲理)

设计意图: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让学生深刻理解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优秀教学设计教案)(5)

第3课时:《雪梅》

课时目标

1.认识“骚、逊、输”这3个生字,掌握“降”这个多音字,会写“降、阁、费、须、逊、输”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起兴趣

1.课件出示:

同学们,这两幅图片美不美?梅花和雪花都在寒冬绽放,它们互相映衬,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可是今天,它们却起了争执。它们在争执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去看个究竟。(板书:雪梅)

2.作者简介。

关于诗人卢钺,大家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一说?生介绍诗人。

课件出示:

卢钺:南宋诗人,自号梅坡。代表作有《雪梅》两首。

设计意图:

用图片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解决生字词

1.借助拼音,自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确。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多音字和会写字的写法。

课件出示:

降xiánɡ(投降)

jiànɡ(降落)

逊:半包围结构,可组词“逊色”。

输:左窄右宽,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布局紧凑,撇、捺舒展。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3.师示范朗读这首诗,并划分出节奏。

课件出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4.生齐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背诵。

设计意图:

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多读,能让学生正确把握节奏,有助于熟读成诵,为理解诗意打好了基础。


三、品味诗歌

1.请大家默读这首诗,根据注释,试着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

生默读,理解诗句的意思。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的时候,首先要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除了注释的重点词语,我们还要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向别人请教等方式理解意思。

生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向其他同学或老师请教。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畅所欲言,师进行引导。对说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对说得不准确的同学要及时纠正。

3.课件出示全诗翻译,学生对照全诗翻译纠正自己理解不准确的地方。

课件出示: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自己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让诗人难以评议梅和雪的高下,只好放下笔来。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4.悟道理。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梅花和雪花各有怎样的优缺点?

生读诗,回答问题。师总结。

课件出示:

梅花和雪花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这从后面两句诗可以看出来:梅花香,却没有雪的洁白;雪花洁白,却没有梅花的香气。

(2)从中我们能悟出什么道理?

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

课件出示:

道理: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要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3)在理解的基础上,让我们重新来读这首诗。

师生共同朗读这首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

从关键词语入手,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体会诗句蕴含的道理,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拓展延伸

搜集其他有关梅或雪的古诗。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增加文化积累,拓宽知识面。

本文的三首古诗都是描写景物的诗,通过景物描写,或表达诗人闲适的心情,或蕴含丰富的哲理。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方面: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环节,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展示精美的图片,或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二、自主学习。

在诗歌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在读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观察字形,再通过查阅工具书、与同学交流等方式弄清读音和意思。这样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读促悟。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诗歌虽然短小,但内容精悍,韵律和谐,朗朗上口。我将朗读训练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指导学生正确划分诗句节奏、读出重音与轻音、把握语气的急促与舒缓等,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培养良好的语感。

最新部编版语文备课(1-6年级),教案、课件、学案免费下,私信我回复【福利】

老师领福利:

最新!部编版1-6年级语文备课:教案、说课、习题、音视频配套送

课件教案试卷,上个厕所的时间全配齐?这个免费神器老师必须get

送2000套主题班会课件,每周一班会,10年不重样!老师总能用得着

老师免费领!200套课件PPT模板 2018年中考试卷 全套班级管理资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