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

#青春不一样#

作者 杜森   

此文在美篇和头条发表过,后有几位老战友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我再次做了订正重新发表。对老战友的关注深表感谢!欢迎继续提出修改意见。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1)

一,邸章锁同志点燃湮灭了五十年的一把火。

五十年前在天山参加过修筑独库公路早期工程~~天山战备公路的陆军八师老兵回忆录,起了个书名叫【筑路天山】,这是一本通过群聊聊出来的书。

它起因于独库公路通车后,有修路老兵去乔尔马独库公路纪念馆参观,发现这里没有一句话提到陆军八师修路的事,他们非常失落,也非常不平。

于是,在2019年5月,参加过修筑独库公路早期工程的邸章锁,从河北保定坐火车到西安,千里迢迢来看望老师长曹存正,顺便向他吐诉了心中的不平。

他同时也来看我,向我诉说了他的心事,还把他写的文章《心系乔尔马》发给我,这让我很受感动!

下面是邸章锁《心系乔尔玛》一文(略有删减):

乔尔玛是贯通天山南北独库公路的零公里处,而今因为《守望天山》电影中的原型人物陈俊贵已经名满中华。我在四十多年前就已经心系乔尔玛了。

一九七O年三、四月间,入伍才几个月的我随部队参加独库公路的修建。我们驻北疆的部队从独山子开始,另一支驻南疆的部队从库车起步。筑路誓师大会上部队首长讲:到达乔尔玛之日,就是我们完工之时。从此我牢牢记下它——乔尔玛。

第一年部队在毛柳沟一带施工,虽然住帐篷、喝泉水,蔬菜供应困难,但我们每天都高唱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工地,面对流沙倾泻,碎石乱飞的威胁,精神饱满,干劲冲天!我的班长丁开吉,一个六六年从甘肃天祝县入伍的小伙子,他身高标准,长相英俊,水灵灵的大眼睛透着精明和智慧。他点子特多,把全班带的风生水起,情绪嗷嗷叫,我们每天汗流浃背,灰头土脸,累得腰腿酸软,但没有一个叫苦叫累。

路在脚下一步步向乔尔玛延伸,我们的心也不断向乔尔玛靠近,早日到达乔尔玛,是我们筑路战士日思夜想的企盼。

心系乔尔玛,还因为那里有牺牲战友的亡灵。转业后,我从媒体了解到乔尔玛建起了筑路烈士纪念馆,我想到墓碑前凭悼,为英年早逝的兄弟们献上我的思念。

七一年,部队前伸到将军庙一带施工,这里壁立千仞,人迹罕至,所有器材、给养、炸药,全靠战士攀悬崖、走峭壁身背肩扛运到工地,稍有不慎就会滑落山下,粉身碎骨。

修路者脚下无路,施工找不到立足之地。我们在山顶上打下钢钎,拴上保险绳,另一端系上人和风钻,悬在半山腰施工,因此,当我看到纪念馆那张战士悬空作业的照片,不由得激动万分,千真万确,那就是当年的我们。(而且我当年也有和那一模一样的照片)。

施工紧张艰苦,十二磅大锤一抡就是一天,累自不必说,还得时刻面对死亡的威胁,所以那时的班务会每天都是防事故。但整天打眼放炮,小的装药一麻袋,大的装药有几吨,塌方、飞石随时而至。我曾两次死里逃生:一次是篮球大的石头从山顶坠落,众多战友发出“石头”,“石头”的惊呼声,而我耳边只有呼啸的山风和奎屯河水的咆哮与轰鸣声,不知石头来自哪里,也不敢随意移动,木然间,石头擦肩而落;另一次是山那端的三排以为我们一排已经收工,开始点火爆破,一时间飞石如雨点般砸下,多亏我们听到炮声,急忙收紧保险绳,身体紧贴崖壁死角,才侥幸躲过一劫。而有的战友则没有这样幸运,五连一个机枪班被塌方砸在下面,造成两死一伤,连尸骨也只找到了很少的一部分,风华正茂的年轻生命从此长眠于天山,走向乔尔玛——成了他们的遗愿。

所以,当我看到耸立在乔尔玛的烈士墓碑,不由的百感交集,眼泪始终在眼眶打转,以至在现场为陈俊贵制作专题片的记者采访我时竟哽咽难言,我想:“我是幸运的,否则,我将与他们同眠”。

一九七二年,部队转而执行营建任务,听说把筑路任务交给了工程兵,所以走近乔尔玛,就成了我未能实现的愿望。

心系乔尔玛,还有我余生的牵挂。我看遍了乔尔玛筑路烈士纪念馆的每一件实物和文字,凭悼了每一座烈士墓地,却找不到我们部队牺牲战友的只言片语和点滴踪迹,感到非常的失望和惆怅。经过打听才知道,这个纪念馆是那个对战友一往情深的陈俊贵靠着自己的绵薄之力,四处呼吁、八方奔走,花费大量心血,付出艰苦努力,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在一些侠肝义胆的好心人的资助下好不容易建起来的,没有军方和地方高层的参与和统筹,遗漏也就在所难免。但我的心在隐隐作痛:战士把青春献给了边疆,把热血洒在了天山,而今他们的灵魂却不知在那个荒草凄凄的角落,寂寞孤独的守望,也不知是否有人凭悼和祭奠?

我之所以不顾笔拙,冒昧写出上面的文字还因为陈俊贵的嘱托与恳求,他请我一定帮他呼吁:“战士赴死,不会计较身后的哀荣,但活着的人不应该忘记他们,特别是老部队的领导和战友们,让他们早日和为共同理想而牺牲的战友们团聚,让世人记住这些为国家、为人民而英年早逝的战士们,是生者的责任”。  

“逝者无言,但活着的人应该尽这个心,为了死去的,也为了活着的,为了现在,也为了将来”。这是陈俊贵的叮咛,也是我的心愿。

心系乔尔玛,即便不能再来,我也要和亡灵的守护者陈俊贵通话。当然,我最想听到的是:“老战友,你的愿望实现啦!”

乔尔玛——我余生的牵挂。

邸章锁 二O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2)

看完他的文章,谁的心能不为之所动呢?  

这件事关乎到成千上万修路老兵和已经牺牲了的烈士的精神慰籍,应该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并给予应有的处置。

可是事情已经过去五十年了,原来的新疆军区已经撤销,老部队老领导已经风流云散,现在的老部队正忙于战备,不可能很快解决此事;查师史,也只有简要的记载,资料非常缺乏。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事情似乎到了投诉无门的地步!  

  他们的期望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社会对他们的那一段艰苦付出,能给以应有的肯定与尊重。

虽然我们已经退休多年,也不能置之不理。但是我没有参加过当年的筑路工程,只从杨清盛副师长那里听到过一些零碎的信息和将军庙毛柳沟这些地方的名字。于是就在网上寻找有关资料和照片,邸章锁同志也提供了一些照片。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脑子里形成了一个主题思想:工程兵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独库公路的修建,付出巨大,功不可没!但我们北疆八师,七师和南疆四师,早在1970年就奉命从各自的驻地开始,修筑天山战备公路了,而工程兵是1974年以后才进入天山的,这时候我们已经为独库公路打下了基础,所以八师,四师和七师,应当是修筑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

但我对七师和四师的情况不了解,于是,在2020年2月做了一个题为【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的视频,反映了我师22团1970年至1973年底,在将军庙,毛柳沟,老虎口修路的事迹。 这个视频发表后受到读者欢迎,目前阅读量已达9万之多。后来又从老兵群里收集到更多资料,作了一个“修改版”的《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视频。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3)

二,曹副司令组织了一群退休老兵抓落实 。

2020年2月,高光生同志邀我加入了陆军八师战友群。入群后才知道,以曹副司令为首的八师几位已经退休的老领导都在这个群里,如:邱俊本副司令员,曹祖明教授,强甲申教导员,马宏昌部长,陈麦志团长等等。网外还联系着如24团当年参加修路的组织股长孙孝廉等人。实际上这是曹副司令组织的收集修路资料的群,我于是恍然大悟:邸章锁同志点起来的这把火,曹副司令已经接下并且正在推动落实! 我在心里为他点赞: 退休不退责,这才是有担当的共产党人!

这个群藏龙卧虎, 人才济济!其中最突出的有《筑路天山》回忆录组织指挥者高光生和执行主编李建平。

高光生,男,1951年生,陕北米脂人。1970年12月入伍,系原陸八师二十二团特务连给养员。1975年3月复员本县工作。中共党员,经济师、税务师。插过队、当过营业员、上过成人大学、收税半生退休。  

他在群里天天值班,不断出题目组织指挥大家提供资料,还及时把有关资料编成美篇,图文并茂地发表在网络上传播宣扬。我曾经写过几段顺口溜,予以赞扬。

之一:

怀揣家国情结,心系战友深情,

责任大于拥有,忠诚不顾厄困。

八方搜集资料,内外通风报信,

美篇资料详实,更配照片佐证。

不顾条件有限,全凭满腔热忱,

淘尽自己心血,抚慰先烈英灵!

之二:他念念不忘牺牲了的老战友,一直在群里催促有关战友搜寻落实烈士资料,让人感动不已!我写了几句顺口溜赞扬他:

独库实不独,旁有巴音沟;

光生真广生,心怀老战友;

日夜勤操劳,甘为烈士谋;

宁教两鬓苍,不忍英灵哭;

大爱无疆域,我为你鼓呼。

第二个突出人物是李建平。

李建平,原陆8师22团通信连报务员。北京市人,1969年入伍,1974年复员。复员后先后担任北京新华印刷厂党委副书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办副主任,中国工人出版社编辑室主任,正编审;曾出版《中华全国总工会年鉴》《中国供销合作总社年鉴》,为中共党史研究室撰写《程子华传》;两次获得国家政府图书奖提名奖。

这本书的编辑出版都是他完成的。 他心甘情愿地付出了自己的大量心血,使尘封了50年的一段历史重新见诸于世,功不可没!我编了几句顺口溜对他表示赞扬:

之一:

伏案挥笔非为名,

淘尽浮砂始见金,

不计个人名与利,

只为彰显先烈功!

之二:

文牍浩繁堆如山,

头绪复杂乱如麻,

时过境迁五十载,

大笔如椽能生花。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4)

三,西安座谈会圆了八师筑路老兵的梦 。

2020年 11月10日,陆八师巜筑路天山》资料收集群的老战友代表,从北京、河北、河南、陕西、甘肃、新疆6省市汇聚西安,参加修筑独库公路五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原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陆八师师长曹存正,原陆八师政治部副主任杜森,原24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1972年施工指挥部政工组组长孙效廉,原22团特务连连长陈麦志、教导员强甲申,以及当年参加修筑天山战备公路的龚成贵、丁永贤、邸章锁、王泰安、郭有法、郭土改、韩宝玉、韩荣军、李建华、张军旗、麻玉龙、王立军、高光生、李建平等同志参加了会议。

独库公路博物馆馆长毕鸿彬和特邀记者申兴月参加座谈会并进行了采访。

杜森同志致欢迎词:他说,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师老兵代表汇聚西安,热烈欢迎独山子博物馆毕馆长来西安调查研究,听取五十年前八师修筑天山战备公路的老兵们的心声,老兵们心情非常激动!

八师老兵对毕馆长和独山子博物馆怀有崇高的敬意。因为你们是最早关注这段被尘封了五十年历史的单位,毕馆长还为此亲自参加了八师修路老兵群,阅读了许多老兵的回忆帖子,和大家多次进行网上交流,使老兵们深受感动!当时我们还不知道独山子有独库公路博物馆,正在发愁如何才能把这段历史事实反映出来?反映给谁?忽然得知独山子有独库公路博物馆,大家就像在黑夜里看到了曙光,浓雾中看见了太阳。这不但因为大家藏在心里五十年的话如今投诉有门了,更重要的是独山子是我们部队的老邻居老朋友,我们与独山子有着千丝万缕的亲密联系和几十年的深厚感情,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现在,毕馆长和她的团队已经来到我们面前,要和我们促膝谈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欢迎大家热烈发言!

孙效廉,陈麦志,邸章鎖,郭土改,丁永贤,王泰安,张军旗,龚成贵,李建华,韩荣军,郭有法,韩宝玉,王立军等同志相继发了言。

代表们的发言深情生动地回忆了当年的修路情况,筑路英雄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烈士们奋不顾身的英雄事迹,使在座的老战友和客人们无不深受感动,大家多次潸然泪下,情不自禁!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5)

毕鸿彬馆长感谢八师老首长、老战士的盛情邀请,她说这次座谈会让她深受感动。独库公路博物馆将如战友们所愿,把早期筑路的历史呈现出来,让人们世代铭记筑路老兵对独库公路建设做出的贡献和牺牲。博物馆就是筑路老兵的家,真心邀请全体老兵参加来年的开馆一周年仪式。我们届时再相会!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6)

原八师师长、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曹存正做了总结发言,对独库公路博物馆毕鸿彬馆长一行执着的敬业精神予以高度赞扬和感谢:你们不畏艰难困苦,千方百计,不远万里在全国各地追寻筑路老兵足迹,挖掘驻疆部队已被遗忘、尘封五十年、即将被湮灭的独库公路悲壮辉煌的筑路史,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向世人展现美丽壮观、举世卓绝的独库公路的完整历史,慰籍筑路老兵安度晚年,使因筑路而牺牲的烈士们含笑九泉,灵魂安息!

曹副司令说,编辑《筑路天山》回忆录的全体编委,和资料收集群,以及积极参与、撰写八师筑路历史的战友们,不顾年事已高、疫情威胁、身体和现代网络的限制,不懈努力,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这部回忆录,表示钦佩!这展现了八师继承骑一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为加强祖国西北边疆国防建设,保卫祖国边疆,顽强拼搏、勇于献身的优良传统。填补完善了八师的师史,可称为传承骑一师不朽军魂的教科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曹副司令向博物馆赠送了《筑路天山》回忆录、照片和锦旗 。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7)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8)

强甲申同志是这本书和这次会议的幕后组织策划和指导者,从始至终做了大量的,复杂细致的工作,保证了这本书的顺利出版和这次会议的顺利进行。下图是他主持会议并做了会议总结。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9)

应该说,这次座谈会圆了筑路老兵的梦!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10)

四,这部回忆录是军魂家宝,值得永远珍藏。

《筑路天山》回忆录执行主编李建平战友谈了《筑路天山》一书的形成过程和几点感受(有删减):  

第一,我们建立了一个足以做成事的良好的平台。本书的几位主编(包括曹存正、邱俊本将军,强甲申老指导员和曹祖明教授)是这个平台的领导骨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曹存正将军的序言为本书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邱俊本将军写了长篇回忆文章。几位顾问既是本群和本书的指导者,又是无可替代的参与者。孙效廉和陈麦志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对远在千里之外曾经是一名普通士兵的我,给予了充分的信任。马洪昌部长从一开始就帮助我明确了本书的总体思路,他写的《对独库公路早期建设的几点思考》一文,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资料。杜森副主任不但一直帮助和鼓励着我,而且极其认真地为本书的篇章页写下饱含深情的诗句。

第二,本书得到了老战友的热情响应和积极参与。大家说我和光生是不计名、不计利,实际上,真正不计名利完成此事的,是参与本书编写全过程的老战友们。比如老营长龚成贵和老排长丁永贤。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在手机上硬写出了长篇的回忆文章。丁永贤告诉我,他对手机上的文字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而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他还是写了上万字的文章。我觉得这不只是技巧问题,更多的是难以割舍的感情。其他战友如韩荣军写下了关于那段历史的长篇小说,并且在疫情期间专门赶赴独库公路进行实地考察;赵强和韩宝玉早就写下了回忆筑路经历的高质量的文章,并且已在有关报刊上发表过;李建华帮助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吕珊民拍的赛马滩营地的图片和我们群内收集到的唯一一张8师官兵在天山施工的图片;王彦龙以清晰的记忆向我介绍了他所知道的24团4连修路的基本进程;王泰安、郭土改为我们提供了难得一见的历史原件。郭土改无保留地贡献出高质量的天山图片,他还一再表示:“需要什么尽管开口,我全力支持。”所有这一切,都为丰富本书的内容,做出了贡献。令人感到震撼的,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提供了两个团几乎是整建制的参建筑路战友名单。赵强战友说:他仅委托打字社打印名单,就用了整整半天时间。可想而知,全部名单,包含了多少人的热心、精力和对战友深深厚情意。  

第三,本书不但倾注了群内外战友的心血,而且得到群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支持。毕鸿彬馆长早在几个月前就支持我说:“你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基建工程兵的李新民战友慷慨地提供了07042线施工图原件的高像素图片,并认真地向我讲解。这是我们目前见到的惟一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原始档案。新疆公路勘察设计院的工作人员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通过电话为我介绍独库公路的情况并帮助寻找联系人。

杜森同志在会上发表了对《筑路天山》一书的几点看法: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11)

他说,这本书的完成,实现了当年修路老兵的共同心愿,圆了大家一个久远的梦,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我对这本书有几点粗浅看法,欢迎批评指正:

1,这是修路老兵们用满腔热血写成的书,寄托了他们半个世纪的思考和期盼。当年三个团先后有六个营前赴后继,接力完成这项任务,在三年多时间里,几千名官兵轮番而上,前赴后继,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这中间有太多的往事值得怀念回忆和留恋。书写者如今都已经是70岁左右的年纪了,他们想在有生之年让这段尘封了半个世纪的历史得以彰显,让国家和社会对这段历史事实给以肯定与尊重,使千千万万从事过这项事业的人 精神上得到慰籍,让牺牲了的老战友得以瞑目安息。事情本身的历史价值很高,筑路老兵们在感情上的投入也十分深沉。同时我还觉得她是给后人留下的一部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无私无畏艰苦创业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正如邸章锁同志所言,这本书是参加过修路的老兵们以聊天的方式写出来的,每个人的回忆都不是关起门来单打独斗闭门造车,而是在群里发表以后,经过战友们互相切磋琢磨,推敲,订正,反复修改以后才定稿的。当年的情景常常在群里“再现”,引起战友们的“共鸣”,因此,是真正配得上“集思广益”这个词的,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这是一本无私奉献的书,撰稿人和编辑者都是满腔热忱,自觉自愿,不图名利,不要报酬,不厌其烦,认真负责,乐于奉献。大家觉得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服过役的老部队,对得起牺牲了的老战友,对得起自己的军旅生涯,也对得起自己。

至此,一群已经退伍退休多年的老兵,经过自己的努力,拯救了一段被埋没了五十年的历史,实现了半个世纪梦寐以求的理想!正是:有志者事竟成, 星火燎原不是传说!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12)

会议期间,独山子独库公路纪念馆毕馆长和沈记者对参加会议的每个老兵都拍了一张致军礼的照片,作为集体纪念。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13)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14)

这张照片受到大家喜爱,我为此写了一首诗:

五十年后的军礼作者 杜森

这是五十年后的一个军礼

这是退伍多年后的一个军礼

纵然手指并得

不像年轻时候那样紧凑齐备

但风韵不减当年

布满皱纹的脸上

依然绽放出

半个世纪前的清纯真挚

当我们将右手举向额头时

是向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敬礼

是向伟大的祖国母亲敬礼

是向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敬礼

是向养育过自己的老军营敬礼

是向陪伴过我青春年华的天山敬礼

是向同甘共苦过的独库公路敬礼

是向献出了年轻生命的烈士们敬礼

也是向自己的军旅生涯敬礼

这一辈子选择了当兵

不论时间长短职务高低

就因为保卫过亲爱的祖国

永远引为自豪

终生无怨无悔

2001年6月11日,独山子区委区政府,和独山子独库公路博物馆,组织了一次大型筑路英雄代表重走独库公路的活动。陆军八师五十年前的筑路老兵也在被邀请之列。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15)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16)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17)

参加过筑路的老兵们,都得到了一枚独库公路纪念章。

代表们向筑路烈士致敬!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18)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19)

独库公路新(独库公路的开路先锋)(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