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冰雪运动(冬奥赛道上的守护天使)
在北京冬奥会的雪场上,常常能看到一些穿着黄背心的滑雪人员在赛道边风驰电掣,胸前或臂章上有一个大大的红色十字,他们是冬奥赛场上的“守护天使”——滑雪医生。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昨日连线了“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云顶队队长李亚洲,听他说一说雪场上救援的那些事。
工作中的李亚洲
快准稳:滑雪医生的准则
李亚洲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小儿骨科副主任,早在十年前就会滑雪。北京冬奥会需要成立一支滑雪医生队伍,从三甲医院中挑选有滑雪基础的医生,李亚洲马上报名,就此成为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
2019年经过选拔组队,李亚洲和伙伴们进行了四个雪季的训练,每年训练一个月。除了提升滑雪技巧,他们还需要接受一系列培训,比如骨科的医生对胸腹外伤和脑外伤了解不多,就需要通过培训提升综合能力。
救援过程中需要和各国运动员沟通,英语培训也必不可少。“我们除了在线上培训外,冬奥组委还会发一本英语专业术语词汇书,平时下班还需要背单词”。
李亚洲领衔“滑雪医生队”
虽然都是滑雪高手,但救援需要的滑雪技巧和平时滑着玩还是有很大区别,李亚洲用“快稳准”来形容。“自己滑雪是一种乐趣,追求速度感,救援则要求高效和稳妥,背着二三十斤的救援装备,必须在指定的时间抵达救援地点。”
经过四个雪季的训练,滑雪医生们需要在狭窄的陡坡上训练横滑降、斜滑降、犁式滑行和穿脱雪板等技术,如今都掌握了世界标准化的应急救援医学技术和专业的滑雪技术。滑雪毕竟也是一项高危的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有四分之一的滑雪医生也遭遇了大大小小的伤病,光是骨折就有七八人。
保暖是大问题,救援“度秒如年”
在进驻冬奥会赛场前,李亚洲所在的队伍参加过两次冬奥会的测试赛,去年11月就曾在云顶滑雪公园参与了世界杯的救援工作。今年1月16日,这支救援队正式进驻云顶,21日进入闭环,主要负责空中技巧、雪上技巧、U型场地、平行大回转、坡面障碍技巧、障碍追逐六个赛道的救援保障工作。
救援队正在模拟练习
即使进行了四个雪季的训练和准备,真正进入实战阶段,李亚洲坦言,无论节奏还是心理上的压力还是大不相同。“平日大多是假人模拟,现在遇到真的了,比如前几天在障碍追逐赛场上遇到一名运动员意识昏迷、呼吸困难,牙关紧闭的情况,我们马上采取呼吸控制、吸氧、启用直升机转运等一系列措施,那段时间可以用‘度秒如年’来形容,紧张的气氛与训练时太不一样了。”
在动辄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雪场上实施救援,遇到的困难永远比想象的多得多。在冬奥会赛道上,滑雪医生需要在比赛前一个小时就位,赛事全部结束后才可以撤岗。
以15日比赛为例,早上8时,李亚洲们需抵达坡面障碍技巧赛道,中午11时半有20分钟的休息时间,之后再上到下午3时,简单休息两三个小时后,晚上7时空中技巧比赛开场,他们又必须6时到岗,直到晚上9时才能下班。由于赛道多,在云顶滑雪公园负责救援的滑雪医生每个人每天的工作时长都非常长,李亚洲笑道:“别人是三班倒,我们是一人倒三班。”
救援队正在模拟练习
这几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在户外采访,往往半个小时就处于冻僵的状态,手指像针刺般疼痛,滑雪医生在雪道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保暖是个大问题。
据李亚洲介绍,一是靠装备,二是靠倒班,他们配备了雪服和滑雪内衣,前段时间医院还特别给他们买了电发热的袜子、背心和手套。“我们一个赛道会配备三拨人,山上、山坡中以及山下每组各三人,同时会配备2-4名机动人员进行倒班,每次让一个人到下面的医疗站暖和一会,休息一下”。
医疗装备同样需要保暖,药品怕冻,要么就分装成小袋,贴身放兜里,还买了一些厚的防压铅笔袋,外面贴上暖宝宝,这样药品就可以保持在十摄氏度左右的温度。
在山坡赛道上,上厕所也是大问题,一开始队里配备了纸尿裤,后来李亚洲发现不行,气温太低会冻成冰坨坨,解决的方法只能是少喝水。
平日正常救援一个担架两个人就能抬得动,在雪道上不好着力,必须四个人才抬得动。医疗队配备了三种担架,其中真空担架用得最多,“能起到塑形的作用,平日展开了透了气是软的,把人裹里面,一抽气,担架就硬了,能随着人体塑形,对头颈四肢能起到固定作用,减少副损伤”。
李亚洲在检查雪场
在高山滑雪项目中,运动员的受伤率接近15%,而且一旦伤情发生,通常比较严重,有些甚至会危及生命。在冬奥会的赛道上,李亚洲每天的神经都是紧绷的,遇到的伤情小到鼻子出血,磕掉几颗牙,大到四肢骨折,失去意识的都有,他们都火速赶到现场,争分夺秒进行救治。他们的救援也得到了国际雪联的认可和赞扬。
经验需要传承,未来随时待命
作为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李亚洲坦言这个职业在中国还很新鲜,国内没有太多的经验,过去很多比赛都是巡逻队、救援队负责救援。这次因为冬奥会级别比较高,中国也借此机会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技术人员。
“在中国,雪场真正成形不过二十年,时间很短,滑雪医生更是一个空白的领域。不过我相信未来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几年在国家的号召下,尝试冰雪运动的人真的特别多,十几年前我滑雪的时候没那么多人,现在人多了,受伤的人也多了。我本身就在骨科,所在的医院这几年接收附近几个小雪场的伤员特别多,未来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多”。
李亚洲透露,其实滑雪医生在国外虽然成形比较早,但也没有一套标准的救援流程,“我们一直在问有没有一套规范,他们其实也没有,只有一个安全有效、减少副损伤的救援准则,在此原则下灵活处理”。
冬奥会结束后,李亚洲将回归医院的本职工作,但他表示,只要有需要,他们随时待命。“我们这批人也是国家费了很多心血培养出来的,通过这次冬奥会也摸索出很多宝贵的经验,可以有一些书面的东西留给下一代医生使用。从实战上来讲,如果届时有一些培训或是特殊的保障工作,我们这批人肯定也会参与其中,招之必来!”
文字|羊城晚报特派全媒体记者 苏荇
来源: 羊城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