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见经传的马本斋(名不见经传的马本斋)

#媒体人周刊#

回民出身的马本斋,是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就连毛主席都称赞马本斋同志不死!那么名不见经传的马本斋,在抗战中取得哪些战果,才让毛主席如此称赞呢?在日寇多年残酷大扫荡的背景下,他为何能创造出一支“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烂、拖不垮的铁军”呢并且能把日寇打得闻风丧胆呢

01 马本斋简介

马本斋,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的一个回族贫苦家庭。贫苦家庭出身的他,并没有因此变得平庸,反而过早地展现出聪明伶俐的一面。在一次考试中,不仅明白了贫穷富贵的道理,还将私塾先生辩驳得哑口无言。马母对其很是称赞,还经常给马本斋兄弟讲苏武牧羊、岳母刺字、木兰从军的故事。这些特殊的经历,对马本斋的成长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五四”运动时期风起云涌的学工潮,使出身贫苦农家的马本斋耳目一新。促使迷茫的马本斋打开了视野,走上了为民族独立而奋斗的道路

1921年冬天,19岁的马本斋加入了东北军张宗昌的部队。在其度过几年的军旅生涯后,一路升迁到团长的职位。少年得知的他并没有因此志得意满,反而主动与地下党员相联系。从而了解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尚有真心实意为穷苦人谋利益的党派和军队。这为他成为共产党党员,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奠定了浓厚的思想基础。

名不见经传的马本斋(名不见经传的马本斋)(1)

02 马本斋抗日七年,母子殉国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就全部沦陷了。时任独立师21师第四团团长的马本斋,恼怒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及上级的打压,就弃官返乡,重新做起了辛勤耕作的农民。

七七事变后,日寇的残暴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抗。马本斋在家乡自发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不久后率队加入河北游击军,编为冀中回民教导队,并担任总队长。

1938 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的誓言,不仅是马本斋叮嘱同志的行为准则,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践行着的诺言。

名不见经传的马本斋(名不见经传的马本斋)(2)

回民支队战员

由于马本斋运用游击战,对河间县一带的日寇打击的战果辉煌,迫使日寇一度只能龟缩在据点内,不敢越雷池一步。恼羞成怒的日寇见在正面战场上不是马本斋的对手,就想用阴谋诡计来达到诛杀马本斋的目的。

1941年8月27日,日寇在汉奸的带领下,擒获了马本斋的母亲。日寇就用残酷的手段来逼迫马母,企图达到招降或诱杀马本斋的目的。深明大义的马母,为了不拖累前线抗日的儿子,毅然绝食而死,时年68岁。马母临终前的遗言更是让人肃然起敬、泪流满面,“只要打好鬼子,就是孝顺母亲。”

马母被日寇逼死的消息传开后,回民支队战员纷纷请战,要为马母报仇。但马本斋并没有因为亡母之恨就冲昏了头脑,他早就看出了马母之死是日寇设下的连环毒计,因而沉重冷静地与日寇做斗争。

马本斋为此沉痛地写下誓言:“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马本斋很清楚,如果直接为母报仇,自然是羊入虎口,中了敌人的圈套。但无所作为,也难消心头之恨。马本斋在探查清楚日寇的埋伏圈后,选择从侧翼攻击日寇的薄弱环节。取得打死、打伤、俘虏日伪军500余人的辉煌战绩。此举不仅粉碎了日寇的阴谋,也为壮烈牺牲的母亲报了一点血仇。

名不见经传的马本斋(名不见经传的马本斋)(3)

马本斋之母

04 英雄陨,人民悲

在马本斋抗日的七年间,率部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这支回族部队在血火抗战中成长为捍卫祖国的华北劲旅,并为祖国的抗日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4年2月7日,积劳成疾的马本斋带状疱疹再次发作,又感染肺炎,才病逝于山东莘县,时年42岁。这位百战百胜的抗日英雄,没有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也没有看到将日寇赶出中国的那一刻,却因疾病而提前含恨而终,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呢?开国元勋朱德就为此题词:“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名不见经传的马本斋(名不见经传的马本斋)(4)

05 总结

马本斋母子俩为国捐躯的光辉事迹,所展现的是舍生忘死的抗日精神和民族气节,应该得到人民的永远怀念。虽然马本斋母子离世近八十年了,但他们的英雄精神仍浩然长存,激励着人们奋勇向前地为国而奋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