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狂响电影讲了什么(看完来电狂响之后)

《来电狂响》是一部主次分明的电影。主演基本上在主场室内,配角都在其他分会场。情节里他们经常见面,但是电影的画面里他们只通过手机联系。手机,是这个故事要探讨的现实问题。关于手机的问题,其实很有话题。公交车上都在一遍一遍地重复着“不做手机低头族”电影一开始呈现也是很常见的一群好友在聚餐玩手机。我以为他们要玩真心话大冒险,结果他们升级了,要公开手机的来电和信息。这不是明摆着要让我们看热闹吗?

来电狂响电影讲了什么(看完来电狂响之后)(1)

本来看惯了代乐乐的搞笑,现在看到她一本正经的样子,作为一个女主人大方地招待朋友们,关键她还有心理咨询的背景,主意也是她提出来的,已经很期待了。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大家有真的这么玩过吗?我想应该不多吧,毕竟电影里都是虚构的情节,但是这次的故事看起来挺挺真实的。他们聚在一起聊天,在特定的这个家里,就像情景剧一样,在表演。有的时候感觉好像衔接不上了,某个人忘记了台词,然后别人就要想办法给他补充,或者换个地方让大家转移注意力。

来电狂响电影讲了什么(看完来电狂响之后)(2)

我们其实在生活中朋友们聊天,也有接不下去的时候,我们也会想着法子找到下一个话题。还有,我们可能每个人的手机里也都有一些小秘密,或者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东西。我们也曾经为此做出过努力地想办法。说到演员,每一个角色的演绎都很有自己的特点,只是正像我前面提到的,代乐乐的表演,或者说塑造的形象跟以前有区别,所以会多关注一些。她以往塑造的形象,如果上来就这么一本正经,那么肯定在后面憋着一个特别逗的转折。这次一路严肃到底了,对,你看完之后会觉得这部喜剧轻松吗?

来电狂响电影讲了什么(看完来电狂响之后)(3)

还不赶紧去拿起手机。一开始的来电充斥了搞笑滑稽,有社会对小人物的影响。人的贪念和顽劣性,对美色的欲求,对家庭婆媳矛盾的揭露。可是后来,我看到更多,看到美色背后的心酸故事。看到小人物背后的艰辛,看到浪子回头的释怀,看到职场的痛苦与无奈,看到强硬背后的柔软细腻,看到暗喻的讽刺,稚中夹杂认真的计较,几次三番的掩饰。最后,我明白,错了就是错了,我不需要你的改正,因为我已经不在乎了。谁没有犯过错,没人能完美地过好这一生。

来电狂响电影讲了什么(看完来电狂响之后)(4)

所以,我们不要闹了,好好走脚下的路,好好爱值得的人。首先,电影里面有太多的笑点过于低俗,说实话,我看完之后觉得有种很别扭,很不舒服的感觉,当然,不同人群,不同受众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其次,电影的内容可能不够深刻(说不出来,但就是感觉那个力度还不够),可以说,这部电影的着重点在于局部的人际关系。笑点不多(或者说不太符合我的口味),泪点也有,我最欣赏的是它的结构,有点意料之外,希望它能带来一些影响,一些意义。后者更符合商业性质喜剧,前半程轻巧搞笑,都在情理之中。

来电狂响电影讲了什么(看完来电狂响之后)(5)

但是对于马丽饰演的人物遭遇设定并不是一个好的故事,人物塑造也不能凸显演员的魅力。整部电影只能感受到搞笑没能呈现出原影片想要表达的社会现状以及人性在特定环境中的变化。而《来电狂响》给观影者制造了一个强行和的结尾。提中国的翻拍电影,两部觉得不错,一个是何冰老师的《十二公民》,另一个是杨子姗的《重返二十岁》。它们一个偏严肃一个偏喜剧,《来电狂响》的形式像前者,而风格更与后者相似。

来电狂响电影讲了什么(看完来电狂响之后)(6)

几个老同学带着家属聚会,席间编剧同学提议大家把手机放在一起,犹如大冒险游戏的荒诞情节开始了。手机貌似是主角,却只是引子,就像马丽饰演的笑笑说的,发明手机明明是为了让人沟通方便,为什么我们会拿着手机彼此没有任何话说?电影讨论的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无论是亲人、朋友、同事还是陌生人,现代通讯手段让交流越来越方便,我们每天与更多人接触交流,但我们却越来越不了解对方,也把自己隐藏在手机后面。随着剧情越来越荒诞,原来这一切只是编剧的假设,但看的人还是觉得一身冷汗,这就是真实的我们,比恐怖片更冷的现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