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传承长征精神 红色课堂⑦过草地

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四川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联合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共同推出了《重走长征路——四川县级融媒体中心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三条线路经过了哪些红色地标?有哪些红色故事?观观“红色课堂”继续开讲。

重走长征路传承长征精神 红色课堂⑦过草地(1)

重走长征路传承长征精神 红色课堂⑦过草地(2)

你知道“红原”名字的来历吗?这一课,我们去了解“红军过草地”的故事。

重走长征路传承长征精神 红色课堂⑦过草地(3)

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红军长征经过红原,这是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时期。红原所在的松潘草地,平均海拔3500米,草地上暗河密布,水流滞缓,到处是深不可测的泥潭。除了环境还有天气,草原上天气变化无常,即使是仲夏季节,也时而寒流滚滚,时而暴雨倾盆,狂风、冰雹、风绞雪更是随时可见。

重走长征路传承长征精神 红色课堂⑦过草地(4)

1935年6月,红军大部队来到日干乔大沼泽,举目望去,茫茫无边的草原上笼罩着阴森迷蒙的浓雾,很难辨别方向。草丛里河沟交错,积水泛滥,水呈黑色,散发着腐臭的气味。在这广阔无边的沼泽中行军,稍不留神就会陷入泥潭,被它无情地吞没。

重走长征路传承长征精神 红色课堂⑦过草地(5)

水草地行军,军团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缺粮。红军战士们饿着肚子走路,体力普遍下降,大家拖着虚弱的身体,继续通过环境非常恶劣的水草地,极度困难。当时大家互相鼓励打气:“走出草地就是胜利”。只要一宿营,大家都不顾疲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找吃的,有的挖野菜,有的捉鱼虾,有的拣死牛死马的骨头砸来煮水喝。

重走长征路传承长征精神 红色课堂⑦过草地(6)

每天不仅要为“吃”奋斗,而且还要为“宿”担忧。宿营时的所谓“帐篷”,都是红军战士们用自己的床单支撑起来的,既不遮风,也难御寒,更挡不了大雨夹着冰雹的袭击,有时碰上整夜下雨,大家只能背靠背地蹲在水里等待天明,有的体弱有病的同志因支持不住而倒下。途中,红军牺牲了很多优秀指战员,其中一个连队原来有100多人,到走出草地时仅剩下17人。

重走长征路传承长征精神 红色课堂⑦过草地(7)

为了铭记这段历史,196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红原县。“红原”这个县名,正源起于周恩来总理的题意:“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