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一线调解矛盾纠纷(十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43.73万件)

“手弹琵琶侗歌声声,民族政策深得人心;南站社区各民族聚居,团结和谐如一家人……”

国庆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南站社区鼓楼小区,热闹非凡。居民们相聚鼓楼,唱起《侗乡人民永远跟党走》琵琶歌,载歌载舞欢度国庆节。

南站社区安置群众分别来自三江县14个乡镇搬迁的4606户20162人,少数民族群众人口占比达94.52%,是广西第三大、柳州第一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该社区共安装各类监控探头3550个,实现平安社区覆盖区域功能化。

今年1月至9月,南站社区立刑事案件4起,其中盗窃案3起、伤害案1起。第二、第三季度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

侗乡合唱安居乐业歌,这只是八桂大地平安建设的一个剪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政法系统在平安广西建设方面取得了新成效、新进展、新成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全区人民群众安全感从2012年的81.44%上升到2022年第二季度的98.16%,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严惩犯罪 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

炎炎夏日,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在桂中大地响起。

7月28日,忻城县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戚某、韦某等人涉嫌犯非法拘禁罪、催收非法债务罪、敲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等恶势力犯罪案。

利剑扫黑恶,正气护民安。十年来,广西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扎实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一组数字显示,十年来,全区公安机关共打掉涉黑组织173个,是前十年的5.8倍;打掉涉恶类犯罪团伙4488个,抓获涉黑恶犯罪嫌疑人3.1万余人,查扣涉黑恶资产264亿元。摧毁了全国首个裸聊敲诈类涉黑组织——贺州市陈永忠涉黑组织,破获了全国首例涉毒涉黑案件——柳州市“6·3”专案,一批作恶多端的“沙霸”“路霸”“村霸”被依法惩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随着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黑恶犯罪得到根本遏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基层基础全面夯实,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明显好转……通过扫黑除恶斗争,“扫”出了朗朗乾坤,“扫”出了清风正气。

进入新时代,“平安”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拓展,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不仅指治安良好、犯罪率低,更拓展到衣食住行、网络安全、公平正义等社会生活各方面。

十年来,自治区公安厅建立广西公安机关侦办电信诈骗案件工作机制和广西公安机关侦办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快速联动工作机制等,保障全区打击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数字是枯燥的,但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十年来,广西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23万起。2018年以来,平均每年成功劝阻高危正在被骗受害人数据500多万条,避免群众财产损失约46亿元。

发动2000余万人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群众防骗意识进一步增强。

剑不入鞘、鞭不离手,广西坚持以守护民安为重点,专项化打击违法犯罪,开展“神剑”“亮剑”系列专项打击行动,破获盗抢案件36.03万起、毒品刑事案件5.78万起、经济犯罪案件3.69万起,破获刑事案件数上升22%,破案率上升10.8%,治安案件数下降48.5%。

一次次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一项项高质量服务举措,让老百姓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

筑牢防线 让家园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9月30日下午,大雨滂沱,东兴市人民法院江平法庭组织特邀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成功为冒雨前来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家属陈某讨回赔偿款,实现案结事了。

“真没想到,仅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就为我们解决了几个月都没能解决的问题,真心感谢法官和调解员……”陈某有感而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政法系统紧扣人民新需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枫桥经验”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使之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等工作中发挥出更大效能、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

人民调解被誉为“东方之花”,是我国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十年来,为让这朵“东方之花”开得更加绚烂,广西大力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广西共建立人民调解组织18955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926个,聘请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11528名。

三江县斗江镇沙宜村界脚屯与湖南省通道县陇城镇张里村之间有一片被称作“猴子岩底”的山林(面积约10.5亩),因归属问题存在争议,50余年来多次发生纠纷。

2020年,三江县司法局会同斗江镇政府,以跨省接边地区基层村屯小组代表协调谈判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同胞不同乡的亲情关系,强化法律适用引导,最终推动“猴子岩底”山林归属问题得以协商解决,困扰双方长达50多年的跨省山林权属纠纷画上了句号。

据自治区司法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以来,广西司法行政机关共调解民间纠纷510973件,调解成功485368件,成功率94.99%,实现了“服务不缺位、风险不升级、纠纷不激化、矛盾不上交”。此外,广西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1.9万件,帮助35.6万名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00.8亿元,有效防范化解了潜在社会矛盾风险,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广西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小矛盾小问题化解在基层,把大量纠纷解决在诉讼之前。

广西法院系统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通过法官进村屯普法、与各地各部门和调解组织共同化解矛盾等,将司法服务下沉至社会基层。同时,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各类调解的衔接联动,形成了多元调解“同心圆”。截至今年8月,广西法院吸纳调解组织1185家、调解员5643名,大量矛盾纠纷在诉前通过多元调解的方式快速化解。

广西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既抓末端治已病,更抓前端治未病,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化解率超过80%。2021年至2022年清理最高检和中央巡视组督办、交办案件513件,化解率100%。全面推行重大涉法涉诉案件公开听证制度,听证达201件,再次信访率大幅下降。

十年来,广西坚持以维护民利为根本,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43.73万件;2021年发生个人极端案事件数较2019年、2020年分别下降86.40%、84.60%。

以“基础实”护“百姓安”,广西夯实一个个基层基础的小平安,联结成八桂的大安全。

深入一线调解矛盾纠纷(十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43.73万件)(1)

近日,北海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联合北海海事局等单位,在北海外锚地及周边海域,开展“扛旗争先做贡献、决战决胜保平安”海上联合执法行动,守护海上国门安全。

强边固防 边疆安全稳定屏障日益稳固

10月1日,国庆节。那坡县百南乡与境外接壤的中越588号界碑处,依然云雾缭绕。

脚踏湿滑的山路,戍守在这里的百南边境派出所民警认真对边境重点区域、重点路段进行徒步巡逻踏查。

而在靖西市壬庄乡真意村三坡屯卡点,壬庄边境派出所的民警唐子栋义无反顾舍弃了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坚守在边境一线,维护边境辖区的安全稳定。

在他们身后,万家团聚、欢乐祥和。

地处祖国南疆,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份,陆地边境线长1020公里,有三市八县(市、区)与越南接壤。守护好、建设好祖国的南疆,是广西必须担当的使命。

治国必治边。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筑起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边境安宁的“三道防线”。

11.6公里铁栅栏、31.1公里铁丝网,增建243个监控视频探头和2050盏太阳能照明灯,改造升级边境监控探头400个点,使边境监控探头达到643个,形成覆盖边境全线的视频监控网和灯光带,这是靖西市加快推进边境线“铁壁行动”建设的生动实践。

水上巡、物理拦、点上守、机动打,东兴市构建北仑河沿线“四道防线”。“四道防线”实现了管住人、管住船、管住海域、管住口岸,有效切断海上走私、偷渡通道。

边境线长533公里的崇左市,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边防组织、军警协同、群众参与”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边境管控体系,完善“联户守边、联户致富”“十户联防”“路长制”“邻里守望护边疆”等联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一民一哨兵、一户一哨所、一村一堡垒”作用,长期开展国界巡逻、边情搜报和卡点24小时值守等工作,全面织密防控网络。

跨国犯罪、“三非”问题,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挑战,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隐患,广西对此打防并举。

2021年10月25日,广西正式启动“亮剑·靖边”打击偷越国(边)境犯罪专项行动。广西8个市公安部门及自治区公安厅机关民警辅警约1200人组成8个援边工作队,迅速开展边境巡逻防控和“三非”打击工作。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平安建设的一场“大考”。面对考验,广西把抓好疫情防控作为守好祖国“南大门”、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生命线,紧紧抓住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风险点,扎实开展“反制”“铸墙”“净土”“攻心”四大工程建设,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筑牢了祖国南疆安全屏障,确保国家安全、社会安定、边疆安全、人民安宁、网络安靖,在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

十年勇立潮头,平安广西建设在守正创新中拓展成果,在精耕细作中积厚成势。

十年赓续璀璨,平安广西这张亮丽名片底色更亮、成色更足,正熠熠生辉。

(广西法治日报)

来源: 广西法治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