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武力排名(这是放生还是杀生)
最近,好几条关于“放生”的新闻都有点离谱。
在上海,人们发现滩涂上出现鳄鱼,专家认为要么是养殖丢弃,要么是有意放生;在广西,有人往湖里放生“清道夫”,舆论压力下又请来专业回捕公司打捞;在全国多个城市,水体中出现外来物种鳄雀鳝,专家称多是放生所致。
上海黄浦江畔出现的鳄鱼(图源:网络)
一“放生”本是基于朴素的爱护生命理念、将被人类捕捉的动物放归大自然的风俗习惯,放生者大多抱着“行善积德”的心态为之。但如果放生的手段不合理,那就不是行善而是作恶,放生可能变杀生,功德可能变缺德。
岛妹听过一个故事:有人往河里放生了一只乌龟。乌龟在水里扑腾两下,就回头向他游过来。放生者想:嘿,这乌龟还真通人性,多半是在感恩呢。于是拿起树枝,把乌龟拨到水深处,没想到乌龟再次往回游。
为啥?因为那是一只生活在陆地上的陆龟啊。把陆龟放入水中,好比把淡水鱼扔进海里,只会加速其死亡。至于“放生”一些有毒、有害、凶猛的动物,还会危及人类生命安全。比如前几年有人在神农架放生了一堆毒蛇,酿成当地村民被咬死的悲剧。
这些年,随意放生造成的危害更多来自外来物种。
比如本文开头提到的鳄雀鳝,体型大,性子凶,身披硬鳞,在中国几乎没有天敌,会大量捕食本土鱼类致使食物链断裂,破坏一整个湖泊或一大段河流的生态系统;至于“清道夫”,生存能力强,繁殖速度快,以其他鱼类的鱼卵和鱼苗为食,如在野外大量繁殖,将不断“牺牲别鱼、壮大自己”,结果使所在水系的本地原生鱼类灭绝殆尽,妥妥的“水中杀手”。
被捕获的鳄雀鳝(图源:新华社)
中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农业农村部外来入侵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万学告诉岛妹,外来物种入侵是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严重威胁着全球粮食安全。
二外来入侵物种是怎么进入中国的?
一种是无意引入。比如随着货物运输潜入国内、迅速扩散至南方多地的“蚁中一霸”红火蚁。河南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徐新杰介绍,这些年,国际经贸及文旅交流频繁,大量货物、人员涌入国内,增加了外来物种被携带入侵的机会。
另一种是有意引进。比如作为观赏物种引进的巴西龟,作为养殖品种引入的福寿螺、牛蛙、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饲养异型宠物的人多了起来,异宠非法交易的黑色链条也悄然形成。
有卖家在电商平台和QQ群聊贩卖千奇百怪的异宠:巴西所罗门蜘蛛、欧洲野蛮收获蚁、亚洲雨林蝎子甚至剧毒的澳洲红背蜘蛛,这些都能打包运到国内。若问卖家是否办理了入境检疫证书,人家还笑咱不懂行:“怎么可能有证,这都是‘偷渡’进来的。”外来物种经由多种途径夹藏走私入境后,还有专人进行非法繁殖,一些生长期短、繁殖量大的物种,一年就能让卖家赚个大几万。
成都海关查获异宠“大力神甲虫”。图源:网络
业内人士告诉岛妹,非法异宠交易是暴利,但取证较难、惩处力度不大,很多时候是“民不举官不究”,导致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此外,一些外来物种并未被及时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也不属于国家明文规定的保护动物,有关方面很难出手监管。
等这些异宠被养腻或卖不出去,“放生”就成了遗弃的最好借口。
一部分脱离人工饲养环境的异宠可能快速死亡,但也有能在野外生存的,特别是外来物种,因为没天敌,它们展现出强大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巴西龟、鳄雀鳝、“清道夫”等都是如此,它们一旦逃逸到自然环境,会造成不可预见的生态灾难。
昆明海关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图源:中国海关官网
三中国先后分四批公布了《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防治力度逐年加大。
今年8月1日起,《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对非法引进、携带、寄递、走私外来物种等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刑法也规定,非法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入侵物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专家提出,生物入侵是一个有序的生态学过程,对个体传入、种群繁殖等不同环节,要施以不同的应对方案。
在传入环节,须加强检验检疫和数据智能预测工作,这也是海关、农业农村部已经在做的重点工作;对已入侵并造成严重危害的物种,加快扑灭拦截技术研发,用物理清除、化学防控等手段推进综合治理。同时,外来物种黑名单须及时更新,堵住监管漏洞,包括加强贩卖异宠网络平台的整顿。
至于如何杜绝违规弃养或放生,还得加强知识科普,让群众了解不当放生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在群众有需要的时候,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部门应提供必要指导和帮助,以免外来物种轻易流入自然环境。
岛妹想劝劝各位爱心人士:想放生,不妨先查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可别让放生变杀生。
文/云间子
编辑/点苍
致谢/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孔德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