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具魅力的十所高校(这所刚刚入选全国文保单位的沪上高校)
国务院公布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上海有12处入选,位于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内的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也上榜了。古典的华政园到底有多美?让我们从华政校友所作的这组油画中,一起领略华政园隽永的神韵。
圣约翰大学创建于1879年,其现代的力学结构与中式的外貌结合完美,是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培育出了一大批声名显赫的校友,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
地址:万航渡路1575号(今华东政法大学)
开放信息:校园对外开放
以下是一组华政校友当时所绘华政园的油画,穿梭历史,领略当年华政园的美!
韬奋楼
原名怀施堂。1894年1月,圣约翰为扩建校舍,拆除1879年建的四方形一层校舍,在原基地上用原隅石奠基,以示新旧不绝之意。1895年2月19日举行新的两层校舍落成典礼,命名怀施堂,以纪念圣约翰书院创始人施约瑟。1951年3月更名为韬奋楼,以纪念1921年文学院毕业生邹恩润(韬奋)。
格致楼
格致楼原名格致室、科学馆,落成于1899年7月19日,砖木结构的3层房屋,建筑面积约1898平方米;1994年,被列入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4月,与校园内优秀建筑一同被核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首例完全按照文物保护法“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进行修缮复原的典型实例,在历时10个月“匠心”文保标准修缮后,格致楼于2018年初重拾原貌,焕发出历史感的往昔风采。
交谊楼
原名交谊室,于1929年12月14日举行揭幕典礼。交谊楼是1949年解放上海的第一宿营地,是1952年华政建校时首届开学典礼的所在地,这幢百年历史建筑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散发着独特魅力。
东风楼
原名西门堂,隅石于1923年岁末奠定,次年12月13日举行落成典礼。基地面积3599平方米,建筑面积4078平方米,两层长方形(又称马蹄形)砖木结构,计99个房间,并筑有小会堂和膳堂各一。
六三楼
原名斐蔚堂。1939年,圣约翰师生和校友为纪念郭斐蔚,捐款建造两层教学楼1幢。为声援五卅运动,圣约翰大学师生在1925年6月3日发起爱国运动。为了纪念这场爱国运动,于1951年3月改名为“六三楼”。
红楼图书馆
原名罗氏图书馆。1913年12月20日,学生和校友会发起捐款建馆。时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罗氏与其弟捐书籍最多,故在1916年初夏图书馆落成时,命名罗氏图书馆。为与1984年新建图书馆名称有别,称红楼图书馆。
四号楼
原名“霍格别墅”,由英籍兆丰洋行大班勤努·霍格于1911年建造,后租赁给极司菲尔居住。1911年由圣约翰购入用作大学办公室及校长住宅。1952年9月划拨为华政校舍。因该楼在圣约翰校舍中排列第四,故称四号楼。
体育室
为纪念圣约翰体育活动最早组织者之一、已故理科英籍教授顾斐德而建造体育室,于1919年11月15日举行落成典礼。
长宁校区26、27号楼为中国奥委会前身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原址,为进一步发挥高校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职能,将体育文化博物馆建于体育室内,将校园打造成具有浓厚体育文化意蕴之地。
目前,馆内陈列了130余件珍贵藏品,既有第一枚古奥运钱币、第一枚现代奥运会钱币、中国人带回来的第一枚奥运会官方参与者纪念章、我校教师值裁2004年雅典奥运会垒球比赛的裁判制服,也有圣约翰大学“光与真理”碑石,圣约翰大学校友使用过的网球拍、垒球棒、棒球手套以及运动队队员合影等。
华政桥
原名学堂桥,曾用名校园桥。作为苏州河上唯一一座用单位名称命名的桥,它位于在曹杨路桥上游约800米处,连接了华政苏州河两岸的校区,是苏州河闸口往上游的第二十二座桥。
1934年初建的木结构学堂桥历经30多年,因地面下沉,水位上升,桥梁失修,故在1967年拆除。1980年10月复建钢筋混凝土的校园桥,西岸桥址从韬奋楼北隅移至树人堂北隅。历经20多年岁月,在众多师生同时过桥时桥面有晃动感,为确保安全,于2001年拆除,当年改建钢梁的新桥。2009年改名华政桥。
资料:华东政法大学
编辑:周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