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信守承诺而奔丧典故(国学经典之仪礼第二十四讲士丧礼)

《仪礼》一书形诸文字是在东周时期,而其中所记录的礼仪活动,在成书以前早就有了。这些繁缛的登降之礼,趋详之节,不是孔子凭空编造的,而是他采辑周鲁各国即将失传的礼仪而加以整理记录的。宋代学者朱熹说:"《仪礼》不是古人预作一书如此,初间只是以义起,渐渐相袭行得好,只管巧,至于情文极细密周致处,圣人见此意思好,故录以成书。"达话是相当精辟圆通的。朱熹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仪礼》中记载的礼仪的具体细节,早在成书以前就有了,经过长期行用,逐渐充实完善而定型,后来才整理成书。也就是说,《仪礼》一书所反映的礼节形式,不仅有东周时代周鲁各国的,也含有更早一些时候的。因为礼仪也好,礼俗也好,都有很大的因袭性。就拿跪拜礼节来说,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盛行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而它并没有随封建社会的结束而绝迹。

古人信守承诺而奔丧典故(国学经典之仪礼第二十四讲士丧礼)(1)

士丧礼。死于适室,幠用敛衾。复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何之,扱领于带;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复!」三,降衣于前。受用箧,升自阼阶,以衣尸。复者降自后西荣。楔齿用角柶。缀足用燕几。奠脯醢、醴酒。升自阼阶,奠于尸东。帷堂。乃赴于君。主人西阶东,南面,命赴者,拜送。有宾,则拜之。

【译】士丧之礼:须死于正寝之室,用一条被子盖住死者尸体。以一人为其招魂,招魂者服纯衣纁裳,其上衣和下裳的左边连在一起,并插其领于带间以固定;登上东面屋翼,站在屋脊中央向北用衣服招魂,喊道:“哎—某人死者之名回来!”连喊三次。进而将衣服从前面扔下,屋翼下面一人用衣箱接住,从东阶上堂用衣服盖住尸体。招魂之人从西面屋翼的北边下来。用角质祭勺启开死者上下牙齿,用矮几拘正死者双足,用干肉、肉酱、甜酒祭奠死者。从东阶上堂,将祭品置放在尸体东面,又于堂上陈设帷幕。然后向国君报丧。丧主站在西阶东面,向南嘱咐报丧者,并拜送之。有宾客来吊唁,丧主要叩拜。

古人信守承诺而奔丧典故(国学经典之仪礼第二十四讲士丧礼)(2)

入,坐于床东。众主人在其后,西面。妇人侠床,东面。亲者在室。众妇人户外北面,众兄弟堂下北面。君使人吊。彻帷。主人迎于寝门外,见宾不哭,先入,门右北面。吊者入,升自西阶,东面。主人进中庭,吊者致命。主人哭,拜稽颡,成踊。宾出,主人拜送于外门外。君使人襚。彻帷。主人如初。襚者左执领,右执要,入,升致命。主人拜如初。襚者入衣尸,出。主人拜送如初。唯君命,出,升降自西阶。遂拜宾,有大夫则特拜之。即位于西阶下,东面,不踊。大夫虽不辞,入也。

【译】丧主进屋,坐在尸床之东。丧主之兄弟、堂兄弟皆面向西站在丧主之后。丧主之妻妾面向东坐于床西。大功以上亲属在内室。小功以下亲属——其妇人在户外向北而坐,其男子在堂下向北而立。国君派人来吊唁,要撤去帷幕。丧主到寝门外迎接,见宾而不哭;丧主先进门向北站在右边。吊者进门,从西阶上堂,向东而站。丧主进入中庭,吊者向丧主传达君命。丧主哭拜,叩首、哭踊。吊唁的宾客出来,丧主到大门外拜送。国君派人来赠送衣衾,要撤去帷幕。丧主迎接国君之赠衣衾者之礼仪与迎接国君之使吊者之礼仪一样。赠衣衾者左手执衣领,右手执腰,入门上堂,传达国君命令。丧主叩拜赠衣者之礼仪亦与先前叩拜国君之使吊者之礼仪一样。赠衣者入内将衣衾盖在尸体上,然后出门。丧主拜送,其礼亦和先前拜送国君之使吊者一样,只有奉君命来吊禭的,丧主才出而迎、送,从西阶上、下堂。于是拜谢宾客,若有大夫来吊唁,要一一拜谢。在西阶下即位,面向东,不哭踊。大夫虽不致吊辞,也要请其入室。

古人信守承诺而奔丧典故(国学经典之仪礼第二十四讲士丧礼)(3)

亲若襚,不将命,以即陈。庶兄弟襚,使人以将命于室,主人拜于位,委衣于尸东床上。朋友襚,亲以进,主人拜,委衣如初,退,哭,不踊。彻衣者,执衣如襚,以适房。为铭,各以其物。亡,则以缁长半幅,末长终幅,广三寸。书铭于末,曰:「某氏某之柩。」竹杠长三尺,置于宇西阶上。甸人掘坎于阶间,少西。为垼于西墙下,东乡。新盆,槃,瓶,废敦,重鬲,皆濯,造于西阶下。

【译】大功以上的亲属赠送衣衾,不必使人传命于丧主,直接将衣衾陈列房中。众兄弟赠送衣衾,须使人到内室告诸丧主。丧主在内室确定位置拜谢,并将衣衾放在尸体东边的床上。朋友赠送衣衾,要亲自送进来。丧主拜谢,并和先前一样置放衣衾。丧主退堂,只哭不踊。有司撤去衣衾,一如禭者左执领、右执腰,将衣衾拿回房中。依照死者身份为其建铭。倘是不命之士,则用长一尺、宽三寸黑布一块,长二尺、宽三寸红布一块,并将其联结起来。进而于所联结部分写上铭文,称“某氏某之柩”。用三尺长的竹竿作旗竿,将其置于西阶上的屋檐下。甸人在两阶之间掘坎,坎偏于西阶一方;在西墙下用上块垒灶,灶口向东。用清水洗净新盆、盘、瓶、无足之敦和重鬲,放于西阶下。

古人信守承诺而奔丧典故(国学经典之仪礼第二十四讲士丧礼)(4)

陈袭事于房中,西领,南上,不綪。明衣裳,用布。笄用桑,长四寸,紌中。布巾,环幅,不凿。掩,练帛广终幅,长五尺,析其末。瑱,用白纩。幎目,用缁,方尺二寸,里,着,组系。握手,用玄,纁里,长尺二寸,广五寸,牢中旁寸,着,组系。决,用正王棘,若檡棘,组系,纩极二。冒,缁质,长与手齐,杀,掩足。爵弁服、纯衣、皮弁服、褖衣、缁带、韎韐、竹笏。夏葛屦,冬白屦,皆繶缁絇纯,组綦系于踵。庶襚继陈,不用。贝三,实于笄。稻米一豆,实于筐。沐巾一,浴巾二,皆用谷,于。栉,于箪。浴衣,于箧。皆馔于西序下,南上。

【译】陈列衣服于房中,衣领向西,自南至北排列,不必两行。贴身之衣裳用帷幕之布。插发髻之笄用桑木制成,长四寸,绕于髻之中央以固发。为饭而设以覆尸面的布巾不凿孔。裹头的练帛宽二尺,长五尺,末端撕开以打结。塞两耳用新丝绵。蒙面,外用黑布,内用红布,一尺二寸见方;以絮充入缁表里之中,并打上结。握手外用黑色布,里用橙色布,长一尺二寸,宽五寸,中间手握部分一寸见方,也以絮充入其中,并打上结。钩弦用玉制指套,放弦用两个丝绵指套,亦打上结。套尸体,上身用黑布套,长与手齐;下身用红布套,直至遮住两足。死者穿生时所衣之服三套:纯衣浅黄裳,白布衣素裳,有红色镶边的黑衣裳。黑带,赤黄色皮袜,竹制笏板。若是在夏天,就穿白色葛屦;若是在冬天,则穿白色皮屦。而屦带、屦头饰和屦的周边皆用黑布,屦带系于屦后跟。其他众多亲属及庶兄弟赠送的衣物只陈放在房中,不用。盛放三枚贝壳于竹器。盛放一豆稻米于竹筐。盛放用粗葛布制成的洗头巾一条、浴身巾两条于竹器。盛放梳子于籌筐。盛放浴后所穿之衣于箱子中。以上诸物皆陈设于西墙下,自南而北排列。

古人信守承诺而奔丧典故(国学经典之仪礼第二十四讲士丧礼)(5)

管人汲,不说繘,屈之。祝淅米于堂,南面,用盆。管人尽阶,不升堂,受潘,煮于垼,用重鬲。祝盛米于敦,奠于贝北。士有冰,用夷槃可也。外御受沐入。主人皆出,户外北面。乃沐,栉,挋用巾,浴,用巾,挋用浴衣。渜濯弃于坎。蚤,揃如他日。用组,扱笄,设明衣裳。主人入,即位。商祝袭祭服,褖衣次。主人出,南面,左袒,扱诸面之右,盥于盆上,洗贝,执以入。宰洗柶,建于米,执以从。商祝执巾从入,当牖北面,彻枕,设巾,彻楔,受贝,奠于尸西。主人由足西,床上坐,东面。祝又受米,奠于贝北。宰从立于床西,在右。主人在扱米,实于右,三,实一贝。左、中亦如之。又实米,唯盈。主人袭,反位。

【译】管人汲水于井,不解去井绳,将其萦绕于手。夏祝用盆向南淘米于堂上。管人登上台阶,不上堂,从夏祝那里接过淘米水,用鬲在以土块垒成的炉灶上煮着。夏祝又盛米于废敦之中,并将其置于盛贝壳的竹器之北。倘若国君赐士用冰以寒尸,可用承尸之盘盛之。死者生前之小臣侍从入室,用管人所煮之淘米水结死者洗头。丧主和众兄弟等都到户外向北而立,等候着。于是死者生前侍从给死者洗头、梳头,用巾拭干;又用浴巾洗尸身,用浴衣拭干。将洗过的水及梳、巾、浴衣等一并扔于甸人所掘之坎中。然后和往日一样为其修剪指甲、头发、胡须等。接着用发髻束发,插上发笄,穿上贴身内衣。完了主人入室就位。商祝入室依次置放送终之服:纯衣浅黄裳,白布衣素裳,红色镶边的黑衣裳。主人出室,袒露左臂,把左袖插在右腋下之带内;在盆里洗手、洗贝壳,进而捧拿贝壳而入室。宰则洗角制祭勺,然后放于废敦所盛之米上,执废敦从主人而入。商祝拿着巾跟着入室,于窗户北面撤去枕头,铺好布巾,撤去祭勺,从主人手里接过贝壳,置放于尸体西边。主人由尸足之北转而西,上床向东而坐。商祝又从宰手里接过米,陈放在贝壳的北边。宰随从主人立于床西,在主人右侧。主人用左手往死者嘴的右侧放米三次,继放一个贝壳。于死者嘴的左侧和中间也照此处理。又放米,及满乃止。然后主人穿好衣服,返回尸东之位。

古人信守承诺而奔丧典故(国学经典之仪礼第二十四讲士丧礼)(6)

商祝掩,瑱,设幎目,乃屦,綦结于跗,连絇。乃袭,三称。明衣不在算。设韐、带,搢笏。设决,丽于腕,自饭持之,设握,乃连腕。设冒,櫜之,幠用衾。巾、柶、鬊、蚤埋于坎。重木,刊凿之。甸人置重于中庭,三分庭,一在南。夏祝鬻馀饭,用二鬲于西墙下。幂用疏布,久之,系用靲,县于重,幂用苇席,北面,左衽,带用靲,贺之,结于后。祝取铭置于重。厥明,陈衣于房,南领,西上,綪,绞横三缩一,广终幅,析其末。缁衾,赬里,无紞。祭服次,散衣次,凡十有九称,陈衣继之,不必尽用。

【译】商祝先用巾蒙住尸面,次用新丝绵塞住死者双耳,再将蒙面之巾系好;继而系上屦带,于脚背处将两屦系在一起。接着为死者穿上三套衣服,贴身之衣不算在三套之内。系好大带,插笏板于带之右侧。又套上右手大拇指套,并用握手丝带将其联结于臂腕,于手背上打好结。用“冒”套好尸体,盖上衣被。然后将布巾、浴巾、祭勺、修剪而得之乱发、指甲等统统埋于坎中。做好重,凿上眼。甸人将重置放于中庭南侧三分之一处。夏祝在西墙下用二鬲将饭尸余米煮成粥。用粗布塞住鬲口,用竹蔑系上鬲,将其悬挂于重上;又用苇席盖住重,自北而南,其右端在上而向西,直至将重完全盖住,用竹蔑系好。周祝取铭插挂于重上。次日黎明,将小殓衣服陈列于房中,衣领向南,按照自西而东,又自东而西的顺序排列;用布收束衣服:横者三幅,竖者一幅,宽均一幅,于末端撕开并打结。被子其面用黑布,其里用红布,没有识记。衣衾按先爵弁服和皮弁服,次散衣的次序陈列,共计十九套。其余的继续陈列,但并不都用。

古人信守承诺而奔丧典故(国学经典之仪礼第二十四讲士丧礼)(7)

馔于东堂下,脯醢醴酒。幂奠用功布,实于箪,在馔东。设盆盥于馔东,有巾。苴絰,大鬲,下本在左,要絰小焉;散带垂,长三尺。牡麻絰,右本在上,亦散带垂。皆馔于东方。妇人之带,牡麻结本,在房。床第,夷衾,馔于西坫南。西方盥,如东方。陈一鼎于寝门外,当东塾,少南,西面。其实特豚,四鬄,去蹄,两胉,脊、肺。设扃鼏,鼏西末。素俎在鼎西,西顺,覆匕,东柄。

【译】陈设干肉、肉酱、甜酒等于东堂之下。覆盖祭品用的小功之布盛放于竹器之中,竹器置于陈设干肉、肉酱、甜酒的东边,又在其东边陈放盥洗用的盆和巾。斩衰之绖有二:首绖宽九寸,麻根向下,在左侧;腰绖小于首绖五分之一,其下垂部分长三尺。齐衰之绖亦有二,首绖麻根向右,在上部;腰绖下垂部分亦长三尺。斩衰之绖和齐衰之绖皆陈设于东坫之南。妇人之腰绖与男子有异,要于麻根处打结,陈列于东房。床席和覆尸之衾陈设于西坫之南边。于西堂下设盥洗之具,和于东堂下所设一样。放一只鼎于正寝门外,其位置当在东侧之堂屋的偏南处,鼎的正面向西。鼎里放一只猪,猪分解成两前肢与两后肢,去掉四蹄,加上两肋和肺,计为七体。陈设贯鼎耳之横木和覆鼎之幂,幂的末端向西。无饰之俎放在鼎的西边,顺西置放;上放匕一只,其柄向东。

古人信守承诺而奔丧典故(国学经典之仪礼第二十四讲士丧礼)(8)

士盥,二人以并,东面立于西阶下。布席于户内,下莞上簟。商祝布绞衾、散衣、祭服。祭服不倒,美者在中。士举迁尸,反位。设床第于两楹之间,衽如初,有枕。卒敛,彻帷。主人西面冯尸,踊无算;主妇东面冯,亦如之。主人髺发,袒,众主人免于房。妇人髽于室。士举,男女奉尸,侇于堂,幠无夷衾。男女如室位,踊无算。主人出于足,降自西阶。众主人东即位。妇人阼阶上西面。主人拜宾,大夫特拜,士旅之,即位踊,袭絰于序东,复位。

【译】士洗手,以两人一排立于西阶的下面。在户内布席,席分两层,下铺一层莞草编的席,上铺一层细苇席。商祝铺绞衾、散衣、爵弁服和皮弁服于席上。铺爵弁服和皮弁服时不可颠倒错位,其中最好的要铺在最里边。士迁尸于铺好的服上,返回西阶下原位。有司在两楹柁之间设床席,设席情况和在户内设时一样,继放枕头一只。小殓完毕,撤去帷幕,丧主向西按着死者哭踊,不计时;主妇则向东,哭踊亦如丧主。丧主进而挽束头发,袒露左臂,众主人着絻于房中。妇人则在室中用麻束发成髻。士于尸之左右抬起尸体,丧主家之男女分别捧着死者之头与足,安放尸体于堂上,盖上覆尸柩之衣被。继而男女按室中东西之位哭踊,不计数。丧主由尸足北转而于西阶下堂。众主人随丧主下堂,即位于东阶上面。妇人也随之下堂,向西立于东阶上。丧主开始拜谢宾客,凡是大夫,要一一拜之,士共三拜即可;接着于东阶下向西之位哭踊,于东墙穿衣戴绖,回到东阶下西面位。

古人信守承诺而奔丧典故(国学经典之仪礼第二十四讲士丧礼)(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