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以来的名人(安徽近代名人榜)

三、刘铭传

刘铭传(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应该来自吾日三省吾身,小编猜测~),汉族,1836年(道光十六年)9月7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大潜山麓(今隶肥西县,合肥的一个县)一个世代务农的的家庭。淮军将领,洋务派骨干,台湾首任巡抚,率军击败法国舰队的进犯,且编练新军,从事建设铁路等一系列洋务改革,为台湾的现代化奠定了深远的基础,因此他被称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安徽历史以来的名人(安徽近代名人榜)(1)

刘铭传

19世纪50年代,太平军,捻军席卷大江南北,清朝地方政权土崩瓦解。刘铭传身处乱世,先是加入当地贩卖私盐的团伙,接着干起打家劫舍的勾当(不得不说有些伟人有时候也得使用一些特殊手段~)。1856年(咸丰六年)8月,纠集起几百名贫苦青壮,当上了结寨自保的武装头目。两年后,以“捍卫井里”为旗帜,在大潜山西面建起寨堡,成为这一带对付太平军和捻军的一股团练武装。

1859年9月1日,太平军一部攻打合肥的长城镇、官亭,刘铭传奉命率部“协剿”,将太平军击退。后被安徽巡抚福济(必禄氏,满洲镶白旗人)褒奖为千总,赏五品顶戴。1861年11月,李鸿章奉曾国藩之命在合肥招募勇丁,编练淮军。刘铭传受荐组织一支500人的队伍,号称“铭字营”,随同出发。

安徽历史以来的名人(安徽近代名人榜)(2)

刘铭传纪念馆的雕塑

1862年(同治元年)4月,李鸿章奉命援上海(实际是上海的大商人和外国人利诱曾国藩,曾国藩又在攻天京),刘铭传带着“铭字营”,乘英国轮船由安庆到达上海(顺长江而下)。李鸿章到达上海后,便着手更换军械。至9月,“铭字营”中小枪队已改为洋枪队。以后,全营都换成清一色的洋枪。11月,刘铭传聘请法国炮兵军官毕乃尔(法国人,是清代入籍安徽的唯一外国人)教演洋枪,后来又四处购觅新式炸炮,委任他充任亲兵炮营营官。随着武器装备的改变,作战形式也就改为在开花炮队掩护下由洋枪实施突击的新式战法。

安徽历史以来的名人(安徽近代名人榜)(3)

毕乃尔

刘铭传先后参与了进攻上海外围和苏南的太平军,攻占了南汇、川沙、江阴、无锡、常州等城镇,由于他打仗不怕死,深得淮军统帅李鸿章的赏识,由游击、副将擢升至记名提督,所部“铭字营”发展成左、中、右三军,每军6营,共18营,加上炮队、亲兵队和募僚人员,总兵力达七八千人,成为淮军的主力之一。(一个人要成功真的需要理由!!!!)

1864年12月,“铭军”(中国经常以老大姓或名来给一支军队起名,具有很强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奉命移师安徽六安、霍山一带,参加镇压捻军的战争(1864年,太平军全军覆灭,因此捻军成为头号目标)。刘铭传接受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晚清名将,蒙古科尔沁旗(今属内蒙古)人。道光五年(1825年),入嗣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旋入京,为御前行走。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御前大臣。后历任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等职,颇得道光、咸丰两帝宠信。)马队全军覆没的教训,向“剿捻”主帅曾国藩提出“定长墙圈制与扼要设防、分道兜剿”的建议, 被曾国藩采纳,遂以运河、黄河、贾鲁河、沙河,淮河为界,沿河筑起长堤碉堡,分兵防守。刘铭传部负责防守从周家口到槐店(今河南沈丘)的地段。为了追击捻军,刘铭传率先组建了马队,配备了双响短洋枪。但仓促组成,远不如捻军的骑兵。1866年9月,捻军突破清军沙河防线,宣告曾国藩计划破产。

12月,淮军统帅李鸿章接办剿捻军务,他继承曾氏故伎,用“扼地兜剿”之法,重新策划对捻军的围攻。1867年2月,刘铭传奉命自湖北宜城拔队,与自樊城南下的湘军鲍超部,合攻旧口、尹隆河地区的东捻军。19日拂晓,刘铭传图功心切(名人的小心思),提前由下洋港渡过司马河(今天门河)进攻捻军。结果,遭到捻军的分割包围,总兵唐殿魁等部被歼灭。刘铭传与幕僚逃入一个废堡,脱去衣冠,坐地待死。后因鲍超一军赶到,架劈山炮连环轰击,将包围刘铭传残部的捻军击退,救出了刘铭传及部下2000余人。

1867年6月,东捻军在赖文光,任化邦率领下渡过运河进入山东半岛,兵锋直指烟台。刘铭传整天疲于追击,不见成效,遂提出“守运河进扼胶莱”的毒计,企图将捻军“挤入登、莱海隅,趁势围逼”。李鸿章采纳了他的建议,在胶莱河近300里的地段上,部署了近百营的重兵把守,在河西修筑长墙濠沟,每营负责3里宽的防御正面。8月,清军王心安部营垒初成,河墙未筑的情况被捻军侦知,趁机由此突围,向南转移。刘铭传紧追其后,先后在淮县,赣榆大败捻军,并收买叛徒杀害捻军领袖、鲁王任化邦,使东捻军元气大伤,于年底覆败于扬州东北瓦窑铺(真是擒贼先擒王啊!)。

东捻军被围告急之际,正在陕北作战的西捻军闻讯回救,取道山西,进入直隶,威胁北京。清朝廷慌忙调集多路清军围堵。而刘铭传则怨恨朝廷赏罚不明,愤而南还合肥养病,在曾国藩的坚决催令下,方于1868年7月27日回到铭军老营,参与镇压西捻军。这时西捻军在各路清军的围堵下损失殆尽,又局处黄河、运河,陡骇河间狭窄地域,8月16日,刘铭传部淮军和郭松林部湘军,与西捻军在陡骇河边决战,西捻军覆败,领袖张宗禹(亳州雉河集(今安徽省涡阳)人,清末捻军著名将领、西捻军统帅)不知所终(后来隐姓埋名一直到死)。

在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血腥战争中,刘铭传的“铭军”已扩编为1.2万余人,分步、骑、炮诸兵种,全部装备了洋枪洋炮,成为淮军及整个清朝军队中一支十分凶悍的武装。

安徽历史以来的名人(安徽近代名人榜)(4)

位于肥西县

同治八年(1869)十二月,回民起义军击毙左宗棠爱将刘松山,一路南下。西太后急命李鸿章入陕督办军务。左宗棠唯恐李鸿章抢功,指使手下奏报陕西“匪患”已经肃清,则李不必西来。李鸿章也不想自讨没趣,因此派刘铭传前往。左宗棠对此也深表不满,不愿刘铭传插手其中。刘铭传自然对左宗棠的阻挠也不满,此时又接到西太后命令他随时密报左宗棠军情的密旨,因而对左宗棠上奏不实之处予以揭露。左宗棠得知内情,与刘铭传交恶。后来刘铭传到台湾督办军务时,左宗棠进行报复。

在派系林立的晚清官场,互相排挤、掣肘之事实在是司空见惯,即使像左宗棠、翁同龢、刘铭传这样的名臣也不能免。刘铭传大概是厌倦了官场中的相互倾轧、尔虞我诈,加上确实有病在身,遂提出休假回乡静养。清廷此时也来了个顺水推舟,使刘铭传的假期从三个月“延长”到13年。

刘铭传在赋闲期间,留心洋务,结识了许多当时的进步知识分子,也使自己眼界大开。光绪十年(1884)七月,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奉命率领舰队开往中国福建、台湾一带海域进行侵略活动。法国的行动计划是攻占基隆煤矿,夺取台北,进而吞并全台。台湾告急。清政府在危难之际又想起了刘铭传,急令他以巡抚衔奔赴台湾督办军务。

保卫基隆(没错,欧弟老家~)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已解甲归田,在乡间隐居多年的刘铭传愤然而起,准备重赴沙场,杀敌报国。清政府任命他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不久又授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刘铭传于1884年7月16日抵达基隆,第二天即巡视要塞炮台,检查军事设施,并增筑炮台、护营,加强台北防务。在他到达基隆的第15天,战争就爆发了。

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越南北部及中越边境进行;第二阶段战火扩大到福建台湾沿海,有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尤以台湾陆战最为激烈。这是台湾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一次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战斗最为激烈的反抗殖民侵略的战争。在此之前,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舰对于台湾至多是骚扰牵制;日本因琉球船民被杀侵犯台湾,双方也并未正式接触。此次法军侵台,实属决心占据,事态的严重远非前两次可比,可以说,这是近代台湾真正的大保卫战。

1884年8月4日,法舰直逼基隆,法军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和副司令利士比派一副官上岸,要求守军“于第二天上午八时以前将炮台交出”,守军置之不理。5日,法舰在利比士的指挥下齐向基隆炮台猛烈开火,摧毁了清军数处炮垒及营房,守军于死伤十余人后向内地撤退。法军登陆,占领基隆港,将港内各种设施和炮台尽行破坏。6日下午,法军陆战队向基隆市街搜索前进,并攻击附近高地。守军在刘铭传亲自统率下奋勇从各个方向进行反击,逐渐缩小包围圈。经过几小时的激战,法军伤亡100余人,狼狈逃回军舰,侵占基隆的计划破产了。

安徽历史以来的名人(安徽近代名人榜)(5)

以刘铭传命名的大学,铭传大学现设有台北校区、桃园校区、基河校区和金门校区。

安徽历史以来的名人(安徽近代名人榜)(6)

位于铭传大学的刘铭传铜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