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化的农村喜剧 用喜剧方式重塑主旋律

用喜剧的方式重塑主旋律,《我和我的家乡》带来不一样的笑与感动

有文化的农村喜剧 用喜剧方式重塑主旋律(1)

毫无疑问,《我和我的家乡》是主旋律,充分表达了当前中国人的积极乐观的拼搏奋斗的精神。更不要怀疑,也是喜剧电影,可以说是中国喜剧人通过电影向祖国庆生的深情。《我和我的家乡》用喜剧方式打开主旋律,寓教于乐非常搞笑。张艺谋总监制、宁浩总导演、张一白总策划,这三位作为本片的总担当,无论是内在精神还是外在形式,都有足够的保障和品相。《我和我的家乡》由五段故事组成,角色们都是祖国和家乡的建设者,既有传统行业,也有新产业,积极努力的人生是最为美好的。

有文化的农村喜剧 用喜剧方式重塑主旋律(2)

宁浩导演、葛优主演的《北京好人》,继续小人物张北京的小传奇。这样一个接地气的人,有很多自己的小心思,也是活生生的社会人。来自衡水的素人演员张占义,再次发挥了他憨厚外貌下特殊的挣扎求生本领。来到北京的时间有早晚,站住脚跟的张北京有医保,刚来送外卖的张占义没有,这两位移花接木试图占便宜,导致一连串的处境喜剧的表达。张北京为张占义垫付的医药费,其实家乡早已经有新农合。葛优的小市民形象是宝藏,张占义的非典型农民造型也大有可为,他的解放自我的“演出”融滑稽和真诚于一体。

有文化的农村喜剧 用喜剧方式重塑主旋律(3)

陈思诚导演的《天上掉下个UFO》,将《唐人街探案》和《疯狂的外星人》两大IP杂糅在一起,挖掘贵州的“一千米异地恋”乡村爱情故事。黄渤、王宝强、刘浩然、佟丽娅等人,对于观众来说,有着太多种排列组合,他们的土味演出,尤其是黄渤的魔性方言,嫁接到高科技和外星人的乡村旅游和当下物流的时髦背景下,刻意的混搭煞是有趣。

有文化的农村喜剧 用喜剧方式重塑主旋律(4)

徐峥导演的《最后一课》,是时间版本的“人在囧途”。范伟饰演的老教授在海外晕倒,醒来后人生的参照系停留在1992年的浙江乡村小学的“最后一课”。儿子徐峥和当年的学生、如今的村领导、建设者张译、于和伟、陶红等人,一起为他重建了“美丽人生”。回到中年人的老师,与过去和现在做了再一次沟通和理解,特别是他和学生的彼此成全,令观众笑中带泪。

有文化的农村喜剧 用喜剧方式重塑主旋律(5)

邓超、俞白眉联合导演的《回乡之路》,向新时代的陕北英雄们致敬,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将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彻底改变了模样。邓超饰演的土老板,行得正、搞得笑,尤其是混不吝的高仿骗子范,为了家乡的改变,他不惜一切代价当然不在乎面子。闫妮饰演则同样是身在都市心在家乡,已经是VVV级主播,日程排满忙到飞起,却依然保持初心,牢记老师的教诲,把一身本事带回了家乡。两个人看起来是不同行业、不同风格的商人,但是在回报家乡这一点上,同样的令人深受感动。

有文化的农村喜剧 用喜剧方式重塑主旋律(6)

闫非、彭大摩联合导演的《神笔马亮》,可以说是本片梗最多的一部,场景和台词量也最大,作为最后一段出现,对于观众来说很有按摩效果。沈腾和马丽继《夏洛特烦恼》之后再度出夫妻,变身为摔跤教练和画家,女方的望夫成龙与男方的委曲求全是典型冲突。沈腾下乡担任第一书记,就必须村里全体配合制造俄罗斯风情,于是滑稽段落精彩纷呈,自然也有感人至深的“误会造就的真情表达”。

有文化的农村喜剧 用喜剧方式重塑主旋律(7)

五个单元,五组人物,《我和我的家乡》每出戏的角色,都在自己的舞台上走出了神奇的步伐,生活的很饱满,工作的很热忱,幸福的很扎实,借由他们的人生,影片运用别开生面的喜剧方式诠释了主旋律电影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笑与感动,成为这个假期的观影第一选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