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八拜之交(什么是八拜之交)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人素来喜欢拜把子,拜兄弟,只要交情够深,那么就可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君不见《三国演义》里面的刘关张,《水浒传》里的108将,个个拜把子,论兄弟,尤其是他们在向外人介绍自己兄弟的时候,也会经常用到一个词,“八拜之交”。那么这个“八拜之交”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所谓的“八拜”又指的是哪八拜呢?为什么大家喜欢拜把子,却轻易不敢结八拜之交呢?

在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份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

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辈份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

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子弟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八拜之交第一交:知音之交。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高山流水”的典故,它讲的是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相传晋国上大夫伯牙在出使楚国期间,因在汉阳江口遇到风浪,所以被迫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伯牙便带着自己的琴在山上弹了起来。路过的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便一一说出了伯牙弹的曲子和其意境。伯牙大为惊叹,将钟子期引为自己的知己,二人于是结拜为兄弟。

在伯牙离开的时候,他与钟子期约好,次年中秋再聚。结果等时间到来后,伯牙却久等不到钟子期。向人一打听才知道,钟子期已染病身亡。伯牙因世间再无知音,便在钟子期坟前弹完一曲后,砸毁了自己的琴,自此封琴。世人为了纪念他们的友情,便在他们相遇的地方修了一座古琴台,也由此将二人的友情称为“知音之交”。

传说中的八拜之交(什么是八拜之交)(1)

八拜之交第二交: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战国时期,赵国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会上,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归赵。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是不服气,便决心要好好羞辱蔺相如一番。蔺相如听闻此事,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甚至有事出门遇到廉颇,也会打道回府。

因为这件事,蔺相如的门客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传说中的八拜之交(什么是八拜之交)(2)

八拜之交第三交:鸡黍之交。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人叫范式,是山阳金乡人。他少年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范式对张劭说:“我两年后回来,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再看看令郎令嫒。”为此,两人约定了拜见的日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间约定的日期将至。张劭把这件事禀告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这么长的时间,你与他又相隔千里,你怎么能相信那约定的时间呀?”张劭说:“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会违背。”母亲说:“要是果真如此,我要为你们酿酒。”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范式真的如期而至,升堂拜饮,尽欢才散。

后来等到张劭病重即将过世时,一直想见范式一面,但因为范式公务繁忙未能如愿。在张劭下葬当天,棺椁一直不肯进坟墓。就在这时,范式从千里之外赶了过来。原来张劭已托梦给范式,希望能见最后一面。随后,范式对张劭的灵柩进行了跪拜,并说:“元伯,你可以走了。”张劭的棺椁,这才被抬进了墓地。

传说中的八拜之交(什么是八拜之交)(3)

八拜之交第四交:舍命之交。来自于“羊左”的典故。

古时候,西羌贤士左伯桃,幼亡父母,勤攻诗书,年近四旬往楚国谋官。途中遭遇暴风雨,躲入间草屋暂避,结识了屋主人羊角哀。

羊角哀家环堵萧然、箪瓢屡空,只有床上堆满了书。左伯桃看出羊角哀是读书人,与他相谈甚欢。角哀留伯桃一连住了三日,尽其所有进行招待,两人意气相投,遂结为兄弟。左伯桃年长为兄,他看羊角哀虽然年轻,但学识在自己之上,劝他同往楚国求官,以展经世济民之才。羊角哀也想施展抱负,苦于没有契机,于是整理微薄家当,带上粮食和盘费,跟左伯桃同往楚国。

时值冬日,两人出发几天后,左伯桃和羊角哀盘缠磬尽,只剩一小包食物,左伯桃思量,若两人同行,恐怕谁都到不了楚国。后左伯桃推说走不动,让羊角哀捡些干柴生火取暖。等羊角哀抱柴而归,却看到左伯桃脱下衣服,赤身地躺在雪里。原来他把衣服和粮食让给了羊角哀,自己已被冻死。

后来羊角哀在楚国当上高官后,左伯桃给他托梦,说是希望给自己迁坟。羊角哀细问之下才得知,原来是荆轲的魂魄在欺负左伯桃。为了给兄长助阵,羊角哀辞别楚王后,毅然决然自尽于左伯桃坟前。楚王闻知此事,嗟叹不已,加封羊左二人为上大夫,建造忠义祠,从此香火不断。

传说中的八拜之交(什么是八拜之交)(4)

八拜之交第五交:生死之交。此典故最早出现在元朝郑德辉的《绉梅香》中:“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

而现在生死之交的故事泛指的是刘备、张飞和关羽三人,他们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于桃园中结义,焚香礼拜,宣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因此结为至交,留下了“桃园结义”的美谈。

传说中的八拜之交(什么是八拜之交)(5)

八拜之交第六交:管鲍之交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管仲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他们虽然兴趣相投,但选择追随的主公却不同。管仲选的是齐僖公次子公子纠,而鲍叔牙选的是齐僖公三子公子小白。齐襄公死后,为了防止公子小白顺利回国继承齐国国君之位,管仲曾在半路上射杀过公子小白。可惜管仲在暗算公子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比管仲和公子纠早回到了齐国,于是公子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齐国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说道:“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也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

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后世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传说中的八拜之交(什么是八拜之交)(6)

八拜之交第七交:忘年之交。出自《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这里讲的是三国时期祢衡与孔融的故事。祢衡,东汉时人,思维敏捷,口才出众,但为人刚强任性,喜欢嘲弄权贵名流,因此一直不得志。 之后祢衡来到许昌谋求发展,扬言许昌城里除了孔融和杨修,其他的都是徒有虚名。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当时官高禄厚,极有才名。他听了祢衡的话以后,很想见见这个狂傲的年轻人,便特地换了便服屈尊去拜访他。

两个人一见面交谈就感觉意气相投,推心置腹,毫无顾忌,完全忘记了年龄的隔阂。当时孔融已年届四十,祢衡还不到二十岁,所以他们便进行结交,成为忘年之交。之后,孔融经常把祢衡请去家里喝酒。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孔融对祢衡的才学有了了解,就多次在丞相曹操面前推荐他,希望曹操能够对他加以重用。

曹操约祢衡来见面,但祢衡一向鄙薄曹操的为人,托病不往,还经常在别人面前奚落曹操。曹操被触怒,将他送到荆州刘表那里,不久刘表也不能忍受祢衡的傲慢,将他转荐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黄祖喜怒无常,一次被祢衡顶撞后当场将他斩首。

传说中的八拜之交(什么是八拜之交)(7)

八拜之交第八交:胶膝之交。据《后汉书·独行列传》记载,在东汉时期,豫章郡有两位品行高尚的君子,这两人名为陈重和雷义。两人十分要好,如胶似漆。雷义被举荐为秀才后,想把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他就假装发疯辞去功名。后来朝廷同时征召二人,他们才一同赴任。当雷义官司缠身后,陈重也辞去官职,进京面圣,为他辩解冤屈。因此当时的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传说中的八拜之交(什么是八拜之交)(8)

说完这八拜之交的典故,大家有没有被震撼到?历史上的“八拜之交”要求如此甚高,因此大家都不敢轻易结拜。毕竟誓言一出,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人在做天在看,必得用心完成誓言,要不然会遭到报应呢?怪不得这“八拜之交”不可轻易瞎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