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奴隶真实故事(古代的奴隶有多凄惨)

于去年年中开播的古装电视剧《楚乔传》一经播出,便受到了观众热烈的欢迎。吸引人们的不仅仅是几位受邀出演的“流量明星”,其实,这部剧中所讲述的精彩的故事才是被观众追捧的最主要原因。这部剧一出场就是十几个女性奴隶被一群达官贵人射杀的围猎游戏,在这场游戏里,哪怕是最后幸存的女奴最终也难逃被杀死的命运。

古代奴隶真实故事(古代的奴隶有多凄惨)(1)

这些奴隶是没有身为“人”的资格的,他们只能算是“物件儿”,这就是这部电视剧所要表达的含义。

这部影视剧是由小说改编的,其中的内容不能当真。但是,在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奴隶社会这个阶段,对此,抱有疑问的人并不少。虽然,我们无法确认这个时代是否存在,但是,“奴隶”这个身份是真实存在的。我国古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轻视女性的,女性地位并不高,奴隶更是没有地位可言,结合了两者的女奴则更是惨上加惨。

虽然,“奴”和“隶”这两种奴隶名称在先秦时代都已存在,然而,“奴隶”一词却是在汉代之后的著作里才出现的。并且,奴隶的子女在一般情况下仍是奴隶,即《汉书·陈胜传》所谓“人奴产子”。

古代奴隶真实故事(古代的奴隶有多凄惨)(2)

在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所以,那个时候拥有着生育能力的女性就掌握了发言权,那个时间段内人类处于母系氏族。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对于开始的“始”字是这样说明的:“女之初也。从女,台声”,即,人类起源于女性。并且,这样的说法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也有体现,这里讲到因为有“道”的存在,世间万物才能生生不息,这里的“道”就像是一位母亲,是万物之母。

从这些古代典籍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把“女之初”当做人类传承基本的思想。

我国现代汉字由上古象形文字发展而来,从这些字里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女”字旁的姓,比如:“姬、姜、姒”等,这都是女性那个时候在群体中有地位的象征。但是,伴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人们已经不仅仅会采取食物,男性更加优越的身体条件在这时就显现出优点了。随着他们对部落的贡献越来越大,男性所拥有的话语权也就越来越大,渐渐地超越了女性。

古代奴隶真实故事(古代的奴隶有多凄惨)(3)

至此,女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一落千丈,逐渐变成了男人的“附属品”。

女人地位的衰落也可以从文字中看出来,除了姓氏外,还有“妇、奴、妾”这些字。再后来,为了体现和巩固男性权力,把一些跟女人本身无关的具有污蔑性的字词也加上了“女“字旁,例如:“奸、妓、娼、妄”等。这就是男权社会的道德规范,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竟然出现了一个武则天,如何不让人们惊叹千年。

那么,这其中的“奴”是怎样产生的呢?

古代奴隶真实故事(古代的奴隶有多凄惨)(4)

第一个奴隶总不会生下来就是奴隶。根据推断,最开始的奴隶应该是由于战争产生的。在很早很早以前,各个部落之间战争不断,战败的人除了被杀死就是做俘虏了。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极端低下,一个部族收集的食物是那样的宝贵,所有,怎么可能会轻易地就给俘虏填饱肚子呢。俘虏随便死几个当然是无所谓,养也不能白养,所以,这些俘虏就被拉出去给这个部落干活。

但是,俘虏也是人,他不一定会甘愿给这个部落干活,干活也会偷懒。所以,就产生了一个高压政策,偷懒的俘虏可能会被杀死,但是,本部落的人却没有后果,这几乎就是奴隶制了。商以来,就有把一部分罪犯以及犯死罪和其他较重之罪者的家属罚为官奴的制度。西周罪犯家属设为官奴者,男子成为司隶所掌管的罪隶,女子从事舂米等劳动。

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奴隶内部也产生了等级的分化,比如:罪犯、战俘等。

古代奴隶真实故事(古代的奴隶有多凄惨)(5)

可以说,罪犯和战俘是奴隶最大的组成部分,但是很明显,这些个奴隶并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所以,有很多族群就将目光放在了外族人的身上,在草原上的多年战争大多也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起因是仇杀的战争并不多,大部分的俘虏都被当成了奴隶,在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元朝。

元朝一经建立后,就将所有汉人都当做奴隶,还把民众分了好几个等级,所以,不过百年,元朝便分崩离析。

奴隶的下场大多是十分惨烈的,像电视剧中楚乔那样逆风翻盘的不能说没有,但是,绝对不多,而且,最终也不会有多高的社会地位。毕竟,在古代,奴隶就是主人家的私人财产,只能认打认骂,不能反抗,比起家畜都不如。就像在电视剧里,男主把女主随手就送出去了,就是把她当成个物件儿,奴隶没有人权可讲。

古代奴隶真实故事(古代的奴隶有多凄惨)(6)

在古代,同奴隶比起来,女性还算是好一点儿,好歹还是有那么一些权利的,毕竟,出过一位女皇帝,所以,就算是重男轻女,比起奴隶的处境,也算是天堂了。

随着社会进步,时代的发展,“奴隶”的范畴已经远远摆脱了先前的原始定义,渐渐的引申为受制于某种事物或者行为,使得自己丧失了独立自主,自由支配的能力,活在一个被“奴役”的生活之中,主要表现为卡奴、孩奴、网奴、手机奴,学位奴,情奴,电视奴等等。

参考资料:

『《说文解字》、《汉书·陈胜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