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发展工业的技术从哪来的(曾经那么强大的苏联工业)

在我们的印象中,俄罗斯和他的前身苏联工业是非常强的,但是俄乌战争一打,发现并没有那么玄乎,几乎是全方位的落后,现在还得依赖伊朗进口无人机。打开商业部网站,也能发现俄罗斯现在出口什么的,主要是能源粮食什么的初级产品,工业基本没了。

事实上,曾经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西方的苏联工业,基本已经灰飞烟灭。那为啥成现在这样呢?咱们今天就聊下这个话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工业就迎来了一大波劫难。

首先要说,苏联最大的粮食基地和工业基地都在乌克兰,所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本来也没继承到全部工业。不过继承倒是意义也不大,因为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很快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去工业化。

苏联时期的企业是计划性质的,并不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有大规模的错配,比如老百姓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武器和航天工业,老百姓需要的吃穿住行相关产业却非常落后。所以苏联解体后,市场经济下,没法实现自盈利的企业很快就扛不住了,财政又没钱给他们补,所以倒闭潮席卷所有领域,包括他们的能源企业。

举个例子,大家可能不知道苏联拥有巨大无比的电视生产业务,不过由于缺乏竞争,产品质量一直堪忧,最大的问题就是随时会爆炸,每年都有几百人会被电视给炸死。看电视有生命危险,你们能想象?苏联解体后他们的电视产业几乎瞬间崩了,老百姓都在争相购买日本货。

再比如始建于沙俄时期的黑海造船厂,我们第一艘航母就是从这里生产的。在苏联晚期就基本上靠补贴度日,苏联解体后,这个造船厂在接下来的28年里只干了一票稍微大点的订单,拆了他们自己的废旧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基本没有其他业务。

一度想生产民用船,可是设备太老旧,生产出来也不会有人买,想更新设备,又需要太多钱购买设备,正好财政也没钱,也就一直啥也没干。

同时期韩国的造船业一枝独秀,后来中国也逆势崛起,黑海造船厂老旧的设备和技术根本接不到订单,于是在2018年破产清算了。

苏联电视机产业和黑海造船厂,可以看做是苏联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一个缩影,几乎所有的工业都是这个造型,低效且盈利能力差。也正是因为大部分工厂没法实现盈利,解体后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工厂都大规模倒闭。咱们一般说的“寡头”,主要撕抢的是苏联的能源和森林土地资源,工厂什么的意义并不大,很多都当废铁卖了。

最后只剩下了少量军工和能源产业,这两样确实都能卖得出去能赚钱,军工可以卖给俄罗斯自己的军队,还可以卖给印度中东,以前苏联的战机和防空系统咱们也需要。不过最近三十年俄罗斯军工行业几乎没有进步,这些年一直在吃苏联老底,到如今我们已经不大能看得上苏联装备了。俄乌战争之后,俄最大的客户印度也在调整军购,今后不从俄罗斯进口那么多军火了。

能源好理解,这是俄罗斯的传统优势领域,自从世界上打出第一口商用油井,俄罗斯的石油工业就占据全球三分之一左右份额。这次任务战争之后,能源估计也要受影响,俄罗斯可能没法直接卖能源了,需要从印度倒手,到时候印度就能赚一个差价,印度赚的,就是俄罗斯赔的。

其他的领域在苏联时期本来就不是为了盈利,没啥效益可言,一旦进入市场运营,根本顶不住西方和我国的竞争,纷纷破产了。

不少人包括我自己,也在之前的视频里经常说俄罗斯人不成器,那么大的家底败光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俄罗斯还真没啥选择。

其实俄罗斯当时唯一的出路就是走中国的,可是它又没法走。

中国是怎么做的呢?一开始卖石油,后来利用自己的人力优势,在我们那几个传统港口附近做来料加工,赚到外汇之后,拆掉之前比较落后的产线,换上西方最新的。这是个非常艰苦的过程,相当于赚到钱不消费,直接投入了再生产。

改开刚开始是很苦的,几乎所有的钱都投入了设备引进。比如1978年10月,邓公访问日本,参观新日铁,对陪同的新日铁会长稻山嘉宽和社长斋藤英四郎说“就照这个工厂的样子帮我们建设一个”。1985年9月15日,经过长达7年多时间的筹建,宝钢一期建成投产。

当初俄罗斯和中国面临的问题差不多,内需极差,想发展工业就得搞外贸,后发国家想发展工业,基本只有这一条路,这也是为啥亚洲四小龙都是以港口为中心搞制造。

可是外贸严重依赖海运,也就是港口。因为早期转移过来的工业利润都比较薄,必须建在港口附近,这样生产出来的东西可以直接海运拉走。如果陆运的话,运输成本比商品价格都高,产品根本没有竞争力,卖不出去很快就倒闭了,甚至根本不会有人投资。对于家底一穷二白的后发国家,这几乎是唯一出路。

等到产业升级后,会把不太赚钱的产业往港口身后的腹地转移,那些港口城市开始搞金融和计算机什么的高科技领域。上海、深圳、香港、新加坡,都是这么过来的,以前搞低端制造业飞起,后来慢慢变成了现代化都市,基本不搞那些落后产能了。

恰好俄罗斯这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因为它没有可以作为工业基地的不冻港,气候温暖,腹地广阔,还是个大港口,俄罗斯没有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港口。大家想想,世界上怎么会有客户能同意你每年只供货半年?为啥不找个能全年稳定供货的地方?

所以港口问题已经把俄罗斯走中国路线可能性封死了一大半。

剩下的问题就是投资问题,中俄刚开始的时候都没钱。

中国改开之后,最早来中国投资的并不是西方,西方来看过,直摇头,觉得中国的环境太差。来中国最积极的,是香港那边的。大家知道,香港以前也是制造业起家,生产一些小商品,比如李嘉诚以前就是做塑料花的。

可是香港那么小,后来越来越拥挤,正好中国开放了,香港的商人希望去大陆弄块地,生产出来的东西通过香港卖出去,这事的申请打到中央后,领导大笔一挥,蛇口工业区就是这么来的。后来这种情况规模越来越大,再后来台湾省的人也来了。

直到现在,现在中国大陆很多制造业,自己是没有客户的,一般接港台那边公司的订单,生产出来之后,通过港台转给客户,那边的人继续做倒爷。

也就是说,香港那边完全不碰实物了,只管理信息。你可能纳闷,我们怎么会这么傻,自己卖不行吗,非要让他们赚差价?当然行,可是找客户也是需要花钱的,卖出去这事本身就比生产难得多。绝大部分公司,包括大家熟知的那些研发型公司,销售部门的开支比研发大得多,销售本身就是个非常费钱的操作,很多我们的企业一直依赖香港,依赖到现在。

台湾对大陆制造业的影响也大到离谱,台湾企业在大陆的规模大家可能没法想象,我随便说几个数据,2020年大陆外贸出口的前15名里,台湾企业占了9个,制造业百强企业里,有三分之一是台企。

疫情三年,这个趋势不但没降低,反而有所提升,因为出入境受影响,那些销售部门在香港台湾的企业就特别占便宜,大陆的竞争对手出不了国,他们可不是非常爽?这可能也是为啥我国要调整出入境政策的原因吧。

更关键的是,香港和台湾带进来的不仅仅是投资,更是管理知识。

就跟现在让你去开个饭店,99%会倒闭一样,因为成本控制是个非常复杂的技术活。开工厂也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需要有人手把手带,等学会了,再去别的地方复制一个。我们并不是天生会搞工厂,改开后之前的模式基本都用不上,之前的那些厂子,在20世纪90年代基本都重组和破产了。中国工厂学重新学习了港台管理工厂、物流、人力的方法,才把成本控制住,才有了后来的大爆发。

这也是为啥后来其实俄罗斯有钱后,也一直没好好搞工业,因为没人带,他们自己也不会,索性继续钻油了,这个是老本行。不过连钻油的设备,也不是他们自己产的,基本都是德国、加拿大和法国进口。这段时间北溪管道的新闻大家没少听吧,他们那个关键部件涡轮机,俄罗斯自己也不能生产,正在想办法从加拿大引入。

也正是因为一直没太发展起来,导致俄罗斯的营商环境一直问题很大,比印度都差,这也是为啥大家经常听说中国企业去印度投资建厂,极少听说去俄罗斯建厂一样,这绝对是地狱级难度的事。

大家知道,苏联工业化主要是从美国买了大量的设备,当时美国正在大萧条,工人找不到工作,很多公司也实在是没订单,正好苏联愿意购买。那时候苏联没收了大量的沙俄旧贵族的黄金、艺术品,还有石油木材什么的,可以用这些向美国购买。此外也靠国营企业利润、高额农业税、压低国民消费以及大量吸收外资四个渠道筹集。

所以美国人二话不说就把产线装上轮船,去给苏联人搞工业化。

比如一个叫卡恩的美国工程师,以前是福特工厂的一个主管,苏联和他签了合同,在底特律买了全套的美国设备,去苏联建成了当时最大的工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这个厂子平时造拖拉机,战时造坦克。

福特不甘示弱,亲自下场,在苏联复制了美国的产线,搞出来了著名的高尔基汽车厂。还有著名的斯大林汽车厂,前身是沙俄用意大利技术搞出来的,后来又用全套美国的技术替代。这个厂子生产出来了毛主席的座驾“吉斯115”。

这还没完,再后来苏联支援中国工业项目,从中国“一汽”产线上下来的解放汽车,其实就是“吉斯150”。也就是说,美国技术绕了一大圈,又跑中国来了。还有很多,我国的第一拖拉机厂,也是从美国进入苏联,再后来又从苏联来了中国,生产出来了著名的东方红拖拉机。后来每次西方经济危机,东方就会去西方采购一波。

但是这些技术在计划经济下进化极其缓慢,等到苏联解体前,不仅苏联的技术老掉牙了,连美国已经进化了好几轮的技术的老牌造车国家,在日本和德国车面前也抬不起头。

所以俄罗斯的这些厂子生产出来的产品连俄罗斯老百姓自己都看不上,更别说卖到海外了。

苏联还有个问题,从现在来看,应该是科技树点歪了,或者说侧重点有点歪了,苏联把科研重点放在了原子能和太空科技上。20 世纪 50 年代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动力发电站,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建造了第一艘原子能动力破冰船;60 年代实现人类第一次载人宇宙飞行;70 年代星际自动站在火星完成软着陆。

这些技术看着酷炫,成绩有目共睹,对人类整体也很有价值,但是效益不太好,投入一百块,最后只能出来二十,甚至都不到。也没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这些领域没法实现自循环,也就是做不到国家不投钱的情况下越做越大,一直在吞金吃财政,却没啥实际产出,再大的家底也经不住耗。

而美国主要点计算机去了,也不是美国政府想点,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美国政府一开始在搞原子能,后来看到苏联发了个卫星,他们惊呆了,他们也想搞,计算机一直都不是主力。

可是民间企业很快意识到计算机这个方向有利可图,无数天才们自发投入研究,很快出了成果,提前实现了“自循环”和“正反馈”,爆炸式地膨胀起来了。美国政府在操作系统和芯片上的投入非常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政府也不太懂。

问题是美苏技术代差主要在计算机和芯片上,毕竟没有这两样,就没有高端数控机床什么的,慢慢上限被锁死了。

某种意义上讲,除了有限的军工科技(而且信息化还很差,之前很多人不接受,这次俄乌战争之后估计也认了),苏联留给俄罗斯一堆不太好经营的项目。有点像别人的爹留给自己的孩子几套房,他可以出租出去产生现金流,你爹留给你一辆维护费用极高的车,这车还卖不掉,你最后唯一的选择就是把车丢在那里让它自生自灭。下图就是废弃的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苏联发展工业的技术从哪来的(曾经那么强大的苏联工业)(1)

那为啥不再来一波技术转移呢?一方面没钱,苏联要是有钱就不解体了。另一方面西方也不愿意,没有“大萧条”那么好的事了,中国想要德国的技术,还得用市场来换。不过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技术也没太换到,合资企业变成了既得利益阶层,自觉维护宗主利益,甚至压制本国民间发展新技术。

其实苏联解体后,德国一度考虑过去俄罗斯建厂,不过德国工程师去考察了半年,得出来的结论是不如去波兰和罗马尼亚,此外还可以往东德转移。俄罗斯太冷了,冬天取暖开支太高,而且没港口。

除了上边的这些原因,今年还知道一个关键原因,可能跟民族性也有关系。

这也是跟一个俄罗斯工程师聊天的时候意识到的,他其实不是俄罗斯人,他爹就是前苏联的航天专家,他在2015年全家移民德国。他之前工作的公司在克里米亚公投后就搬回了德国,把公司里的骨干都带走了。德国有百万俄国人,俄罗斯移民德国难度非常低。

他跟我说,俄罗斯肯定走不了中国那条路。中国在2000年的时候,一个中国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不到100美元,俄罗斯最苦的时候,这个收入在俄罗斯也雇佣不到工人每天给工厂干十几个小时。所以无论是西方还是香港台湾,都不可能往俄罗斯转移产能。

他说哪怕现在的中国绝大部分工厂已经工资涨了二十多年,到了俄罗斯根本雇不到人,因为工资太低了,而且俄罗斯人是非常懒散的,根本不进厂。

我还专门查了下,以比较有代表性的富士康为例,2010年6月,在发生连续跳楼后,富士康将深圳工厂的基本工资从最低每月900元人民币(约132美元)提高到1200元人民币(约176美元)。

换句话说,俄罗斯的人力成本一直比中国高的多,他们人口也少得多,怎么都能混下去。他还跟我说了一句俄罗斯最近几十年的谚语,大概意思是,宁愿去砍树也不进厂。俄罗斯比较冷,从古到今都有个保底职业就是去砍柴火,不是太体面,但是他们依旧觉得比进厂强。

他的意思是,中国非常低的人力成本,才让中国有机会走“自下而上”的工业化,俄罗斯人的人力成本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他们高不成低不就。其实高盛经济学家一开始就看穿了,二十多年前就说俄罗斯今后是消费国,做加油站赚钱,赚到钱去工业国(也就是中国)买东西。只是他们一系列骚操作,连加油站也做不好了。

不出意外的话,俄罗斯的未来基本被封死了,话又说回来,除了中美,其他的也都差不多。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吧,多谢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