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11种题型答题技巧汇总 诗歌鉴赏15种题型及答法

诗歌鉴赏的11种题型答题技巧汇总 诗歌鉴赏15种题型及答法(1)

一、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二、常式问

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或: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变式句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或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

四、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五、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3)明确答题方向:

A. 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

B. 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

C. 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六、答题公式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人思想感情。

七、专题训练

  • 习题一

《看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问:诗的最后一句“绿影扶疏意味长”中“意味长”包含哪两层意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参考答案】

第一步,阐明诗句的表明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一是指,这种错落有致、忽明忽暗的闲雅的景致多么意味深长;一是指绿叶不像鲜花那样生命短暂,它给人的美感是长久的。

第二步,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审美趣味。他欣赏的叶,是扶疏的绿影,是绿叶的生命活力,是叶的本质美。“看叶”, 绿影扶疏永茂,叶虽平淡,却活力长存,生生不息。这是一种历尽荣华、渐趋淡泊的人生感悟。不慕繁华、自甘淡泊,这是成熟的人生思考。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一是说,这张错落有致、忽明忽暗的闲雅的景致多么意味深长;一是指绿叶不像鲜花那样生命短暂。通过这一饱含哲理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历尽荣华、渐趋淡泊的人生感悟和不趋众人的审美趣味。

  • 习题二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第一步,突出该字对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绪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

第三步,从该字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乱”实际是全诗的纲(线索),串联诗人所见、所感、所想,使诗歌内容虽多而集中。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绪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

  • 习题三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问: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步骤一)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二)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 习题四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请简要分析“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空”在诗中的意思是白白地,②形象地写出了“楼上人”盼归无望,白白等候的落寞神情,③也传达出那人苦盼无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 习题五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步骤一)“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 习题六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问:(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问:(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 习题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为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砸千遭绕郡城。

问: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一为援 手的急切期待。

  • 习题八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问: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参考答案】鉴赏此诗,首先要注意注解,从中可知这首诗是作者贬官时写的,心情是压抑苦闷的。然后可以疏通文意:诗一开头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雨后月光皎洁,一派澄明的境界。市人为财利所驱,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幽人才有雅事。后两句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种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通过对比都在“铿然”一词中表现了出来。因为“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 习题九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问:(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参考答案】拟人手法。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

问:(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

问:(3)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参考答案】(1)“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2)在结构上,“议”字统领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

  • 习题十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第一步)“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步)“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