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人文文化简介(你想不到贵州有这么多文化)
老先生日记—贵州行
10月18日 天气:有点凉
小编:三三
“24拐”
10月18日,我们离开云南沿G60沪昆高速驶向贵州,计划中的第10个省份。贵州原系“矩州”,仅包括贵阳及周边地区,因当地方言中“矩”发“贵”音,故在宋朝被定名为“贵州”。后因明朝设立了贵州布政使司,所以才有了今天贵州省的称谓和地域。
进了晴隆县,咱爸打听了路人才在道边发现一块斑驳的水泥墙体,上面简要介绍了“24拐”的历史。其后便是这段路的入口,早已被一片民房所遮挡,怪不得不好找。
过了民房是第24拐,我们从此一路向下,约半个小时后就跑到了第1拐。整条山路在350米的垂直高度内,拐了24个弯(故得名“24拐”),现在已经荒弃了,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维护的还算不错。就路况而言,算是土石质地的硬路面,虽说都是“胳膊肘”弯,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完全不像网上或流传的那般险要,只要注意力集中,慢速驾驶,还是非常放心的。
乘着余兴,我们又从第1拐驶回第24拐,重新上了县城的街道。为看清“24拐”的全貌,我们在不远处找到一条可以开到对面山上的马路,是刚铺好没多久的沥青路面,但全程单车道,必须时时注意来车和会车。穿过山上一两个村子后已接近山顶,在合适的位置发现建有观景台,正可俯视“24拐”全景。放眼过去,24拐蜿蜒在对面山体上,像爬行的土蛇,像飞天的甩袖,还是像路人随手丢掉的麻绳?任人想象。
原路返回,重上高速。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离黄果树瀑布景区只有20多公里,且比景区附近的食宿都便宜,所以我们就改变了去安顺扎营的计划,在这儿住下来。
贵阳
第二天,我们在黄果树景区转一整天,好累!多年前,咱爸在黄果树景区曾遇到过以合影赚零花钱的当地小朋友,他们穿着本民族的蓝布袄,眼神怯怯的,见你不愿停下来,会不作声地随你走上一段,即使没做成“生意”也没有什么怨言。看着他们一路小跑地跟着你,谁还会舍不得兜里的三五块零钱呢?
由镇宁到贵阳途中,我们再一次驶离高速,去往天龙镇,寻找当年明朝屯军的卫所。明朝政府实行“移民实边”制度,江淮来的军人为防守需要,生活在相对密闭的屯堡中,也因文化相对先进,和地方原住民之间没有太多交流和融合,因此在服饰、习俗等方面仍保留着当年的一些特点,在安顺一带形成一道独特的屯军文化风景。
天龙古镇和江西宏村、江苏同里景区一样,几乎整体封闭成一个大景区,需买票进入。镇中的老房子多是就地取材,以石盖屋砌墙,层层叠叠垒在一起,像分成一行行格子的稿纸,记录着这里的沧桑和变化。
就在一幢幢老宅子前,常有三五个老媪,身上仍着祖上迁来时的装束,手工缝制着虎头鞋、虎头帽之类的布艺,摆在跟前的笸箩里,供游人挑选。她们看上去都已花甲古稀,但做起针线活儿却没见谁要借助花镜,那密实、整齐的针眼也告诉我们,如今的手脚还利索着哪!
为配合游客参观,镇中心的大院里每天定时都有“地戏”,据说也是当年流传下来的表演形式。一伙人穿着类似京剧的戏装,腰插护背旗,头戴各自角色的面具,和着伴奏的锣鼓,高声吼着简单的唱调,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从挂在旁边墙上的各种人物面具看,“地戏”应与傩戏有一定渊源,或许都是从早期的祭祀演化而来。
10月20日,我们驶进了贵阳市。为方便保养和去青龙古镇,我们想在花溪区找住处,可整整3 个小时,我们转遍了区内大大小小的宾馆、旅店,因咱爸咱妈带着我,竟没有一家愿意“收留”我们,这在出行以来还是头一遭,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炎炎烈日下,我们在街道上转了一圈又一圈,面对店家拒绝的眼神或电话,咱爸只能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常想一二”安慰自己了,并祈祷好运就在下一处。天渐黑时,最终在斯柯达4S店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住处,不但可以接受我,而且条件还不错,咱爸不禁感叹:有组织真好!
第二天,我们乘公交去黔灵山公园,其内麒麟洞曾作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囚禁地而声名在外。公园前的早市很热闹,吃的喝的用的,种类不少,工商城管也出巡其中,不时和小商小贩上演一幕攻防对决,平息后,围观的人群又会合成一片熙熙攘攘的人流,蠕动而去。5元门票价格吸引更多的是本地居民,健身的、跳舞的、赛歌的、唱戏的,好不热闹,游走其间,仿佛在自家门口一样。
出了公园,又去贵州博物馆,门廊前的蜡染深深吸引了咱爸。几个苗族姑娘俯坐在绷平的染布前,直接用铜笔蘸着蜂蜡在上作画,只见她们一双巧手一勾一画,看似很轻松随意,但几笔下来,花鸟鱼虫便跃然布上,可谓信手拈来,一蹴而就。这不打底稿的本事除手熟外,更多的恐怕还来自苗族自身千百年积习下来的聪慧和巧思。
手工,是咱爸从小就喜欢的课程,而且在这方面咱爸一直都很自信,他上大学时还参加了社团组织的针织班,是班上唯一的男学员。后来走入社会工作,但学一门手艺的想法仍不时出现在咱爸的脑海里,甚至他还想若重新选择职业,没准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厨师、裁缝等等,即使在工作最忙的时候,咱爸还有过改行的冲动呢。记得2010年夏天,咱爸无意间看到北京牙雕厂招学徒的消息,很兴奋,和咱妈商量后特意打电话过去,却因国企只招北京户籍的学员而作罢,为此遗憾了好长时间。
当初,咱妈之所以那么坚定地支持咱爸,就是因为他们俩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无论过怎样的生活,一定要自己喜欢的,即使物质上贫困些,但精神上是快乐的!正是有着这样的追求,咱爸咱妈这次才能很快决定辞去工作,带上我,来一次说走就走的远行。
青岩古镇在贵阳市区南面二十几公里的地方,也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在入口立着一座高大的石质牌坊,记不清是为孝道还是为贞节所立了。其实,牌坊最早的雏形就是村落入口的过门,仅有两根立柱搭个横梁,平时有了好人好事,都会记在上面,以资褒扬。因木质易损,为长久保存,就逐渐改为砖石结构,再后来,就彻底演变成专门旌表的牌坊了。
天下着小雨,游客不多,有些店铺也没开业,咱爸和咱妈买了包镇上的玫瑰糖,边吃边逛,在巷子深处还能看到一两所老宅,即使后建的民居也能透露些日常生活的气息,让你感觉不到自己是个游客,倒像一个串门的邻居。
未完待续......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内容略有改动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