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初学者需要学几个调(葫芦丝初学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葫芦丝做为民族乐器,拥有悠久的历史,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得昂和布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葫芦丝又名葫芦箫,阿昌语称“拍勒翁”,佤语称“拜洪廖”,它是由葫芦丝的起源芦笙演进而成的,由于它吹出的颤音有如抖动的丝绸那样飘逸轻柔而得名。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或用它独奏,最适合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交好的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葫芦丝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是助兴的乐器,每个村寨都有很多制作葫芦丝的能工巧匠,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丝,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欢乐。
葫芦丝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丝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50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葫芦丝的音域扩展为14个音。近年来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研制了两种新型的葫芦丝。其中的六管葫芦丝,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以及两个合音旋律加持续音。即保留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有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
葫芦丝的构造
葫芦丝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低部插进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七个音孔,把它成为主管,两旁是附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指传统葫芦丝),只能发出与主管的共鸣的和音。通常左面附管发“3”音,右边附管不发音(或发低音6音)。
葫芦丝的音高、音域
当葫芦丝主管七个音孔全部按住时,吹出的音为低音5,七个音孔全部打开时吹出的音为“6”这就是葫芦丝的音高。吹奏时采用超吹的方法,以全按做低音5,用不同的气息和指法变化可以吹奏出一个八度音来,将七个音孔全部关闭(又称筒音),就可以吹出六声音阶来,加上一个八度另一个音在葫芦丝上即可吹出低音5、6、7、外加12356八个音来。葫芦丝的音域为一个八度另一个音,排列以全按做低音5为例,即(低音3、5、6、7)123(4)56。
葫芦丝的定调
主管七孔葫芦丝的定调是以主管开第三孔的实际音高为准,如主管第三孔所发的音作为宫音“1”的调,就是葫芦丝的本调,如第三孔所发实际音高为降B就是降B调葫芦丝,这里要说明一点,就是以第三孔实际音高为准,在吹奏指法上并不是只开第三孔这个音,而是同时开放一、二、三、三个音孔。
葫芦丝的保养
葫芦丝在出厂时,都将簧片调整为最佳状态,使用者不可以在拨动簧片,有时由于吹奏时用气不当,会造成葫芦丝簧片的变形,轻则音域变窄,音色变差。严重时则吹不出声来,已经变形的簧片,应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修理,切将簧片放在原来的管体上调整,不能随意拆下与另外的葫芦丝簧片互换,这是因为调换了管体,则改变了耦合震动条件,而不能正常发音,这正是与其他乐器的不同之处。葫芦丝不可以用力猛吹,它是用超吹法演奏的乐器,一般平吹发不出葫芦丝特有的音色(基音除外),因此吹奏时用气要适当,应由缓到急,特别是吹奏高音“5、6”时气息要渐缓,吹奏低音“567”时气流要急,气息要下沉,有一种下坠的感觉,否则会使簧片下陷和曲折,失去应有的弹性,造成损坏。要防止在吹奏时将杂物带到葫芦丝里,最好在吹奏前先漱口,保证口内干净。平时要轻拿轻放,不吹时,最好把在特制的盒子里存放,以免受损。
葫芦丝的选购
葫芦丝的构造很特别,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既天然葫芦、竹管和铜质簧片,所以在选择上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都应该加以认真筛选。葫芦丝的外表造型要精细美观,然后再分别看一下三个组成部分。
气箱葫芦的选择:要选择成熟的葫芦、颜色发黄、皮厚结实;不成熟的葫芦则皮薄、颜色发白、容易损坏。
竹管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音色的好坏。一支好的葫芦丝首先竹质应该细密老成,相对来讲有一定的重量,过轻了则不妥。
簧片的选择尤为重要,簧片的好坏应有一定的技术标准、震动频率、抗疲劳能力等,这些指标受条件所限都无法加以验证,只能通过试奏感觉簧片震动与竹管耦合发出的声音好坏来加以选择。
选购葫芦丝最重要的就是音准问题,由于温差的变化对簧片震动频率影响很大,一支好的葫芦丝反差越小越好,相对稳定。鉴别音准,用全按做低音5的指法先吹奏最低音5(这个音不稳定多数偏高)和做高音6,如果这两个音试奏没有问题,再吹一下音阶看一下每个音是否发音干净,没有杂音(嘟噜)声。
对附管的要求:主要标准就是音高与主管相同,音色干净音量要比主管要小一些(音量不能超过主管,否则喧宾夺主)。如上述的条件都能满足,这就是一支好的葫芦丝。
葫芦丝的演奏姿势
葫芦丝要讲究姿势,这不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的表现音乐内容。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为坐、立两种。
1、立式
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是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战立,自然放松成垂直状,两脚稍分开,胸要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臂稍微弯曲,两肘部下垂,管体稍向前,与上身成45度角,切忌过分挺胸和歪斜。
2、坐式
一般合奏时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两腿稍微分开,身体要正,头要直肩要平,左右手肘部与身体成45度角,切忌过分放松和僵硬。
葫芦丝的持法
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双臂和肘部肌肉要放松,指肚接触孔应有周边缘感,吹奏时在气流的作用下,指肚共振,微有麻感,其音色富有弹性,过于压紧则手酸,音窒,对演奏不利。另外手指开孔时,不宜抬的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一般手指抬到距离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风门、口风与嘴劲
1、风门
指吹奏时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风门可大可小,是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的。吹奏低音时缩小风门,吹奏高音时放大风门。风门的位置不可偏左偏右,应在嘴唇的正中处,上下嘴唇要含住葫芦丝吹孔,这要根据葫芦丝的吹孔制作情况来决定是否上嘴唇要比下嘴唇略有突出(一般正常情况下上下嘴唇应一致),两腮不可鼓起,要用力向里收。
2、口风
经过风门吹出来的气息就是口风。口风有缓急之分,口风的选择可以对吹气的强度和用气量起到控制作用,由于葫芦丝属于竖吹型簧管耦合震动类乐器,主要由簧片和竹管组成耦合震动而发音,吹奏时用嘴含住吹孔,用超吹的方法,气流通过气箱(葫芦),使簧片的簧舌部分震动,并激发管内空气柱的共鸣而发音。演奏时一般不使用基因(用缓吹方法吹出的筒音)。风门的缓急变化是高腹部、横隔膜及胸腔的活动来配合控制的,三方要控制好。
3、嘴劲
嘴劲的大小是依据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来确定的。一定要注意嘴劲和风门口风的密切配合。虽然在吹奏葫芦丝时口风、嘴劲均有缓急之分,但由于吹奏葫芦丝是采用超吹的方法,所以缓急是相对的,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其原因是由葫芦丝自身的条件而限定(音域过窄)。#p#分页标题#e#
一支葫芦丝能吹几个调
由于传统葫芦丝在制作上有七个发音孔(主管),一个发音孔一个音(不能象竹笛那样通过气息的变化在一个音孔上可以吹出八度音来),加上一个筒音一共可以吹出八个音来。所以一般传统葫芦丝通过移动宫音位置,改变原有的指法,理论上应该可以吹出五到六个调来,但由于受音域和音阶排列的限制,目前传统葫芦丝只能转四个调,而且常用的调只有两个,既筒音作低音“5”和筒音作“1”且本调(筒音作5)最为常用。以C调葫芦丝为例,除可以吹出本调(第三孔作1)还可以吹出G调(筒音作“1”),它是民族调式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六声调式,在吹奏乐曲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所有乐曲都能演奏,要根据乐曲的音域情况适当的来选择,最佳调就是以第三孔作“1”演奏,若乐曲需要转调可通过更换葫芦丝来解决,一般常用葫芦丝有降B、C、D、F调等。
葫芦丝的呼吸方法
呼吸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那么如何运用呼吸使葫芦丝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而气息是能量的来源,是决定成声体振动过程的力量,能否掌握好正确的呼吸方法,并在葫芦丝吹奏中得以应用,这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我们知道,在吹奏时无论是音的强度或是它的延续,都要看吹奏者的呼吸如何,呼气愈长发出的声音也就长。所以要做到吸气短促、迅速而无杂音,呼气平稳、均匀而延长。如何能满足呼吸的基本要求,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目前被认为最科学的方法是混合式呼吸法,其优越性表现在整个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动作,形成运动整体,因而气息的吸入量多,呼气时也容易控制,。
葫芦丝如何吸气
当拿起葫芦丝含住吹孔时,首先两边嘴角要微微张开,舌头自然向后缩一点,同时用嘴和鼻子很快将空气吸入,形成吸气,(要注意吸气不要留下太大的痕迹,否则会带动气箱里的簧片而发出咕音。)这时胸腔及腹部有明显的扩张感,此时必须注意肋间肌肉和腹部肌肉的动作协调,以求完成合理吸气,这就是胸腹式结合吸气。练习方法是把点燃的蜡烛吹灭,这时你通常会下意识的深吸一口气,这时的吸气往往自然松弛,或者弯下腰做深吸气,最容易感觉到你自己的腹部周围有明显的扩张感,这样容易找到正确吸气的感觉。
葫芦丝如何呼气
最佳的呼气就是呼出的气流越均匀,则发出的声音越平稳,呼出的气流越充实,发出的声音越宽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