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重宝价值(乾元重宝的善后与三位理财家的恩怨)
今天说说“祥符钱”,它的铸造与古代最后一场“封禅”闹剧有关。
“封禅”是什么意思呢?所谓“封禅”是古代君王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的礼仪,“封”指祭天、“禅”指祭地。封禅不能随便举行,只有在祥瑞不召而至之后才能举办。
据司马迁记载,实际举行过封禅活动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秦始皇,另一个是汉武帝,他们分别是在统一六国和北伐匈奴扫除边患之后,去泰山举行了封禅仪式。此后直到唐朝才又有高宗、武则天和玄宗举行过。进入宋朝以后,太祖、太宗都没有举行,但是没有什么作为的真宗却大张旗鼓地举行了一次,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这完全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
事情已经过去快有一千年了,所有的一切也都早已水落石出、烟消云散,只有当年那场闹剧演出过程中,铸造的两种“祥符钱”遗留了下来。
下面就通过见证了真宗自导自演封禅闹剧的“祥符钱”,去揭秘闹剧背后的动因。
我们先来看看与这次封禅有关的两种“祥符钱”
祥符元宝
祥符通宝
如图所示,“祥符钱”虽然也是一种年号钱,但是却有点与众不同。一般的年号都是两个字,但是它却是四个字,叫“大中祥符”。不但年号是四个字,而且造了“祥符元宝”和“祥符通宝”两种年号钱,开创了钱文中元宝、通宝并用,一个年号同时铸造两种钱币的先例。这些都有点不同寻常,似乎预示着这一年号有着特殊的寓意或是特别的来历。
实际上,“大中祥符”这一年号的背后,确实隐藏着宋真宗内心一个天大的秘密。因为他有一个抹不掉的心结,想要通过编织一个“天书从天而降”的骗局,来自导自演一出封禅的闹剧,从而达到消除他心结的目的。
宋真宗作为一国的君主,贵为皇帝,有谁能与他过不去?以至于让他留下抹不去的心结?
这说来话长,需要从大家都很熟悉的“澶渊之盟”说起。
公元1004年的阴历正月元旦,宋真宗进行了第二次改元,将年号由“咸平”改为“景德”,后来以瓷器名闻世界的江西景德镇,就是根据这个年号起的地名。
这次改元并没有带来什么好运,因为还没有过完新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在正月十一日这一
天,边境上就传来了契丹国的萧太后与皇帝一起率兵入侵的消息。新被任命为宰相的寇准建议真宗也御驾亲征,迎击契丹的入侵。但是,相当于副宰相的参知政事王钦若,却私下建议真宗去江宁(南京)避难,还有人主张学唐玄宗去四川躲避。寇准虽然觉察到了王若钦他们私下的这些活动,但是假装不知,仍然坚持真宗应该率军亲征。
无奈的真宗,只得跟随寇准一同到了宋军与契丹对峙的前线,进入了宋军驻守的澶州城。
两军初次接战,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契丹的司令官竟然中了宋军的流箭而死于阵前,士气因此大跌。宋军这边的士气虽然大涨,但是包括寇准在内的决策者们,都没有乘机消灭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意思。出兵只是为了议和。但是,如果是由寇准自己来决定议和,又怕事后被骂卖国贼而受到弹劾,因此寇准就将真宗一起拉到了前线,希望由皇帝来提出议和。而真宗本来就没有与契丹开战的勇气和决心,因此,一看初战宋军占了上风,契丹有议和的想法之后,便立即同意,想见好就收。
经过谈判,以宋朝向契丹输送财物为条件,双方达成了和议。内容主要有两条:
一是双方互称“大宋国”与“大契丹国”,宋为兄、契丹为弟,两国建立了兄弟关系;
二是宋朝每年向契丹赠送白银二十万两、绢帛十万匹。
因为和议是在澶渊达成的,因此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直到后来徽宗和金国合作,于宣和二年(1120)签订联合金国夹攻辽国的“海上之盟”,这一和约才被撕毁。但是,六年之后,北宋就灭亡了。北宋之所以没有成为五代的那些短命王朝,很大程度上就是靠了这个条约,确保了北部边界将近120年的和平。
澶渊之盟的签订,既回避了战争,又保全了国土。虽然每年要送给契丹国白银二十万两、绢帛十万匹。但是,这个数额远远少于真宗心里的底线。如果要是开战,宋军获胜的希望微乎其微,而军费的开销则远远不止这些。因此,和约签订以后,真宗很高兴并有一种成就感。他认为这次御驾亲征,虽然说不上是大胜契丹,得胜回朝。但是,保护了黎民百姓,特别是北方边境的居民,从此以后将不再遭受契丹的骚扰,可以和平的过日子了。
这次议和的成功,最大的功臣应该是寇准,因此得到了真宗的厚待。但是,寇准的政敌、号称“北宋五鬼”之一的王钦若,素以阴险狡诈著称。他在嫉妒心里的驱使之下,忘记了当初正是他私下劝真宗放弃华北,去南京避难的事。如果不是寇准的坚持,宋室的南渡恐怕就不用等到120年后的高宗,真宗这一朝就完成了。对此,王钦若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阴险地去给寇准使坏。
据《宋史》记载,有一天退朝之后,王钦若留下来对真宗说,“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反而说这是寇准给国家立的功劳,您怎么能这样认为呢?”真宗很吃惊地问他此话怎讲?
王钦若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就是城下之盟。您以皇帝之尊,御驾亲征的结果却是签订了一个屈辱的城下之盟,哪里还有比这更丢人的事?将来会被后人耻笑”。
听了这些话,真宗的表情开始变得很难看。王钦若又进一步解释说:“陛下您听说过赌博吗?赌博的人在快要将钱输尽的时候,就会将剩余的都压上,这叫孤注一掷。这次澶渊之战,陛下您就是寇准手里的孤注,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
经过王钦若这样一盘别有用心的挑拨离间,使得本来从澶州回来以后兴高采烈,感觉很好的真宗,一下情绪大跌,心情变得郁闷起来。他觉得王钦若说得有理,开始怀疑寇准当初逼他去澶州城的动机,在信任动摇的基础上,对寇准进一步产生了厌恶。不久就将寇准降为刑部尚书,并外放去管理陕州,改用王旦为宰相。
将寇准排挤出朝廷之后,针对整天闷闷不乐,已有心结的真宗,王钦若又故意建议朝廷发兵去征讨契丹,夺回燕云十六州,通过这种方式洗刷澶渊之盟的耻辱。真宗说这样做民众要受苦,因此他不愿发动战争,要王钦若想想看还有其它什么办法,能够消去他的心结。
王钦若于是又心生一计,建议真宗去泰山封禅,说这样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
真宗听了以后为难地说,没有天降祥瑞怎么能封禅呢?王钦若反问道,陛下难道相信上古圣王时代的“河图”和“洛书”吗?他说古代就有人造祥瑞的情况发生,只要“人主深信而崇之,以明示天下,则与天瑞无异也”。
这里需要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河图”“洛书”的来历。
“河图”“洛书”语出《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里的圣人指的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和“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推导出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因此,后人就认为“河图”“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
王钦若的意思就是说,“天瑞”是可以人工制造的,只要皇帝深信不疑,并昭告天下。那么,人造“天瑞”就是天赐的祥瑞。
真宗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认可了王钦若人造祥瑞的主张。但是,他又担心宰相王旦是否配合。王钦若说,他先去向王旦传达旨意。随后,真宗又召见王旦,并赏给他一壶酒,里面装的全是上等的珍珠,王旦对此自然心领神会,表示默认。于是,真宗和王钦若联手编织的这出人造祥瑞并进而去泰山封禅的闹剧就要上演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