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观众喜爱的10档综艺(这个充满了老戏骨的综艺节目)
一封信,一个人,一只麦克风,不多的听众,《见字如面》就这样安安静静得火了。从当初豆瓣评分9.3到现在的9.0,看得大师兄心惊肉跳。
如果说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在竞技的氛围中,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
那么,《见字如面》,就是在一片安静的氛围中,用脉脉深情,向我们娓娓道来动人的故事;
在繁花似锦的综艺节目中,见字如面干净得令人发指,明星上台,一身简单雅致的衣服,
静静地读完信,静静地退场,全程除了出场和结尾观众的掌声,没有任何多余的互动。
在网友眼中,这样一档主打“纯美”风格的节目,已成为娱乐至死的综艺霸屏时代的一股“清流”。
在一个手机、QQ、微信,沟通便利,无需书信的年代。
这样的读信节目究竟因何受到喜爱?
大师兄觉得,大约是因为它的纯粹,纯粹到令人热泪盈眶。
定位历史文化,一封封或有着历史背景或隐藏着某个故事或饱满着某种情感的信,由国内多位著名优秀的老中青演员朗诵演绎。
从字到词,再到长句。
通过他们深情的朗读,我们慢慢走进历史,走进名人的心里,跨越时空、灵魂交错,一幕幕过往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节目中,最动人的一份信件,是一封蔡琴写的放手信,信件由归亚蕾演绎。
蔡琴与台湾著名导演杨德昌之间,曾有过一段长达10年的婚姻,最终以离婚告终。
信中,蔡琴对已过世的故人写道“杨德昌,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呢”,话语中有责怪,可更多的却是不舍。
最伤情的爱,是你不爱我了,我却爱你如初。
作为蔡琴的挚友,归亚蕾以朴素却动人的语调,读出了蔡琴被媒体逼迫,回应前夫杨德昌之死的无奈和难以割舍的深情。
一句话胜却世间无数甜言蜜语,惹人泪下。
当张国立和王耀庆演绎两位艺术大师——曹禺和黄永玉的书信来往时;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真正的友情,不是互相恭维,互相吹捧;
而是在你迷途时打醒你。
当王耀庆读到李白这篇豪气冲云的求职信时,
我们发现,再强大的人,也有失意和痛苦的时候。
而张国立读完左权将军的信说:“我准备这封信的时候,就深深受到了触动,却没想到,自己这么有舞台经验,眼泪还是忍不住地落下来。”
或许是因为年代的相近,张国立更能理解,左权将军那种为国为革命奉献了一切,连孩子都无法相见,可能要送给别人养的痛苦和深情。
最后那四个“念”字,更是让听者难忍眼泪,究竟是何等的思念,才能让千般思绪浓缩成一个“念”字!
见字如面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为我们贡献了一股暖心的清流。
其实类似形式的节目,在国外早已有之。
远在英国伦敦,就有一个名为"Letters Live"极富盛名的名人朗读会。
从2013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很多知名演员会被邀请到现场,为观众读各时代的信件。
抖森、卷福、伊恩爵士等知名人士都曾经参与过读信。
比如卷福朗读过“计算机之父”图灵写过友人的书信和一位二战士兵的情书。
抖森朗读过英国作家Gerald Durrell写给妻子的情书。
饰演过“甘道夫”出柜多时的伊恩爵士,朗读过一位少年写给母亲的出柜信,中途数度哽咽……
和"Letters Live"一样,《见字如面》选取的也均是一些私人信件。
明明书信是最简陋的传播方式,但为什么它带来的感动,却比现在很多的电视、电影多呢?
这大概是因为,写信的人都是真心、真诚的。
而这一种用钱都买不来的“真”,才是我们作为观众最想看到的。
这三年,国内综艺市场在类型上基本已经饱和,当音乐类、亲子类、婚恋类、教育类、户外竞技类等同质化综艺再也玩不出任何新意,
几近陷入死胡同时,《见字如面》就这样突出重围了:
没有搞怪搞笑;没有卖傻卖萌;没有明争暗斗;没有话题炒作。一群人站在台上读读信就把节目给录制了,一群人用声音就把观众给征服了。
《见字如面》中呈现出的一封封信像小窗为我们打开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窗内是大历史叙事中被有意或无意忽略的细节。隔着时间与空间,我们与写信人见字如面。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自己。他们的壮志豪情理想抱负,与我们也许略有相似,他们的疼痛哀伤爱恨悲欢,同我们似乎并无二致。
周国平说过:我们的国民素质,差就差在缺乏人文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当然不能依赖综艺节目,但真正优质的综艺,需要有这种追求。在今天太多无聊无趣的节目泡沫中,白玉微瑕的《见字如面》出现,堪称惊艳。它的出现让我们明白,即使这是娱乐泛滥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也绝不仅仅是质量低劣的麻醉剂。
喜欢这篇文章,快来加入我们的微信群吧:D13716986961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