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孩子需要父母的鼓励(银河补习班好的教育)

7月18日,《银河补习班》正式上映,17号观看了点映后,我再次为这部电影走进了电影院。

电影讲述了父亲马皓文陪伴儿子马飞成长的故事。

银河补习班孩子需要父母的鼓励(银河补习班好的教育)(1)

马飞,身为中国最年轻的航天员,有着一段不平凡的成长经历,整部影片,以他回忆的形式呈现。

父亲马皓文因为被人陷害而锒铛入狱,遗憾地错过了儿子马飞七年的成长时光。

出狱后,他又与儿子马飞重逢,在众人都认为马飞愚笨顽劣而不可救药的情况下,他力排众议,以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教会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马飞最终不负所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航天员,并顺利完成第一次航天飞行任务。

不可否认,影片存在很多糟点,比如豆瓣网友所吐槽的:多处情节转换比较突兀,想探讨教育体制的弊病又不深入,多数人物的刻画过于脸谱化……

但是,过于追究一部电影的全面性、可实操性,却全然忽略它给我们带来的艺术价值和启发意义,这和在生活中只看负面,因为一点不满意就全然否定、放弃某个人、某件事的做法又有什么区别?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客观来看,影片无论是在主题还是在呈现上,都深深地打动了我,既有让人忍俊不禁的笑点,又有让人低头沉思的痛点,还有让人潸然泪下的泪点。

如果说,影片的启发意义是什么?其实就是影片的核心主题: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心中有梦想,眼里有光。

01.梦想就像箭靶子,没有箭靶子,每天的拉弓毫无意义

银河补习班孩子需要父母的鼓励(银河补习班好的教育)(2)

影片中,马皓文问小马飞将来想干什么,小马飞回答说:考清华北大呀!因为那是妈妈说的。

可是,从他的语气当中就可以看出来,对他来说,清华北大只是两个虚幻的名字,因为在他眼里,那是他够不着的地方,也不是他的梦想。

后来小马飞要被学校开除,于是父亲马皓文向教导主任承诺,期末考试时,小马飞可以考进年级前十名。

一开始,小马飞也并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可是,后来父亲当着他的面,向一群恶语相向的邻居大声地喊出了“永远不认输”,让他也坚定地相信自己可以考进前十名。

于是,他写下了一张纸条:“爸爸,像你一样,永远不认输!”

后来,他不仅如愿考进了前十名,还成为了闫主任心里唯一有希望冲击省状元的学生。

从被人辱骂“缺根弦”的又笨又顽劣的坏孩子,到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宇航员,正是因为马飞有了自己真正相信的目标,有了自己的梦想,有了箭靶子,父子俩一步步努力,一点点积蓄力量,一发而中。

我曾经在升入初一后不久就辍学了,本以为不念书的时光会自由自在,可是日子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

一开始,父亲想送我去修车厂当学徒,但是身材矮小,还只有12岁的我,连一个车轮胎都搬不动,这条路也就作罢。

后来,我又去煤矿土台上捡煤炭,有一次,用自行车驮着几袋煤炭,因为刹车坏了,在下坡时,撞上了岩壁,又被狠狠地甩出了近十米远,回到家自己用盐水给伤口消毒,结果差点晕死过去。

家庭遭受的变故又一次次冲击着我:因为没有文化,父母靠在煤矿干苦力谋生,可是矿难每天都可能发生;因为我的任性,让父亲遭遇车祸;因为身体疾病,家里一贫如洗,父母只能低头弯腰举借外债……面对这种种困难,我却无法帮助到哪怕一分一毫。

在这漫无目的的一段日子里,我过得比上学时难多了。

重返校园,已经是辍学后第三年了,再次拿起书本,简直是看天书,好几次考试没几门科目是及格的,班主任和校长要把我劝退,可是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底气,竟然夸下海口说:“期末考试不考全班第一名,就算不劝退,我也会自己走”。

从那天开始,我着了魔似地狂啃书本,再也没有了下课和放学的概念,就算晚上寝室熄灯后,我也会打手电筒在被子里看书。

期末考试,竟然破天荒地考进了年级第一名。

有时候,很多不可能,其实只是我们自己根本不相信,所以它真的成为了不可能。

可是,就像马皓文所说的:“只要你去想,一直想,可以做成世界上的任何事情。”

当然,这里的想也是在行动中的想,因为想,所以要去行动,去行动,它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02.确立梦想,需要知道自己的未来到底有多少种可能

银河补习班孩子需要父母的鼓励(银河补习班好的教育)(3)

小时候,经常被大人问,长大后想做什么。

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回答总是千篇一律,比如当老师,当医生,当公务员。

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哪些职业,我们的未来到底有多少种可能。

在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马皓文第一次问儿子马飞,长大后到底想干什么,马飞的回答是考清华北大——这是妈妈告诉他的。

因为大人僵化的引导,他只能想到这些。

可是,后来马皓文带他看了航展后,他想在天上飞,他想当飞行员,尽管当时他的成绩依然很差,但他知道当飞行员也是一种可能,他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梦想。

我们经常会讨论,穷人和富人的孩子到底差别在哪里,很多人以为,差别就是富人可以让孩子吃好喝好穿好,可以让孩子上补习班,可以给孩子买他喜欢的东西……可是,这只是表象,真正的区别在于见识

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有一段描述,说的就是富爸爸会让罗伯特清崎旁听自己开会,与会人员中有律师,有会计,有金融专家等高知分子,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罗伯特清崎学到了很多穷人孩子接触不到的知识、思维方式。

长大后,当别人每天在为一份死工资奔波劳累的时候,他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不用再为生活必需而出卖自己的时间。

因为他知道,除了每天为挣工资按时上班下班,还有其他赚钱的方式;因为他知道什么是负债,什么是资产;因为他知道,钱可以生钱……

但是,一般人呢?从小就被灌输,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好大学,然后找一份好工作,挣工资,对于理财的知识却一窍不通,然后用工资买房,接着成为房奴,一生都在为生活必需而出卖自己的时间。

在影片中,马皓文拿着马飞的卷子找闫主任理论时,他说:“在孩子未来的人生中,遇到任何困难时,不会自动跳出4个选项让他选择,我希望他们能想到EFG,甚至XYZ。”我深受震撼。

我们面对的人生不是仅仅只有4个选项,世界上有70亿人,每个人都活得不一样,我们有数十亿种可能呀!

当然,或许你会说正是因为可能性太多了,所以我才迷茫,才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梦想。

虽然说,我们七十亿人都活得不一样,但是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时,可能性就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来看了。

比如你本来身高只有1.5米,却立志要成为NBA炙手可热的球星,这就有点故意抬杠的意思了。

梦想是远方,困难是海浪,兴趣是风帆,行动是船桨,具体能到达哪里,这些因素都至关重要。

03.梦想,是每个人自己的课题,他人无权干涉

银河补习班孩子需要父母的鼓励(银河补习班好的教育)(4)

《被讨厌的勇气》认为,我们每个人一生会面临三种课题,分别是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书中还有这样一段对话:

哲人问青年:“有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不听课,不写作业,甚至连教科书都忘在学校,那么,如果你是父母的话,会怎么做?”

青年回答:“当然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学习呀!上辅导班,请家庭教师,有时候甚至还可能会扯耳朵,这就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吧。”

“被这种强制性的手段逼迫学习,你最终喜欢上学习了吗?”哲人继续追问。

“很遗憾,没能喜欢上学习”,青年羞愧地回答,“为了学校或者考试的学习只是应付而已”。

哲人认为,孩子学习不学习,这原本是孩子的课题,不是父母的课题,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

父母要做的,就是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随时准备给予帮助,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

影片中,儿子马飞觉得考进年级前十名很难,于是问爸爸马皓文,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马皓文却说“以后,自己的事情不要问我”

但是当马飞想要去看航展的时候,他却不惜一切代价带他去看航展;当马飞被困在洪水当中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冲向洪水堤坝,呼喊着马飞的名字,鼓励他自己想办法逃出来;当马飞的作文被评为零分的时候,他拿着卷子跑到闫主任办公室理论,在表示理解闫主任一心为公的基础上,要求当众朗读儿子马飞的作文……他没有直接干涉马飞的任何事情,却总是在儿子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给予儿子马飞无条件的支持和守护。

著名语文教师于永正老先生在《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书中说:“教育没有纯方法、技巧的东西,方法、技巧的背后有一个‘情’字在做支撑。”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被讨厌的勇气》的姊妹篇《幸福的勇气》一书中,阿德勒所说的教育目的就只有两个字:“自立”

这里所说的“自立”比我们平常所说的有更加广阔的含义,是指“受教育者对自己的价值有清醒的认识,拥有属于自己的对待人生的态度以及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就像陈奕迅在主题曲《相信你的人》中所唱的:

“你也需要,一个相信你的人。

暖暖看你,不同于人们的眼神;

当你怀抱伤痕,仍旧朝梦想狂奔;

他会心疼不忍,同时又为你兴奋。

你很需要,一个相信你的人。

紧紧抱你,在雪还没融的早晨;

无所求的给予,所以不觉得牺牲;

最无声的关怀,情感也最浓烈而深沉。

永远不要被成见绑住,永远相信勇敢是魔术,

永远坚持亲身去体悟,永远永远别认输。”

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心中有梦想,眼里有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