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指挥使历任(历任锦衣卫指挥使浮沉录)

成化年间的指挥使——万通

成化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是万通,此人上位,靠的是万贵妃之弟的身份,成化中后期宦官汪直等上位,锦衣卫在此期间被东西厂压制,动弹不得,也无甚表现。宪宗去世后,万家没了靠山,万通被贬斥也是理所当然,不过并未遭到清算,得以在任上平安降落。

锦衣卫指挥使历任(历任锦衣卫指挥使浮沉录)(1)

正德年间的指挥使们

正德年间,指挥使换成了牟斌,此人为官正直,对应的正是弘治年间的中兴。但也因为惹恼了刘瑾,被打廷杖并罢官闲居,等刘瑾伏诛后又被起用,最后因受案件牵连,再次罢官调出京城,从此再无记载,这也是一位善终的指挥使。

牟斌之后,继任的是石文义与张采,此二人依附刘瑾为恶,刘瑾既然被诛,二人也被处死。正德朝锦衣卫又迎来了下二位指挥使—钱宁和江彬。

为什么把这俩人放一起讲,因为这二人的命运比较纠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爱相杀。

在正德朝石文义与张采后,钱宁先继任锦衣卫指挥使,在任期间也深受武宗宠信,并曾为朱厚照营建著名的豹房,可惜圣眷终究日衰,最终被江彬取代,而江彬原本只是一员武将,通过钱宁才得到武宗召见,并逐步受宠,最终将钱宁挤下台去。二人先后执掌锦衣卫,大权在握,恃宠擅权,下场也雷同,都是在朱厚熜即位后被磔杀于市,并被《明史》列入佞幸传,二人在后世也算露了把脸。

锦衣卫指挥使历任(历任锦衣卫指挥使浮沉录)(2)

锦衣卫第一指挥使—陆炳

世宗登基后,对于亲军锦衣卫指挥使人选的选择十分谨慎,全都是使用的自己从兴王府中带来的旧人,朱宸—骆安—王佐—陈寅,都得到平安退休,接任的是堪称明史第一锦衣卫的陆炳。

陆炳其人,堪称传奇,他和嘉靖喝同一个母亲的奶水长大,又在其南巡时从火场中把嘉靖救出,同时又是兴王府旧人,这份资历,当个锦衣卫指挥使都简直是大材小用,

陆炳实际执掌锦衣卫的时间,从嘉靖十八年(1539年)直到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长达二十一年,若不是病死任上,继续下去是毫无疑问的。陆炳任指挥使的这段时间,锦衣卫完全压倒东厂,占尽上风,一直延续到嘉靖驾崩。

陆炳的身份只是助其上位的跳板,最终他能权倾天下,成为严嵩也要礼让三分的人物,没有点真材实料可能吗?要知道嘉靖皇帝可是明朝出名的难伺候的皇帝,虽不上朝,实则朝廷内外事无巨细离不开他的掌控,这其中陆炳的功劳自然最大,这才是他能屹立不倒的真正原因。

难能可贵的是,陆炳虽身处如此高位,却并不恃宠而骄,在嘉靖想制造一些大案惩处大臣时,他经常予以保护,得到很多大臣感激,朝中人士多有称赞,连严嵩之子实际上的内阁首辅严世蕃也说: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能得到目空一切的严世蕃如此评价,这才是陆炳为官的厉害之处。

但既然身处朝堂,就不可能置身事外,与陆炳不合的内阁首辅夏言最后被斩弃市,陆炳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夏言后世评价正面,若如此看,这或许算是陆炳执政的污点。

锦衣卫指挥使历任(历任锦衣卫指挥使浮沉录)(3)

陆炳去世后,谥武惠,赠忠诚伯。而早在他在世时,就已先后被封太子太保兼太子太傅、太保兼少傅,成为明朝唯一一个三公兼任三孤的官员,这份荣耀,已说明了一切。

陆炳之后执掌锦衣卫的是朱希忠,朱希忠是靖难功臣朱能的后代,早已袭爵成国公,提督十二团营及五军营,锦衣卫这份工作,对他只是个副业,挂挂名而已。朱希忠最重要的工作是代表皇帝祭拜天地,历事三朝,曾先后六十六次代表皇帝出城祭天,创下记录。

成化—正德—嘉靖朝的锦衣卫指挥使就讲到这里,下篇再讲隆庆、天启、万历年间的指挥使们。

未完待续,本文首发至小院说史(ID:fenyingqingsishui),欢迎共同探讨,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