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伊川县地方方言(洛阳话嬷儿与妈儿)

  洛阳人管自己的母亲叫:妈儿,加了儿化音,大家都认为这样写是对的,可我一直感觉别扭,发音与写出来的字似乎没啥问题,可当老洛阳人把继母叫“妈”的时候,我就更加疑惑了,为啥会这样?如果我们用现代人的理解,无法解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洛阳伊川县地方方言?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洛阳伊川县地方方言(洛阳话嬷儿与妈儿)

洛阳伊川县地方方言

 

洛阳人管自己的母亲叫:妈儿,加了儿化音,大家都认为这样写是对的,可我一直感觉别扭,发音与写出来的字似乎没啥问题,可当老洛阳人把继母叫“妈”的时候,我就更加疑惑了,为啥会这样?如果我们用现代人的理解,无法解析。

妈:形声。字从女,从马,马亦声。“马”指人所骑乘的马。“女”和“马”联合起来表示“让孩子骑背的成年女性”。本义:背负孩子的母亲。说明:农村的母亲们常把孩子固定在背后,这样既方便自己做家务,也方便照顾孩子。而对母亲背上的孩子来说,母亲就好像是自己骑乘的马儿。马儿的主要外形特征就是头、项上有长毛,而母亲的脑后也是长头发。这种外形特征的相似性和骑乘关系的相似性就促成了“妈”字的诞生。“妈”这个汉字一定出现在“六畜”齐备之后,更可能出现在鞍辔被发明之后。仓颉时代已经有了马。黄帝臣属当中已经有了兽医,叫“马师皇”,手里拿着针灸用针为马儿刺穴治病。

“妈”,即妈妈。是对母亲的口语称呼。“妈” 从造字上看,妈是形声字,从女,马声。本义是称呼母亲,重读仍为原义。母亲,简称母,是一种亲属关系的称谓,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广雅·释亲》:妈,母也。《康熙字典》“俗读若马,平声。称母曰妈。” 在历史长河中,“妈妈”这个词的含义经过变化,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妈妈”不是外来词,人类的各种语言中,MAMA的发音总是用来称呼母亲的。在上古汉语中“母”发ma音。

如果不是电视剧《还珠格格》的播出,我也不会再琢磨洛阳人对母亲的称呼,让人痛恨特嚣张的“容嬷嬷”,原来是皇后的奶妈。“嬷嬷”啥意思?就是奶妈。

嬷:【普通话拼音】mó(旧mā),1. 老妇,这店家老嬷装得花簇簇地,将个盒盘盛了礼物,双手捧着,一径到妙观肆中来。--《二刻拍案惊奇》2. 母亲,后来我掌起门户,他嬷便死了。--《花月痕》。3. 乳母:也是里头嬷嬷妈,外头嬷嬷爹的跟着。--《儿女英雄传》。4. 祖母,外祖母,闽南方言,潮州方言,台湾方言,海南方言:嬷/ma2//ma4/,称呼:阿嬷,嬷,嬷嬷。

康熙字典:《字汇》忙果切,音么,俗称母为嬷嬷。俗字。嬷乃妈之转音。

这样查阅后似乎就明白了,洛阳人从古至今习惯把母亲叫:嬷儿,这就不奇怪了,我很倾向这个(嬷儿)称呼,这个写法。写成:妈儿乃现代人不知古代还有这个“嬷”字,竟然也是“妈”的转音,知道了就不会写成“妈儿”来替代啦。

总体来讲:洛阳人对母亲的称呼,写成“嬷儿”或“妈儿”都行吧,只要您能正确发音就行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