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哪条村的荔枝最好吃(一颗荔枝背后的广州)

如果用一种水果代表广州,荔枝或许是最多人的选择。对于不少“老广”来说,荔枝是广州夏天的符号,也是舌尖记忆上的家乡味道。

广州荔枝历史源远流长,南北朝时期有了“荔枝洲”。时至今日,作为超大城市的广州,依旧是广东省荔枝主产区之一,不仅种植面积全省第二,更产出了增城挂绿、糯米糍、尚书怀等名种荔枝。

从化哪条村的荔枝最好吃(一颗荔枝背后的广州)(1)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留下的“满城蕉荔绿荫浓”“增城荔枝妙绝天下”“挂绿为荔枝之最”等篇章、民间流传的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等也积淀成广州的荔枝回忆,造就了厚重独特的荔枝文化。

目前,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已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中国优秀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如今又到一年赏味荔枝的好时节,品尝一颗荔枝,吸引人的不只是甘酸多汁的味蕾享受,更有穿越千年历史的文化韵味。

千年种植

荔枝文化融入历史与生活

提起荔枝,除了令人垂涎的味道,它也可能是最让人联想起古诗词的水果。最有名的荔枝“代言人”,或许是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苏轼,荔枝文化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荔枝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因。“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产于南方却不易保存的特性,让荔枝这一岭南佳果在古代一直以贡品的形象出现。

“广东荔枝历史地位的变迁过程可以形象地表现为U字形。”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副教授赵飞表示,隋唐以前的文献谈及荔枝,大多都离不开岭南这个地域标签;到了唐宋,巴蜀地区、福建的荔枝曾一度独占鳌头;明清之际,广东涌现出了尚书怀、新兴香荔、增城挂绿等名优品种,加上岭南诗坛繁兴,广东成为了全国荔枝文化的中心地域。如今,“世界历史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的说法广为流传。

广州种植荔枝也是源远流长。晋代顾微所著的《广州记》记载:增城县白水山有五距鸟。县北又有搜山,有荔枝树,高八丈,相去五丈而连理。由高八丈古树推算,增城荔枝的栽培历史超过2000年。

此外,苏轼也非常喜爱增城荔枝晚熟品种,并将其赠予友人,《苏轼集》曾记载“增城荔子一篮,附去人驰上。”

从化哪条村的荔枝最好吃(一颗荔枝背后的广州)(2)

“荔枝是广东最有文化影响力和最具地理辨识度的农产品,广州则是岭南地区荔枝文化中心。”在赵飞看来,尽管广东农产品丰富,但在人文积淀上,荔枝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仅广州增城区的荔枝,与之相关的古代诗作在100篇以上,不少是非岭南文人所写。

时至今日,广州已经成为寸土寸金的超大城市,但依旧是广东省荔枝主产区之一。其中缘由,赵飞认为一方面是自然原因,除了气候适宜,也因荔枝树易栽易活,栽种也不占用良田。另一方面是人文原因,超千年的种植让荔枝文化融入人们的生活。据学者研究,增城如今带有“荔”字的地名接近130个。

一方水土与一方人的相互成就下,让荔枝文化成为广州重要的文化标签。2020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公布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的通知》,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网红”频出

种质资源丰富可优中选优

如今,荔枝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特别是荔枝产业的发展、冷链物流的进步,新鲜荔枝省外第二天送达已经不再是难事。随着荔枝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对荔枝不仅要求好吃好看,也要好种好运送。

挑选出适合市场的选择,需要考虑广州荔枝的特性。荔枝主产于南、北纬17°-23°的两条狭长的生态气候带内。而北回归线经过广州,因为偏北对温度、降水造成的影响以及昼夜温差更大,广州荔枝以中晚熟品种为主(占95.7%),口感上少了一丝酸,更多了一抹甜。

如今,广州荔枝的主打品种是桂味、糯米糍、井岗红糯、仙进奉、流溪红荔5大优良品种,其中仙进奉更是后起之秀。

从化哪条村的荔枝最好吃(一颗荔枝背后的广州)(3)

“仙进奉各方面表现不俗,贴合了当今市场的需求。”增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廖美敬说,除了好吃,仙进奉受市场青睐一大原因是没有明显“短板”,比如增城挂绿虽然美名远扬,但种植难度大,而仙进奉种植难度不高,适合广泛种植。再如仙进奉皮厚、不易裂果,不仅适合长距离运输,荔枝鲜味保存时间也更长。

今年广州荔枝受“龙舟水”期间连续降雨影响,全市荔枝产量预计约11.31万吨,比去年12.83万吨减少11.85%。但因为仙进奉整体挂果面积增加、每棵树的结果量增加,仙进奉总体产量却比去年增加,尽管因光合作用不足每颗荔枝的大小比去年略小,但品质保持不变,今年市场价为每斤60至80元。

广州荔枝的独特之处在于总能推出“网红”荔枝品种。如今,“增城挂绿”“增城荔枝(桂味、糯米糍、仙进奉、水晶球)”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古往今来,最流行的荔枝品种一直在变化。

在赵飞看来,增城荔枝农业文化遗产的一大价值就是种质资源,能够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北宋时期,增城荔枝就有100多个品种。如今,增城荔枝的栽培品种也多达71个,基本涵盖广州所有的荔枝品种。历史文献证明,挂绿、尚书怀、水晶球、苎麻子等传统名优品种均原产自增城。

仙进奉崛起正与广州悠久的荔枝历史息息相关,其是基岗村有百年种植史的荔枝品种,一度只剩下两棵嫁接母树。20世纪90年代因为糯米糍名气大,所以曾被村民冒充糯米糍售卖,结果因为“假的好吃”而逐渐走俏市场,市场驱动下如今得以广泛种植。

“一年365天,150天可以吃到仙进奉。”仙进奉荔枝种植带头人陈浩潮表示,目前仙进奉已经种到了广西、云南、海南等地,最早熟、最晚熟的仙进奉前后跨度约150天。此外,仙进奉的标准也已经形成,每颗重约25克、甜度在18至20、焦核率保持在85%至90%等,逐渐走向品牌化。仙进奉也从曾经的2棵母树,发展到全国种植面积近25万亩。

下一个“网红”荔枝品种,或许就“沉睡”在郁郁葱葱的古荔枝园中。

走向世界

建言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长久以来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在赵飞看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强调的是系统性,增城荔枝种植系统的内涵丰富,在生产技术、生物多样性、文化资源等方面都自成体系,值得深入挖掘和利用。比如在生产技术体系方面,增城荔枝就极具地方特色。在建园环节,果农多会把山坡地开垦成梯级,山顶保留原自然生态以防水土流失,下方用石头砌成梯壁,平整的梯田上种植荔枝树和其他果木,这样的设计有效保护了荔枝园的水土和肥力。

古今智慧也多有共鸣之处。如今的荔枝产业强调延长产业链条,其实古人也有想好如何充分利用荔枝园,如幼龄荔枝园多间套作豆类、红薯、蔬菜等农作物,收获后还可犁翻入土增加肥力;成年荔枝园则多发展林下养殖,如放养蜜蜂、林下养鸡、采食荔枝菌,同样体现出系统性的思路。

随着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和现代化运用,增城区正实施推进荔枝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

从化哪条村的荔枝最好吃(一颗荔枝背后的广州)(4)

为发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示范带动作用,增城区正以仙进奉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不断提升经济收益。比如,该产业园引进广州滋蜜堂蜂蜜有限公司,长期带动周边500户以上荔枝蜂农,走出一条集规模经营和养殖、生产、出口一条龙的荔枝蜜产业化发展之路;引进广州皇朝御苑酒店有限公司打造荔枝主题酒店,充分发挥荔枝产业的集聚效应,打造荔枝特色的全产业链闭环。

经济效益之外,也需关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非使用价值。打好荔枝“文化牌”,就需要让大众感受到荔枝发展千百年的记忆。

荔枝博物馆等科普宣传的平台载体需要进一步建设。当下,增城区正精心打造仙村荔枝小镇新乡村示范带,投资3.15亿元规划建设7平方公里的仙村荔枝小镇、荔枝文化博览馆、荔枝农耕文化博览园、交易市场(电商园)及连片仙进奉种植基地等13个子项目,着力构建集荔枝种植、加工、电商物流、研发、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荔枝产业集群。目前,荔枝文化博览馆、荔枝农耕文化博览园、景观大道等项目已基本建成。

“下一步,可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从化、黄埔可以考虑申报国家级遗产。”赵飞建议说,荔枝类农业文化遗产极具中国特色且具有全球影响力,增城未来可联合东莞、茂名等同类遗产地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随着广州荔枝销往全球,广州也应让荔枝遗产在国际上得到应有的位置。

【南方日报记者】傅鹏

【作者】 傅鹏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