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年为什么是兔(卯年说兔)
兔走乌飞,时光飞逝。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生肖之兔始终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其强大的生命力也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意识与观念,从而形成了许多源远流长的文化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到处留有生肖之兔的影子。早在中国封建社会之初的商代,人们就通过对兔的观察了解,创造了兔的象形字。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其甲骨文、篆文描画的正是“兔”的长耳短尾的形象。
由“兔”字派生出的汉字并不多,但都很有特点。
例如,“逸”是一个会意字。兔子跑得快称为“逸”。《说文解字》等书都认为“逸”字表示兔子“善逃”。
这表明,兔子当之无愧的长跑冠军。
于是又有“奔逸”、“逃逸”等词汇。
“冤”字则是替善良的兔子“鸣冤叫屈”的标志。
甲骨文里面有落网的兔子的写法:
《说文解字》解释说:“冤,屈也。”意为兔子在网罗栅栏之下,不能逃脱,只有屈从,不能舒展。引申为冤屈。
于是有“冤枉”、“不白之冤”、“鸣冤”、“申冤”等一系列词语。而兔子居有冤之首。
可见可爱的兔子最值得人们同情。
兔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四,与十二地支中的“卯”相配。
据说,卯时是黑夜将去,月儿将陷没的时刻,而月宫中有玉兔,于是将卯配之以兔。
生肖兔何以在“虎”“龙”之间?
关于生肖有这样一个传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种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结果老鼠给忘了,猫就错过了日期,没有报上。
原本推牛为首,结果老鼠偷偷爬上牛背占了先机,于是老鼠排第一,牛为第二。
虎和龙不服气,被封为山神和海神,排在鼠和牛的后面,这下兔子又不服了,要和龙赛跑,于是兔子就跑到了龙的前面。
人们设想二者比赛并且兔能够取胜大概是基于对于身躯弱小者的同情吧。
比如,北京民间工艺中有一种泥塑“兔儿爷”,绘一兔骑于虎背,想象大胆奇特。
在十二生肖的集体当中,兔子是左右逢源、广结善缘的一位,这也同时体现了人们对于生肖之兔的好感。
兔子善于跳跃,跑得很快,给人可爱的印象,兔子温顺安详,给人以平和吉祥的感受。
兔子在与人类长期的亲密相处中,产生了一系列人文社会属性,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
大家比较熟悉的守株待兔、狡兔三窟、兔死狐悲、兔死狗烹、龟兔赛跑、玉兔捣药等,不仅反映了兔的自然属性,还赋予了兔以人文的特征。
中秋赏月,玉兔寄情
历代古人到了中秋总会感怀后写诗赋词,少不了提到玉兔,词中的“玉兔”指代月亮。
比如:唐代白居易《中秋月》诗中的一句:“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南宋辛弃疾《满江红·中秋》中的一句:“着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
每逢中秋夜,人们常要赏月祭月拜月。
全家老幼团聚在庭院里,分食月饼和西瓜等水果,边吃边赏月,看月亮上的暗影哪个像嫦娥,哪个像玉兔和蟾蜍……
中秋之夜的圆月象征着美满团圆,人们在中秋节分吃月饼和西瓜,是想感染月亮、蟾蜍和玉兔旺盛的生殖力和死而复生的活力。
月亮是团圆的象征,而玉兔又是月亮的象征,玉兔便成了游子与家人沟通的媒介;玉兔在月宫中捣药,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有情人相会之路,玉兔又成了情人之间的媒介。
生肖之兔之所以能够作为媒介,是人们对于肖兔美好形象所汇聚出来的结晶。
月中长生兔
千百年来华夏子孙一直相信月中有兔。那么,兔是如何进入月宫的?月中之兔为何能够长生?
月中之兔的由来就要从兔入月宫说起。
相传后羿射落九日后,在西王母那里求得长生不老药。吃了这种药,人可以升天变为神仙。
有一天,羿外出打猎,他的妻子嫦娥出于好奇,悄悄吞吃了长生不老药,变得身轻如燕,飘飘悠悠升上天空。
临飞之前,嫦娥养的一只小白兔跳到她的怀中。嫦娥抱着白兔,一直飞到月亮上的广寒宫。
飞入月宫的白兔便叫玉兔,它那雪白的毛,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像广寒宫一样,给人以阴柔之美。
在古时,人类的寿命很短,为了维持自身的繁衍,不得不重视自身的生产,因而崇拜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月亮。
兔自身多产,又与能够与死而复生的月亮相联系,被看作月亮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崇拜,启发了人们对自身生殖力和长生的祈求。
玉兔捣的什么药
“玉兔捣药”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传说,然而,玉兔“捣”的是什么?汉乐府诗中有回答:“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
虾蟆就是蟾蜍或青蛙,是与兔同时进入月宫的。
蛙是冬眠动物,冬天在土中僵卧,春天醒来,在先民眼中,这就是死而复生。
蛙又是女性的象征,在原始人眼里,蛙多产的圆腹象征女性子宫,蛙弯曲的双腿类似女性产子姿态,所以女阴又称蛙口,女蜗又称女蛙,越南一些地方供奉的女蜗像就是蛙腿姿势。
在先民的混融与互渗思维中,相似的形状具有相似的功能,因而兔与蛙便在“生育”的基础上联系起来,一起进入月亮,共同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成为月亮的象征。
以“兔”喻理
汉语中以“兔”为题材的熟语往往直接源于汉民族对兔的长期了解与接触,并由此形成了兔文化,它们往往被赋予了超过其物用价值的文化含义。
这些含义大都充满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寄寓了某种精神品质和抽象的事理。
“兔子不吃窝边草——留情(青)”这是表明社会事理和世间情态的熟语,指兔子为了掩护自己,不吃窝旁的草。比喻恶人作案,不犯当地或自己附近的人家,以便于自我保护,也作“兔儿不吃窠边草”。
当然,朴素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什么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因此民间还有另一句:“兔子不吃窝边草,只是未到饥饿时。”
“兔子满山跑,还得回老窝”便是“落叶归根”的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积淀。
“得兔忘蹄”是得失心理失衡的一种表现。
得与失是人们对自身收获成果的评价,也可能是导致人们心理上出现满足感和缺失感的外在表现,还可能关系到人们的幸福感。
重视获得固然可以理解,但如何逐利,如何看待得失也应当去考虑。
因此,利益得失的辩证关系,往往会较多地反映在我们的语言之中,比如“见了兔子才放扈——有利才出征”、“拾柴打兔子——一举两得”、“逮了兔子死了鹰——得不偿失”等等。
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会出现贫富差距,同时可以看到的很尖锐的社会现象。“赤脚人赶兔,着靴人吃肉”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比喻穷人只能出力气,而富人却能享用财富。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利用前人的经验去解决问题,在汉语中,也有许多以“兔”为题材的熟语跟人们的生活经验有关,以此来强调生活经验的重要性。
如“养兔无巧,地干不喂露水草”、“山鸡飞起来好打,兔子跑起来好打”、“想吃鲜鱼就撒网,要吃野兔带箭来”、“家兔抢水喝,雨打南山坡”、“野鸡卧草丛,兔子卧场坎”、“养兔在养毛,毛好价值高”等。
兔作为十二生肖之一,与人类的生命以及美好希望密切相连,它象征着生育、祥和,是圣洁、纯真的代表。
含兔熟语也多有机智、谨慎、拘谨、自炫等文化象征义,同时又蕴藉着一定的哲学道理,值得人们深思,玩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