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克浏览器简洁模式(泥沙俱下后的清流)

夸克浏览器简洁模式(泥沙俱下后的清流)(1)

文 | 阑夕

在技术领域,移动互联网的「Web已死」属于子虚乌有的误读。

比如Google的PWA框架,支持开发者在网页端实现逼近App的体验效果,而下一代操作系统Andromeda OS则提出了将Web应用和Android应用放在一起运行的愿景。

而苹果尽管出于维护App Store的城池利益而在对待Web的态度上显得并不友善,但是Safari的版本迭代依然是历届WWDC的关注焦点之一,其与原生应用的数据互通亦在近年得以实现。

不过,在显性体验方面,Web的感知度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导致移动浏览器的极化现象日益突出,Mozilla的前任CTO甚至引用StatCounter的统计数据,悲观的表示Web开发者不必再为除了Chrome之外的浏览器做兼容性测试了,太浪费时间。

夸克浏览器简洁模式(泥沙俱下后的清流)(2)

这种极简主义或许符合设计趋势,只是能否扭转早被主流喂饱的用户需要,可能尚存疑虑,所以夸克浏览器有些效仿小米早期的用户沟通手段,针对那些比主流更靠前沿的极客人群开办沙龙。

用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的话来说,让用户参与改进产品,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对于产品的情感禀赋:「未来属于能真正理解消费情绪的品牌。」

和可供把玩的硬件产品不同,软件产品的抽象结构更加突出,所以夸克浏览器的活动策划,更加侧重于把有着相同审美情趣的用户聚在一起,行程安排亦非简单的会议宣讲,而是长至两天一夜的游学式互动,各自交换擦出火花的兴奋。

比如评测机构「ZEALER」的部分员工和核心用户就和夸克浏览器有过亲密接触,王自如更是借着「为自己设计一款理想浏览器」的选题,将夸克浏览器解读为重拾简约生活方式的一种自律工具。

如同原研哉所说过的「设计的原点」这个概念:「创造出用着顺手的东西,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并由此感受到喜悦。」

夸克浏览器简洁模式(泥沙俱下后的清流)(3)

另一方面,夸克浏览器在后端开发环节改善Web困境的细节举措,则又露出浏览器主义欲图复兴的艰难和坚持。

就在上周,微信公众平台更新「对所有公众号开放在图文消息中插入全平台已群发文章链接」的规则,这也意味着微信公众帐号的内容可以正式的插入外链,当然,这个外链也是有条件的:它必须是在微信公众平台体系之内的链接。

简而言之,张三可以在文中设置李四已发文章的超链,但是对于非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比如新浪的一篇新闻链接——微信公众平台依然是禁止接入的。

这也呈现出互联网平台所谓「生态」主张的某种伪善,它带有极强的门户之见,同时预先设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推断,这固然可以确保安全闸门的可控性,但委实称不上开放之举。

站在这个角度,移动浏览器的是在提供另一种可能性,它的「安守本分」能够换来放弃对于内容执掌生杀大权的欲望,从而重现那个「浏览即连接」的互联网时代。

所以夸克浏览器在搜索功能里集成了微博、知乎、豆瓣和优酷等站点的结果,在云端同步用户访问不同产品的登录程序,以及追求安静而克制的一站式浏览体验,这都是在提高Web的分量。

作为夸克浏览器顾问的前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亦称这款产品和轻芒有着相似的目的,也就是解决App焦虑症:「用户有权选择无需安装、不占内存、用完即走的主动体验。」

在被用来命名物理学上的基本粒子之前,「夸克」本是一种海鸟叫声的拟声词,科学业界认为它们有着轻盈的共性,于是把旧壶装上新酒。

轻量级的产品语言,则同样日渐具有市场效应,其实微信的「小程序」就已经属于以Web标准为基础进行二次框架创新,而Android的应用商店里「Lite版」愈来愈多,更是佐证了用户的从简要求。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刚刚去世的战略大师、「定位理论」的缔造者杰克·特劳特认为无法躲开「人人满意陷阱」是大部分公司陷入平庸的原因之一,「你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找一匹马骑上去。」

夸克浏览器骑上的那匹马赔率不低,但它疾跑起来的姿态,倒也有种匡弱扶正的不屈势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