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雪花窗花(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儿时住的房大多是木结构的瓦房,低矮屋檐深,土墙瓦房木窗子,窗口小,那唯一能够展现光明的地方便是窗子了,窗子是木工做的小格子框架,不同于寺庙古典精雕细刻的花格,一律整齐的豆腐块,上下两扇窗,分别是18格或24格的小窗格吧,后来进化仿古一些,上面两扇窗,下面改装成玻璃框,一般安装四块或三块大的玻璃,这是热炕上的窗子;地下的也类似仿此造作。这种构造延续了好几十年吧。
窗格子一律要糊麻纸,一年一换,可见麻纸的厉害,这麻纸就是造纸的初级品吧,类似粗糙的宣纸,一尺五见方,虽粗糙不平,也非常有韧性,不易裂,又便宜,所以农家多用,但不够白,麻纸糊窗子,家里显得不太亮,后来有用白有光纸糊窗子的,虽然白了,但一年需两换,因质地比较脆,风吹日晒或震动,容易裂开,于是大家各取所便,想用什么就什么,而麻纸用的普遍。
白生生的窗纸,怎能没有红窗花呢,民间自有文化在,于是从古至今北方地区尤以陕北和山西、内蒙一带的黄土高原地区,贴红窗花,剪纸艺术也就是从此诞生的吧,窗花就是贴在方格子的窗纸上面的。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太阳光透过窗户纸照射进屋里,窗户纸上面的窗花在光线的照射下顿时栩栩如生、鲜艳绽放,给屋里增添无限光彩。
贴窗花,首先要剪窗花,过去农村居住条件差,逢年过节老太太、中年妇女以及大小姑娘便是窗花的剪制能手,她们一到腊月就利用闲暇时间开始剪,我们那时叫“剜花”,确切地应叫“铰花”。
她们所剪的花样大多是上辈流传下来,再用烟熏法一代传一代下来,也有亲戚之间互送或邻里之间交流复制的。记得小时候姐姐和她的同学们用烟熏法烤样品是这样的-----
先拿我们儿时用的石板一块,将白纸(我们那时用书纸的多)喷湿贴在石板上,将借来的剪纸样品压在湿纸上,上面再洒上水,或浸入盛水盆里全湿后迅速拿起来,让剪纸样品完全附在石板上,将石板倾斜流尽水后,拿起,纸面朝下,点燃煤油灯,其上移动熏图案,熏完后将纸从石板上揭下晾干,附着的原样品自动脱落,留下的纸上面留下的便是黑白剪纸熏样, 按窗花原熏样大小裁好,下面衬上红有光纸(一般用折叠的两张,为的是一齐可剪出两张对称的窗花),用纸钉或者针线固定好,然后就可以照样子剪,剪黑留白,剪完后一个(或一对)剪纸窗花就完成了,样品不要丢,或者剪纸时加衬一张白纸与红纸一起剪,也可以留下新样品。
据考证,河北蔚县窗花(剪纸)最有名,曾经有部电影《窗花》就以此为主线,间接宣传推广了蔚县窗花的来历和发展。蔚县“窗花”(剪纸)是全国唯一的一种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种类有戏曲人物,鸟虫鱼兽,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璀璨,把它贴在纸窗上,透过户外阳光的照射,分外五彩缤纷,鲜灵活脱,别具着一种欢快,明朗,清新的情趣。由于窗花是贴在窗户纸上欣赏的,用色特别浓艳,浓重的颜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窗花的特点,而我们贴窗花普通的剪纸是不同于蔚县这种最初的窗花艺术的,贴在窗户上是难以表现彩染窗花的特色的。也有个别户家贴类似彩染窗花的,但技术不可考究了。
当然剪纸更为悠久,自宋代造纸业发达,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刺绣的花样,装饰家居的饰物以及其他领域等应用特别广泛,2009年10月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已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地位非常可观吧。
贴窗花人们一般在腊月二十四打扫宅屋后,从腊月二十五开始糊窗户、贴窗花、家家亮亮堂堂,户户红红火火。
记得老屋贴窗花前,扯窗子,糊窗子,几十个小窗格子,扯和糊都十分的费劲,尤其扯窗户,还得用小刀刮掉陈年旧痕,浆糊老疤,最后用笤帚打扫干净,方可糊新窗。等我们长大后,剪纸兴趣也渐渐减弱,但看到白生生的窗纸上没有窗花总觉得缺少些年味,我也懒得去向邻居小妹讨几张剪纸,于是用小羊毫蘸了几样红蓝重水彩,站在炕上在新糊的几个窗格子上点了几笔简单的梅花之类的花朵,延续了几年,弥补代替窗花,也别具一番情趣。
而今老屋已离我们远去,木格窗亦不复存在,而那些灵动的窗花,随着岁月的流逝,那梦幻般的记忆,至今丝丝缕缕萦绕在梦中和眼前,让我感慨回味逝去的童年,现在我们过年偶尔也买剪纸回来贴在铝合金大玻璃窗上,却再也闻不到过去窗花的味道,但又平添了曾经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激情。
Z
但愿为着下一代、世代继续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去继承传统或创新别样的憧憬吧。
Z
原创发文,版权所有,图片选自360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