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大神的人(成为大神真的不需要高智商)
闲来无事,扯点闲篇。
(一)
一件事上,成为大神,其实没什么秘密,就是熏习而已。
熏习这个词呢,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很长很长的时间,就是说这个过程很长。最近看一篇文章,谈到德鲁克、赖斯等成功人士,说他们都体认到学习一样东西,必须要坚持至少三年以上。比如说学日语,第一年,一定会碰到很多挫折,使你不能坚持下去,但是一旦到三年以上,就会转境界。其实,这就和我们惯常知道的量变导致质变是一个意思。所以说,熏习的第一层意思指的是过程比较长。
大概就是下面这幅图说明的意思。
熏习的第二层意思,就是说必须要专精,一门深入。脑子里面一直有一个总体的疑问,这个疑问必须要比较宏观,比较困难,不是一下子就能回答的那种。然后,找到所有的书籍啦,文章啦,影音材料啦,拜师访友啦等等去钻研,一切不离这一个领域,一切不离那个萦绕不去的问题,直到有一天突然说,我明白啦。
就是这样。
(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特别不喜欢那种所谓博学的人,善巧的人,特别欣赏那种所谓一根筋的笨人。因为我发现,即便你知道得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实际上解决不了任何本质问题,就好像一个穷人,替别人数钱,看起来好像很富有的样子,但是,没有一张人民币是自己的。
记得我曾经和一位同事聊起过,我欣赏“君子讷言敏行”那样的作风,同事的表情是不太首肯。我也知道,在当今“忽悠就是生产力”的时代,这样的所谓君子,简直是自弃于时代。但是,如果你要解决的问题,真的超越“揾一口食”这样的层面,我还是建议,要拙行。
只有一门精专,在一开始选择一条不那么方便的路,坚持下去,就会发现,路越走越宽,而不是越走越多。反之,如果总是选择方便易行,就会相反,产生路越走越多,但是越走越窄的状况。最后空耗光阴,白首浩叹。
就是这样。
(三)
无论是熏习还是拙行,这里面都有一个潜在的关键词,就是等待。个人认为,巴菲特就是修练“等待”成精的。不懂等待的人,总是在做,总是在选择,把人生过成了一个“钟摆型”的结构。钟摆型结构的人,自己做的事情抵消了自己做的事情,搞得非常疲惫,回头一看,还在原地。
懂得等待的人,是河床型的结构,虽然有曲折,但是大方向是正确的。因此,回头一看,已经离开原地很远了。巴菲特一生,也就做了二十几次投资吧,(普通炒股的人一年都不只二十几次吧?),但就是这二十几次投资,使他成为了首富。请问,在二十几次投资的中间,他在做什么?毫无疑问,在等待。
其间有没有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压力,肯定有,最明显的就是九十年代科技股热潮,当时老巴怎么做的?硬抗过去了。像老巴这种具有如此高的“等商”(我发明的词,与智商类似)的人,不成功是不可能的。
就是这样。
(四)
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就是不能等呢?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让他做事情可以,但是让他绝对地空闲下来,就是不行,好像不做点什么,就对不起自己似的,就没价值感似的。即使身体闲下来,脑子也闲不下来,东想西想,妄念纷飞,不是过去,就是未来,白日梦做个不停。
现在流行说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据说比较容易平衡和幸福。说得容易,怎么活在当下?脑子里妄念纷飞,攀缘相续,如何享受当下的清明与空旷?
所以,活在当下不是一种起因,而是一种成就之后的结果。怎么成就?当然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巨人的工具》中采访的大牛约1/3都有每天练习冥想。另外,培养完完全全的知足之心,不妄加评论之心,也是有帮助的。
就是这样。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