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每个人的结局都好惨(半生缘男主的感情观)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对人性的洞察、与对爱情的悲观,使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带有悲剧色彩。张爱玲尤擅长描写女性的悲剧,而女性的悲剧,离不开男性的推波助澜。

《半生缘》女主顾曼桢与男主沈世钧从相恋到分开,只发生了一次争吵,而恰是这一次争吵使二人赌气分开。大多人将二人的分手怪罪于沈世钧的懦弱,但在亲密关系中懦弱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是其家庭模式对他潜移默化地负面影响,他不过是在重蹈父母覆辙。

我从父母婚姻失败感、被动攻击式愤怒、旧时代阶级思想等方面分析世钧在此次争吵中暴露的的软弱与残忍,揭示张爱玲隐藏的暗示:世钧从未对与曼桢的感情抱有信心,及以世钧为例如何发现身上的习得行为,从而避免重蹈覆辙。

半生缘每个人的结局都好惨(半生缘男主的感情观)(1)

《半生缘》(2017年版本)剧照

这次吵架是在世钧的父亲猜测曼桢的姐姐是他曾相熟的舞女后,父亲认为在这样家庭里出生的孩子,早晚都会去做舞女的。因此,父亲并不喜欢顾曼桢。本想对父母坦承自己与曼桢关系的世钧,既愤怒又难过,他并没有承认自己的恋情。

沈世钧回到上海后立刻找到曼桢,同她说自己父亲认识她姐姐,而他告诉母亲曼桢没有姐姐。他想把这件事情隐瞒下去。

曼桢不以为意,希望世钧将姐姐目前已婚并且有钱的事情讲给他父亲,这样他爸爸也许不会很固执了,并且事情是瞒不住的,只要来家里弄堂一问就知道了。

早有准备的世钧拿出自己在上海攒下的钱,希望曼桢一家搬家。曼桢认为世钧应该拿出点勇气来,世钧默不作声了一段时间后对曼桢说,她一定觉得自己软弱,对他很灰心。

曼桢问他,希望他诚恳回答以后会不会从家里出来做事,她觉得世钧应该不甘心一辈子待在家里,像他父亲一样。

世钧认为曼桢看不起自己的父亲,为自己父亲辩解说他只是脑筋旧些。

曼桢情绪激烈地接话道,是世钧看不起自己姐姐,要说不道德,她不知道可舞女与客人谁更不道德!曼桢摘下世钧送她的戒指,说倒也不必为这事发愁。世钧看着她紧张苍白的面色,自己的脸色也变了,将戒指丢进纸篓里,离开了。

半生缘每个人的结局都好惨(半生缘男主的感情观)(2)

《半生缘》(2003年版本)

再相爱的人都逃不过人性,张爱玲将她对人性的理解融进男女主的对话中,读者遗憾的是两人的吵架以分手告终,而在张爱玲眼中即使后来世钧没有误会曼桢结婚,二人的爱情亦不会有完满的结局。

为何相爱却逃不过悲剧的结束?张爱玲将原因早已说明。“我们看不惯父母的做法,却注定要重蹈覆辙”,世钧的懦弱失败感、被动攻击、以及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旧思想皆源自原生家庭的影响。

01.忍让妥协维持婚姻是母亲失败感的源头,亦造就了世钧柔软懦弱的性格,成为他恋爱开始与结束的原因。

世钧父母的婚姻并不幸福,父亲只提供母子生活费,人却住姨太太处。对于父亲的行为,母亲虽气愤,但无可奈何,这段婚姻带给世钧母亲深深的失败感。在母亲的潜移默化下,世钧为人温柔不惹事,亦惧事,和母亲一般习惯忍让与妥协。

此性格对世钧恋爱的影响显而易见。世钧通过好友叔惠认识了曼桢,曼桢没有将自己复杂的家庭讲给叔惠听,反而告诉了没见几次面的世钧。世钧柔软包容的性格使曼桢感到踏实。

经上文描述:拿不出勇气的世钧令曼桢难过,赌气提出分手,我们可以看到世钧这种性格负面的地方,即遇事逃避。他想到的办法是隐瞒与令所爱之人受委屈。

半生缘每个人的结局都好惨(半生缘男主的感情观)(3)

一个事事温柔的男人,往往是一个老好人。他们既想维护父母一方,又不想失去爱人一方,容易摇摆失去自己对事情的判断,也不能做出基于自己本身价值观上“正确”的决定。想摆脱父母相处模式的世钧,遗憾地在恋爱中复制了母亲一方的“模式精髓”。

02.习得被动攻击,沈世钧以沉默表达愤怒,激起曼桢的委屈与焦躁。

愤怒是人类常见的情绪,在亲密关系中愤怒成为达成目的的手段。每个人愤怒时的表现不同,有直接发怒的攻击型,亦有如沈世钧般沉默寡言的冷战型,即被动攻击。

世钧不作声,他好像是在桌上看报。

世钧又是半天不作声。

他唯有一言不发,默默地坐在那里。那苦痛的沉默一直延长下去。

沈世钧如此脾气离不开母亲的熏染。母亲在婚姻中处于弱势地位,强烈的不安感与失败感自然令她感到愤怒,可沈父不在身边,她无法直接面对怒气的源头,所以她的愤怒大多是一个人的惆怅,沈世钧和母亲相处多年,渐渐养成气愤时一言不发的隐忍习惯。

半生缘每个人的结局都好惨(半生缘男主的感情观)(4)

郑元畅版沈世钧

在世钧的被动攻击下,曼桢得不到回应,委屈与焦躁下做出冲动的分手决定。从父母婚姻中,便已看出被动攻击的杀伤力,父母之间的感情总归是他们二人的事,再亲密的身份都无法替他们做决定,但我们可以为自己做决定, 避免愤怒的攻击,尝试用沟通与道歉、致谢开辟出我们自己的爱情模式。

03.母亲猜忌父亲,世钧猜忌曼桢,致使错失解救爱人、挽救感情的唯一机会

失败感导致愤怒,愤怒又增强失败感。在这个负向循环中猜忌不可避免地发生。在沈世军父亲生病后,他的母亲每日猜测父亲的行为,怀疑沈父要将大部分的家产留给姨太太。

沈世钧在与曼桢相爱的过程中,他也会不断猜忌曼桢的行为,甚至怀疑曼桢对他的忠贞。在与曼桢吵架的过程中,他还在猜测曼桢是否会想起豫瑾:

他的心里想:“你一定懊悔了。你这时候想起豫瑾来,一定觉得懊悔了。”他的脑子里突然充满了豫瑾,曼桢可是一点也不知道。

正是这份沈世钧对曼桢的猜忌怀疑之心使他们彻底分开。在曼桢后来被姐姐曼璐囚禁的时候,沈世钧找不到曼桢,心里下意识想到的便是曼桢与豫瑾结婚了,从而去曼璐家询问曼桢在哪里时,便为曼璐找好了曼桢消失的理由,因为不信任曼桢,明明可发现曼璐的马脚,却错过救出曼桢的机会。

而处于被囚禁境地、受到肉体与精神伤害的曼桢,从不怀疑沈世钧,一直坚定地等沈世钧前来救她。

半生缘每个人的结局都好惨(半生缘男主的感情观)(5)

林心如版顾曼桢

猜忌与不安全感相互呼应,而猜忌这种潜意识的行为是不基于恋爱的浓度与状态的,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对于常有猜忌情绪的人,他们不会把自己的怀疑,摆在明面上去证明,只会偷偷的心绪不宁。明明问出口,就会得到答案,却偏偏让感情在自己心里出现裂痕。猜忌对亲密关系的影响可见一斑。

因父亲住在姨太太那里,所以父亲与世钧不常来往,但父亲对他影响绝对不比母亲弱。父亲影响的是他的思维:

她说:“我并没有觉得灰心,不过我很希望你告诉我实话,你究竟想不想出来做事了?我想你不见得就甘心在家里待着,过一辈子,像你父亲一样。”

曼桢是一位智慧的女性。在亲密关系中,她了解沈世钧,甚至比沈世钧更了解他自己。在上述问题中,她一针见血地指出沈世钧潜意识的想法。而这是沈诗钧,隐藏在内心深处,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事情。

04.离家并非为寻求独立,而是躲避糟糕的家庭气氛。享受声誉带来的便利是本性,世钧归家是必然。

他对于人情世故也不大熟悉,在上海的时候就吃亏在这一点上,所以他在厂里的人缘并不怎么好,他也常为了这一点而烦恼着。但是在这里,因为他是沈某人的儿子,大家都捧着他,办起事来特别觉得顺手,心里自然也很痛快。

沈家少爷是父亲带给他的身份,这是以前与父亲不常来往的沈世钧钧感受不到的。在父亲生病,他为父亲做事时,他才感受到以前瞧不起的身份给他带来了多大的便利与虚荣。

因此在母亲稍微地劝说下,他没有与曼桢商量,亦不敢告诉曼桢,便立刻辞掉上海的工作。而这本就是他的心之所向:与他的父亲一样,安安稳稳地在家里过一生。

用现在的话讲,在曼桢面前,他的人设翻车了。所以他越发猜忌,在吵架中便怀疑曼桢对他辞职一事,感到失望。

半生缘每个人的结局都好惨(半生缘男主的感情观)(6)

《半生缘》1997年版本

与曾向曼桢许诺的人生规划路线不同,并不是父亲给他带来最大的问题。深陷爱情的沈世钧直到与不喜欢的人翠芝结婚之后,才敢触碰自己内心深处的可怕想法:

05.对婚姻保有旧时代阶级思想,不看好与曼桢的爱情,使放弃成为解脱

世钧是富家子弟,而曼桢不仅家境贫穷,还有一个做妓女的姐姐,若不是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根本不会有交集。根深蒂固的旧时代阶级思想是他与曼桢分开最根本的原因,这是父亲带给他的最深远、最不愿承认、最难改变的想法。

婚后,沈世钧回想与曼桢在一起时关于结婚的幻想,永远都是飘渺的,没有一件事情能够落下地来,而与翠芝结婚,婚后要住什么样的房子,买什么样式的家具,墙壁漆什么颜色,一切都是具体有形的。

因为从一开始他便觉得和曼桢的婚姻是几乎不能成功的事情,所以他才会有虚幻飘渺的感觉,这对深爱她的曼桢,将他视为信念的曼桢过于残忍了。本质上不相信与曼桢的爱情会有结果,所以他猜疑犹豫不决,想出隐瞒的办法,拉着曼桢一起妥协。

如果说吵架中曼桢先赌气提出分手,不如说是世钧在心底里从未对这段感情抱有期待。所以他分手后,便可随便结婚,甚至与一直以来不喜欢的翠芝结婚。因为这才是他心底里,为自己想象的婚姻与生活。借他十多年后与叔惠相见时说的话:“人生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吗?”

半生缘每个人的结局都好惨(半生缘男主的感情观)(7)

顾曼桢与沈世钧

张爱玲擅写女性悲剧,她营造的悲凉在每一个细节里。她将万般不如意的人生给了曼桢,将唯一值得他回味的爱情戳破。沈世钧无法摆脱父母给他的负面影响,他便无法与喜欢的人相守,留得一生的遗憾与惘然。

无论和怎样的人在一起,我们都能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很难摆脱这种负面影响,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知道到底是哪里我们和父母相似。

安稳无事时很难发现负面的相似度,而当情绪变化上时,这种“原来如此”的感觉才会显现,我们可以以情侣间的生气吵架为例,找到“我们之所以这样”的源头。

第一步:下面几个问题可以帮我们走出困惑:

1.我爸生气的时候,会____(例如,大吼大叫、发脾气、退避三舍、被动攻击等)。

2.火冒三丈的时候,他可能感到____(例如,受伤、一无是处、没有人爱、无助、无力、失败等)。

3.我妈生气的时候,会____。

4.火冒三丈的时候,她可能感觉到____。

5.我生气的时候,表现得就像我的____。

6.我的伴侣生气的时候,表现得就像我的____。

7.我爸用____(例如,逃避、指责、批评、疏远、争论等)来应对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8.我妈用____来应对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9.发生冲突的时候,我表现得就像我的____。

10.发生冲突的时候,我的恋人表现得就像我的____。

以世钧为例,沈父生气的时候会发脾气,他可能感到受伤、无助、失败,沈母生气的时候,会退避三舍,被动攻击。她可能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人爱、无力、失败。世钧生气的时候表现得像他妈妈。爸爸用批评争论应对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妈妈用逃避疏远应对关系中的问题。发生冲突时,我表现得像我妈妈,曼桢表现得像他爸爸。

半生缘每个人的结局都好惨(半生缘男主的感情观)(8)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帮你理解父母彼此的做法,你对他们的做法不满的时候,他们自己也很不开心,但不知道怎么直面自己的感受。你越能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越能直面自己的情绪,就越容易改变从父母那里继承的“习得行为”。

若想改变这种习惯行为,还要从与父母关系中根源性的问题开始解决。

我们开始第二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下问题:

1.我和爸爸的关系中最难处理的地方是他___(具体描述他的哪些做法或态度是你觉得最难处理的,或是处理起来感觉不舒服的)。

2.这深深地影响了我,直到今天,我在亲密关系中还是不能___。

3.我和妈妈的关系中最难处理的地方是她___(具体描述她的哪些做法或态度是你觉得最难处理的,或是处理起来感觉不舒服的)。

4.这深深地影响了我,直到今天,我在亲密关系中还是不能___。

5.我这么做的时候,我可能感觉到___。

6.我这么做的时候,恋人可能感觉到___。

通过以上方式我们找到了自己恋爱中出现的许多问题的根源,马薇薇曾说“当我是儿女时,我想做最好的儿女,当我是父母时,我想做最好的父母”所以当子女的不要再要求父母更多了,人无完人,父母也有难为情的时候。

半生缘每个人的结局都好惨(半生缘男主的感情观)(9)

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中写道:

如果你不去批判他们,允许他们做真实的自己(考虑到当时的情况,他们已经尽力了),他们犯下的唯一“错误”就是,因为遭受了太多痛苦,有时候无法给你爱。如果你为此批评他们,就会不愿意付出爱,也就会变成你看不惯的那种人。

找到原因后,若沉浸于错误的归属,便会成为“你不喜欢的人”。找到问题归属是为了便于改正,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批判上。

父母作为我们生命中最亲密的人,他们给我们的影响如影随形。他们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爱,也顺带把自己在爱情婚姻中的情绪传给了我们。

我们震惊地发现,自己某些行为正是父母令我们看不惯的做法,发现之时正是改变之时。对父母的不满不该成为我们的背负,反而是汲取经验的源泉。不让父母的问题成为我们的错误,这是每个成年人面对爱情、生活该有的态度。

世钧与曼桢的爱情已成悲剧,我们的爱情不可重蹈覆辙。


作者:牙子的牙啊

读书看剧云吸猫,一个努力做酷女孩的乐观废柴。欢迎你来和她玩耍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