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直接影响孩子的三观 三观正的父母都把孩子当

有料的育儿干货、有趣的绘本故事

点击天空树,与一群妈妈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父母直接影响孩子的三观 三观正的父母都把孩子当(1)

文 | 小树妈妈

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Chapter 01

跟一个朋友闲聊,她提起跟她家7岁儿子的一场争吵。

孩子爷爷来家里过年,教了孩子一首比较长的诗,那天她一从外面回来,孩子就兴致勃勃给全家人背诵。

其中有一句诗孩子背错了,她就给指了出来。

父母直接影响孩子的三观 三观正的父母都把孩子当(2)

图片来源:电影《如父如子》

可孩子就是不肯承认自己背错了,非说爷爷就是这样教的,自己那么背也是对的。

错误比较明显,加上从孩子爷爷的表情,也能推断出是孩子在说谎,朋友就手机上找到这首诗的原句给孩子看,跟儿子说:

“你明明就错了,认个错就完了,干嘛死不承认,强词夺理。”

孩子还是不认错说:“这只是小事而已”。

朋友也急了:

“背错诗这点小事你都不承认,大事儿你更不会承认了……”

孩子还是较劲:

“我就是没错。”

然后低头有点赌气的样子,不肯说话。

她看儿子这样,她的火气也上来了……最后这场争执,以孩子爸爸劝服孩子给妈妈道歉告终。

不过,孩子明显还是失落了好久。朋友也被气得不轻。那天剩下的时间,孩子都粘着爷爷玩,没粘她这个妈妈。

Chapter 02

听完这个事儿,感觉这母子俩都挺委屈的。

妈妈肯定是为了孩子好,担心孩子的小错不指出来,以后会继续错。

而且她一心想教会孩子的是,犯错只是小问题,不该找借口掩饰问题,勇于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

孩子呢,也不容易。

大过年的好不容易学了首诗,就想在爸妈面前卖弄卖弄新知识,希望被称赞表扬。

结果就因为出了个错,被妈妈指出来了,当着全家有点下不来台。

父母直接影响孩子的三观 三观正的父母都把孩子当(3)

图片来源:电影《如父如子》

孩子本身就心里脆弱,尚未成熟,被批评马上就感觉自己被全盘否定了,心里就有了满满的挫败感,想通过反驳来为自己辩护。

然而越是想辩护越是弄得糟糕,被贴上了说谎的标签不说,最后还是得乖乖给妈妈道歉。

很难说清楚,这个事情里到底是谁更不容易。

生活中这样的事儿其实挺多的,父母一片好心,可孩子却“不听话、不配合、不沟通”。

很多父母说这是孩子叛逆,跟孩子生气。

可静下心来想想,这也许是双方的问题。

我们常常容易犯的错,就是会把最好的一面留给同事、客人、朋友甚至陌生人,却毫无顾忌的对最亲近的人发脾气、泼冷水。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朋友听的不是自己儿子背诗,而是听来家中作客的其他小朋友背诗,还会用如此较真这一处错误吗?

爱,是有表达技巧和表达方法的。有时候对待亲近的人,也应该有对“客人”的那种心态:顾及对方的面子和感受,在沟通的时候把“直肠子”拐个弯。

父母在心智上明显的胜过孩子,我们先去做一些调整和改变,也许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Chapter 03

很认同一位一线老教师说的一个观点:

教育的本质其实是“关系”。

“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好,父母之间的关系好,孩子跟孩子的关系好,孩子跟老师的关系好,他以后是不会过不好的。”

孩子只会听从他们喜欢的、信任的、认可的人的话。

父母直接影响孩子的三观 三观正的父母都把孩子当(4)

图片来源:电视剧《继母与女儿的蓝调》

如果父母不能得到孩子们的喜欢、信任和认可,一味想用自己的权威来让孩子“听话”,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下面这些小技巧,朋友们可以在生活中马上试试看,对跟孩子搞好关系很有用。

01

拐着弯说“批评”顾忌孩子的面子问题

该多表扬孩子,是越来越多父母都认同的观点。

其实有时候我们要指出孩子的问题,批评孩子的时候,也可以从表扬那里拐个弯,来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比如朋友家孩子背古诗这件事,如果朋友能婉转点,可能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孩子背完古诗,她可以先带头给孩子鼓掌,说孩子背得很好。

父母直接影响孩子的三观 三观正的父母都把孩子当(5)

图片来源:电视剧《丧失名字的女神》

再告诉孩子:

“宝贝,你背得这么多,基本都是对的呢!只有一句,妈妈听出一点点问题。”

当孩子问是什么问题的时候,可以提醒孩子诗词的前后句子,让孩子自己说出那句诗来。

如果对了,就夸奖孩子自己想到了正确的诗句。如果孩子还是背错,就再教孩子一遍正确的句子。

这样一来,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到了满足,逆反情绪就会下降不少。

02

拐着弯说“不可以”跟孩子建立统一战线

生活中最常见的亲子冲突,就是孩子想做什么事儿,而父母反对。

为了避免这种冲突,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跟孩子对话。

能答应的,当然就尽快答应。

不能答应的,用比较柔和的方式表现出来。

比如可以用“可以”来表达“不可以”。

我们需要马上出门,而孩子还在问:

“可不可以让我看完这集动画片”

如果我们说“不行”就显得比较强势。

父母直接影响孩子的三观 三观正的父母都把孩子当(6)

图片来源:电视剧《继母与女儿的蓝调》

但如果我们换成:

“可以啊,等我们一回来,你就可以接着看。”

就显得柔和很多。

比如可以用反问句来表达“不可以”

孩子说要看电视。但作业没写完。

我们可以问孩子:

“你写完作业了吗?我们是怎么约定的呢?”

孩子反抗情绪肯定比你说:

“不行,作业没写完,不准看电视”要低很多。

03

拐着弯“管教”懂得抓大放小和适当放手

我侄女在家话就比较少,属于不太跟父母沟通的孩子。

过年期间我问过她为什么在外面挺活泼,回家就“蔫了”,她的回答我挺意外的。

她的意思是不多说话完全是为了这个家的和谐。

侄女还给我举了一个很小例子,昨天嫂子问她晚上想吃什么,随口说想吃豆角,感觉过年这几天吃得太油腻了,就加了一句“豆角里面别放肉”。

然后就被一顿唠叨:

“豆角不放肉怎么会好吃,你这么挑食脑力能跟得上去吗?你得多吃点肉才行。”

接着又被唠叨:

“你不想吃肉是不是想减肥?你现在可是一点都不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减什么肥。”

结果当天餐桌上的菜是排骨炖豆角。排骨多,豆角少。

父母直接影响孩子的三观 三观正的父母都把孩子当(7)

图片来源:电视剧《继母与女儿的蓝调》

侄女跟我分析:

“姑姑,你看,我说了我自己的意思,我爸妈也听不进去,他们俩还会不开心,会一直说我,念叨我,我挨批,我也不好受,全家都生气。”

“要是我少说几句话,他们就不会继续念叨,也落得耳根清净。”

我几乎被侄女算得这笔账说服了:

不沟通,只是她一个人不高兴。

沟通的话,注定被父母反驳,是全家人都不高兴。

那孩子肯定选择不沟通。

很多家庭可能都是这样,父母总是担心孩子,管得多少有点多了,孩子被唠叨得烦了,索性“无视”父母,采用不配合、不沟通的方式消极反抗。

我们想孩子更好的心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能适当收束一点,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和空间,亲子关系会更和谐。

Chapter 04

作家莫言有段话是这样说的:

“我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

因为我认为敢于最早举起‘反叛大旗’的孩子,

必定是治世英雄的雏鸟。

父母仅仅会爱并不及格,

因为母鸡也会爱,

何况最真挚的爱的另一面往往是最苛虐的酷政。

父母必须接受训练,具有相当的质量才行。”

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父母直接影响孩子的三观 三观正的父母都把孩子当(8)

图片来源:电视剧《丧失名字的女神》

爱说“不”、爱顶嘴、爱冷战这些问题,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一个孩子身上。

我们身为孩子的父母,与其去想怎么样说服孩子,压制孩子,不如去改变自己,去适应孩子。

只有我们陪孩子一起成长,孩子才最终会成为懂得爱人,也懂得自爱的人。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好看”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即可收听下方全部音频

父母直接影响孩子的三观 三观正的父母都把孩子当(9)

- 小学生必背唐诗解读 -

李白《送友人》

杜牧《江南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白居易《池上》

杜牧《清明》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贾岛《寻隐者不遇》

王翰《凉州词》

柳宗元《江雪》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刘禹锡《乌衣巷》

……

- 英文有声绘本 -

棕熊,你看到了什么?《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别让鸽子开巴士《Don't 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

大卫不可以《No,David》

好饿的毛毛虫《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

你是我妈妈吗《Are You My Mother?》

野兽出没的地方《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五个小南瓜《Five Little Pumpkins》

…………

- 中文有声绘本 -

《接着,春天来了》

《蒲公英小猪》

《第四只狐狸》

《小乔逃跑了》

《白色的小猫头鹰》

《月亮跟着我们走》

《谁说乌鸦不会唱歌》

《鼹鼠和雪人》

《孵不出来的小鸡》

…………

上千部儿童有声绘本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