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76课(说文解字第674课为什么)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自”部汉字,“自”部包括两个汉字:“自、[邊无辵]”,其中“自”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邊无辵]”是生僻字。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自”。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自。读zì。《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自,鼻也。象鼻形。”象形字。本义是鼻,呼吸和嗅觉器官。

看一下字形演变:

说文解字第76课(说文解字第674课为什么)(1)

(自的字形演变)

“自”的甲骨文就是鼻子的象形,鼻梁、鼻翅、皱纹一应俱全。为什么先人为什么会选择鼻子这个象形来代表“自”这个意义呢。因为先人们发现,人们在说到自我时,常指着自己的鼻子。后来,“自”成了“自己”的“自”,于是,又另造了一个形声字“鼻”表示鼻子,很显然,“自”、“鼻”为古今字。

说文解字第76课(说文解字第674课为什么)(2)

(指着自己的鼻子的孩童)

“自”的本义鼻子在现代汉语已基本不用,但本义之外,“自”还有很多用法:

(1)始;开头。前面我们的课程中《说文解字·王部》:“皇,大也。从自、王。自,始也。”用的就是“自”的这个意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之通训当为始。”《韩非子·心度》:“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所以,法令是称王天下的根本,刑罚是爱护民众的开始。

(2)代词。表示第一人称,相当于“自己”、“本身”。如:自爱;自给自足;自以为是。《集韵·至韵》:“自,己也。”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说文解字第76课(说文解字第674课为什么)(3)

(白居易《琵琶行》诗意图)

(3)用。《广韵·玉韵》:“自,用也。”《书·康诰》:“凡民自得罪。”凡是人因用(有)罪。《诗·大雅·緜》:“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周人最早得发祥,用的是沮水漆水旁边的土地。

(4)副词。用法有四:

[1]本是;本来。《乐府诗集·焦仲卿妻》:“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2]另自。《词铨》卷六:“自,今言’另自’、‘别自’。”《汉书·张汤传附张安世》:“上曰:‘吾自为掖庭令,非为将军也。’安世乃止,不敢复言。”皇上说:“我本来是赏给掖庭令的,不是给将军的。”安世这才停止,不敢再说什么。

[3]自然地,不借助外物。《老子》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百姓自然就会走上正道。

说文解字第76课(说文解字第674课为什么)(4)

(提倡道法自然的老子)

[4]仍旧;依然。唐王勃《滕王阁》:“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说文解字第76课(说文解字第674课为什么)(5)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5)介词。表示时间或方位的由始。相当于“从”、“由”。《玉篇·自部》:“自,由也。”《广韵·至韵》:“自,从也。”《红楼梦》第二回:“我自革职以来,这两年遍游各省。”

(6)连词。用法有四:

[1]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史记·孝文本纪》:“二者之咎,皆自于朕之德薄而不能远达也。”这两种过错,都是因为我缺少道德,不能使德泽流布远方。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若”。多与表示否定的词“非”、“不”连用。《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如果不是圣人,外部安定,内部必然还有忧患。

[3]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即使”。《史记·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即使也备不齐一辆四匹同样颜色的马驾车,大将丞相有的乘坐牛车。

[4]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可是”。苏轼《江城子·记梦》:“不思量,自难忘。”强忍不去思念,可是终究难以忘怀。

说文解字第76课(说文解字第674课为什么)(6)

(不思量,自难忘)

自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76课(说文解字第674课为什么)(7)

(自的小篆写法)

2、[邊无辵](GB字库无此字,只能描述字形)。读miá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宫不见也。阙。”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宀宀不见也。”当依段注。许慎没有确认它的造字法,即形和音都“阙”。本义是细密不见。

谢彦华《说文闻载》:“[邊无辵]即籩之古文,象籩形,籩行而[邊无辵]废。最初象形文,遂成不知。盖阙。”也就是说,[邊无辵]最初是象形字。后来成了籩,而本字[邊无辵]不用了,于是不知道造字之法了。此说可信。可以看一下籩的样子,如图:

说文解字第76课(说文解字第674课为什么)(8)

(籩的样子)

看,装在里面的东西当然因为籩的细密,根本看不见。因此,[邊无辵]的本义就是细密不见,或者简单地说,就是不见。《玉篇·自部》:“[邊无辵],不见也。”

此外,[邊无辵]还指看远处的样子。《广韵·仙韵》:“[邊无辵],视远之貌。”

再有,当[邊无辵]用同“籩”时,读biān音。《字汇补·自部》:“[邊无辵],籀文籩字。”

[邊无辵]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76课(说文解字第674课为什么)(9)

([邊无辵]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674,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