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电影流行30年的秘密)

众所周知,电影《侏罗纪公园》和后来环球影城开发的侏罗纪主题乐园是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杰作。

但实际上整个“侏罗纪系列”的想法和原作,源于一位叫迈克尔·克莱顿的作家、电影人、医学博士和技术专家。

从这个人众多的头衔就能看出,他是一位学识渊博、横跨多个领域的杂家。

经典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电影流行30年的秘密)(1)

作家迈克尔·克莱顿

迈克尔·克莱顿年轻时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先读的文学,后转攻考古人类学,博士时又转到医学专业,最终以医学博士在哈佛毕业。

但迈克尔·克莱顿其实很讨厌医学,一直立志想成为一名作家。不过他的这些科技和医学教育背景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医学博士毕业后迈克尔·克莱顿便开始专职写作,作品多以人类对技术利用的失败和生物技术灾难为主题。

比如近些年大热的美剧《西部世界》,其实也源于他的剧本,他还亲自执导了电影版的《西部世界》。

经典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电影流行30年的秘密)(2)

经典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电影流行30年的秘密)(3)

迈克尔·克莱顿亲自编剧并导演的电影《西部世界》

这部1973年的电影还是影史上第一部使用CGI技术的剧情长片。

可见迈克尔·克莱顿不仅是一位脑洞大开的作家,还能在真正的技术实践领域有所突破,创造力惊人。

实际上《侏罗纪公园》只是他众多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小说之一。

恐龙和基因技术一直是迈克尔·克莱顿的兴趣。

他在1983年构思了一个剧本,最初的想法是一个大学研究生渴望复活恐龙,后来又改为黑心资本家欲望难填,想借复活恐龙建立主题乐园牟利,但最终失败的故事。

小说《侏罗纪公园》融合了基因工程、古生物学、混沌理论和对娱乐资本的批判等思想,就像一部当代的《科学怪人》和普罗米修斯与潘多拉式的隐喻。

经典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电影流行30年的秘密)(4)

《侏罗纪公园》小说和续作《失落的世界》

在影视创作和改编工作中,迈克尔·克莱顿结识了斯皮尔伯格。

1989年两人一起讨论把迈克尔·克莱顿的另一部小说《急诊室的故事》改编成剧,期间斯皮尔伯格和他闲聊,问起他正在写什么故事。

迈克尔·克莱顿就把还未出版的《侏罗纪公园》给斯皮尔伯格透露了一下。

这个故事让斯皮尔伯格眼前一亮,因为他自己本身也是恐龙迷,而且斯皮尔伯格认为把恐龙搬上大银幕潜力无限,如果能让观众在电影院看到逼真的恐龙,而不再是博物馆的化石骨架,绝对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

经典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电影流行30年的秘密)(5)

斯皮尔伯格和迈克尔·克莱顿(右后)在片场

当然,察觉出这个IP潜力的不止斯皮尔伯格一人,在《侏罗纪公园》小说出版前,就有4家电影公司参与了改编权的竞标。

包括华纳兄弟联合导演蒂姆·波顿,哥伦比亚影业联合《超人》的导演理查德·唐纳,以及二十世纪福克斯联合电影人乔·丹特,还有环球影业联合斯皮尔伯格。

结果还是环球和斯皮尔伯格胜出。

有一种说法是,之所以环球能拿下《侏罗纪公园》的版权,优势在于它拥有自己的主题乐园“环球影城”,这个IP在环球手里不仅能改编成电影,还可以开发成游乐项目,使IP价值最大化、持续化。

经典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电影流行30年的秘密)(6)

“侏罗纪公园”至今仍然是环球影城最受游客追捧的项目之一

环球拥有自己的主题乐园正好也和迈克尔·克莱顿书中的内容吻合,因为他在书中就批判了一个“暗黑版的沃尔特·迪士尼”——一个奸商凌驾于造物主之上,利用基因技术复活恐龙,并把它们放置在主题公园作为获利工具。

迈克尔·克莱顿原著的这些思想也渗透进后来的续集中,不过因为电影时长所限,实际上《侏罗纪公园》的剧情只涉及原著10%-20%的内容。

例如书中详细解释了如何从蚊子血里提取恐龙的DNA,如何进行基因重组克隆等技术。

但在电影中,斯皮尔伯格用了一段动画代替了原著中那些艰深的技术名词,通俗易懂。

经典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电影流行30年的秘密)(7)

在环球和斯皮尔伯格竞得《侏罗纪公园》的改编权后,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

这个难题也是电影从发明到现在始终存在的终极问题,就是观众明知道电影是假的,但如何让他们信以为真。

比如最早卢米埃兄弟在咖啡馆放映《火车进站》,吓跑了从未看过电影的观众,再如最有影响力的早期怪兽电影《金刚》是用模型拍的,但观众依然会害怕。

所以如何在大银幕上创造出令人信服的恐龙,如何让观众觉得恐龙逼真,是斯皮尔伯格团队必须解决的问题。

经典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电影流行30年的秘密)(8)

斯皮尔伯格和制片人凯思琳·肯尼迪

本质上,《侏罗纪公园》和60多年前的《金刚》属于同一类怪兽电影。

斯皮尔伯格本人也受《金刚》影响很大,他在筹备拍摄《侏罗纪公园》时不止一次提到对《金刚》的敬意。

从这部划时代意义的影片开始,在大银幕上实现这种巨大怪兽主要依靠两种方法。

第一种年代久远的传统方法,就是当年《金刚》使用的定格动画。

斯皮尔伯格在筹备《侏罗纪公园》时也找来当时乃至现在都算世界顶级定格动画大师的菲尔·蒂贝特。

经典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电影流行30年的秘密)(9)

定格动画大师菲尔·蒂贝特

菲尔曾经受雇于工业光魔,后来离开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他为1985年的电视纪录片《恐龙!》做过大量的定格动画恐龙,对恐龙的动作很有研究。

他还是定格动画Go Motion技法的发明人,这种技法有效缓解了定格动画看起来不流畅的问题。

凭借Go Motion在电影《屠龙记》中的运用,菲尔获得了1982年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提名。

虽然菲尔·蒂贝特的定格动画技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动作卡顿的问题。

斯皮尔伯格想要在《侏罗纪公园》中实现恐龙完全流畅的动态。

经典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电影流行30年的秘密)(10)

这时,工业光魔的另一位视效总监丹尼斯·穆伦向斯皮尔伯格提出,他的团队可以尝试用CGI制作数字恐龙,然后再合成到拍摄场景中。

虽然CGI技术不是第一次在电影中运用,上面提到1973年的电影《西部世界》是首次使用,到《侏罗纪公园》拍摄时也有20年的历史,但当时这项技术并不像现在这么普及。

穆伦团队做过各种CGI形象,也多次获得过奥斯卡奖,但他们从未做过动物,更何况还是6,500万年前的恐龙。

经典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电影流行30年的秘密)(11)

电脑特效大师丹尼斯·穆伦

数字恐龙的动作、质感、立体感等会不会让观众觉得假,又是一大问题。

结果穆伦团队做出的Demo让斯皮尔伯格信服了,恐龙的动态非常流畅。

当斯皮尔伯格告诉定格动画大师菲尔·蒂贝特要放弃他,转而使用穆伦的数字团队时,菲尔对自己的工作,也对自己在电影工业中的角色发出了一声感叹:“我刚刚灭绝了”。

这句话还被斯皮尔伯格在电影中当作一句台词使用。

这句看起来轻描淡写调侃的话,其实成了电影历史进程向前迈进的一个重大标志。

站在现在的角度回望过去,斯皮尔伯格和丹尼斯·穆伦团队不仅突破了一部电影的特效瓶颈,他们还意识到数字特效技术即将成为今后电影制作的趋势。

而他们现在做的也不仅是一部电影的成功,而且是引领了这个趋势。

不夸张地说,正是《侏罗纪公园》取得巨大成功后,CGI技术才在好莱坞和全世界范围被广泛使用起来。

经典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电影流行30年的秘密)(12)

丹尼斯·穆伦当年和团队为《侏罗纪公园》制作数字恐龙

在决定使用CGI制作恐龙后,斯皮尔伯格也没有无情地抛弃定格动画,而是聘请菲尔·蒂贝特为那些制作数字恐龙的特效师担当动作顾问,于是菲尔·蒂贝特在这部电影中的头衔就成了“恐龙总监”。

他用定格动画的传统方式模拟出恐龙的动作,再由丹尼斯·穆伦的特效师在电脑上实现。

有趣的是,蒂贝特还带着那些整天坐在电脑前的特效师模仿恐龙,让他们有真实的肌肉记忆,没想到电影中这些恐龙都是特效师“自己”。

在影片筹备期间,菲尔·蒂贝特已经提前做出了两场重头戏的定格动画小样,一场是霸王龙出场袭击游园车的桥段,另一场是迅猛龙厨房大战。

斯皮尔伯格也没有浪费蒂贝特制作的这两段小样,后来电影中的这两个桥段基本就是按照蒂贝特的小样拍的。

除了从定格动画改用CGI技术的跨越和开创性做法,实现《侏罗纪公园》中逼真的恐龙还仰仗了另一项技艺——电子机械木偶。

斯皮尔伯格找来好莱坞这个领域的顶尖人物斯坦利·温斯顿负责机械恐龙部分。

斯坦利特效工作室之前的杰作包括卡梅隆导演的《异形》和《终结者2》,还有《铁血战士》、《剪刀手爱德华》和《蝙蝠侠归来》等作品。

他和丹尼斯·穆伦一样,在加入《侏罗纪公园》项目前,也已经是奥斯卡奖的常客。

经典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电影流行30年的秘密)(13)

特效、特效化妆和机械木偶大师斯坦利·温斯顿

不过从之前的作品看,斯坦利工作室做的大多是人形“机械木偶”,没做过动物,更别说恐龙。

在这样的挑战之下,斯皮尔伯格导演又邀请了古生物学专家杰克·霍纳担任全片的恐龙顾问。

他也是片中山姆·尼尔饰演的恐龙专家格兰特博士的原型。

他也是坚定的“恐龙最终进化成鸟类”理论的秉持者,所以我们看到后来“侏罗纪系列电影”中的恐龙设计都偏向鸟类而非爬虫类,就是基于杰克·霍纳的理论偏好。

经典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电影流行30年的秘密)(14)

古生物学家杰克·霍纳(左)

杰克·霍纳指导斯坦利工作室利用特效化妆和机械骨架复原出立体的“恐龙木偶”,拍摄时由远处的操作员亲自“扮演”这些恐龙木偶。

操作臂可以控制恐龙的头部、爪子等部位的动作,甚至眼睛也可以移动,这就是为什么《侏罗纪公园》中的木偶恐龙依然显得很真实。

因为背后都是真人操控,甚至同步做出的动作。

经典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电影流行30年的秘密)(15)

电影中那只生病的三角龙是斯坦利工作室的木偶恐龙第一次出场。

这段戏拍完后,整个剧组、导演和演员的反馈非常好,有人甚至感动的哭了。

这些机械恐龙的真实感能感动演员和剧组,也就能感动观众。

除了三角龙,斯坦利工作室最大的工作量都花费在那只巨大的霸王龙上。

可以说,斯坦利·温斯顿和他背后的团队是这只“霸王龙奶奶”的灵魂。

经典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电影流行30年的秘密)(16)

简单来说,只要电影中出现的是全身恐龙,就是丹尼斯·穆伦团队制作的数字CGI恐龙;只要出现的是恐龙的部分躯体,就是斯坦利团队制作的木偶恐龙。

斯坦利·温斯顿、菲尔·蒂贝特、丹尼斯·穆伦和古生物学家杰克·霍纳4人,是让《侏罗纪公园》实现逼真恐龙形象的真正幕后英雄。

再加上迈克尔·克莱顿的原著思想非常超前,以及斯皮尔伯格的导演和编剧大卫·凯普合理的改编,最终成就了一个系列的经典。

经典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电影流行30年的秘密)(17)

整个《侏罗纪公园》视效团队获得奥斯卡奖

实际上制作《侏罗纪公园》的这些人已经是各自领域的头部大牛,但他们依然在这个项目上自己超越自己、自己挑战自己。

不仅一群世界顶尖人物聚在一起做了一部电影,还突破了很多电影技术方面的天花板,这样的作品怎么会不成为经典呢。

这也是“侏罗纪恐龙电影系列”至今依然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