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神童长大后反而不优秀(为什么神童长大后)

众人瞩目的种子选手,没有遇到适合这些种子的土壤,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为什么神童长大后反而不优秀?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神童长大后反而不优秀(为什么神童长大后)

为什么神童长大后反而不优秀

众人瞩目的种子选手,没有遇到适合这些种子的土壤。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年我们读过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中讲的是: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到他家去的都是才智出众的非凡之辈,只有这些人和他的亲戚拜访时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口,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李府君前来迎接,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抖了个机灵:“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们两家世代通好”。听者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回怼:想君小时,必将了了(我猜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又或者《伤仲永》。

据说仲永在5岁之前都不识字,突然有天就开窍了,并写了几句诗题了字,他的名气传遍乡邻,仲永父亲带着他到处应酬,最终“泯然众人矣”。

第一个故事一语成谶,孔融后来的成就也没有比得过儿时的美誉。

第二个故事印证了:后天的努力才是成才的燃料。

我有位同学祖上是慈溪四才子之一冯开,年前出差路过去看他,小孩子六岁了,见了一面,不由惊为天人,厚厚的历史书一目十行,三字经,看几遍张口就会背,随手放桌子上的地图,他看几眼就能把几个地名串成几句还不赖的诗。我问同学,怎么培养出来的,这可是凤毛麟角的天才。他摇摇头,说压根儿没费过什么神,天生英才,天不养英才,不能给孩子压力,就像普通孩子一样顺其自然养着就好。我琢磨着,可不是么,养孩子就是这回事儿,不管是天资聪颖还是资质平平,就像郭橐驼种树一样按规律给他松土施肥,不揠苗助长,不过分关注,自然养什么都比别人好。

神童是生来就有过人天赋的一小撮人。所谓天赋,并非后天养成,而是不学而知,或者能力超强,先学后知。很多人认为神童就是智商高或者智力早熟。其实,这只是一方面,他们往往还有异于常人的情感模式和思维方式,比如更强的共情能力和正义感,过人的逻辑推理能力等。然而不知是天妒英才还是人妒英才,历史上相当一部分数得出的神童都早年夭折。真乃造化弄人。也许以仲永爸为戒,大人们淡定处之,不招摇炫耀,不给孩子压力,反而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

说到底,众人的瞩目和期待既是加持神童的光环,也是压倒骆驼的稻草。或许神童本来就是普通人,只是得益于优秀的基因或者早教,某些方面早熟于常人,而被误认为神童,长大后也并不是变成了庸才,只是回归成普通人的状态,”泯然众人“,没有满足大家期待而已。还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是功德无量的幸事也说不定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