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感悟(真作假时假亦真)

“真作假时假亦真”是一种社会现象,可能最初的本意不是我现在所赋予的,现在理解为认真、用心地去做假,那明明假的东西看上去跟真的一样了稍作联想,脑子里总会浮现出几个活生生的例子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感悟?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感悟(真作假时假亦真)

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感悟

“真作假时假亦真”是一种社会现象,可能最初的本意不是我现在所赋予的,现在理解为认真、用心地去做假,那明明假的东西看上去跟真的一样了。稍作联想,脑子里总会浮现出几个活生生的例子来。

长辈在我小时候就讲些似懂非懂的故事,记得有一则,印象颇为深刻,说得是以前的跑江湖的生意人,很吃辛苦,生活条件虽然很差,但在人群中还要摆出一幅富有的架子,何以见之?因为他们用餐时总会吃一个“咸蛋”,殊不知这个“咸蛋”不是真的咸蛋,只是蛋壳是真的,只是漏着一个小洞,里面装的全是盐,要知道那时的年代里要是能有咸蛋吃那绝对是非富即贵很体面的人,所以你不是近距离观察或不是很留意,那你一定会认为他们吃的是真咸蛋。

还有做过手艺的人都知道有这么回事,过去的百作师傅当中,总有断档脱工的时期,而处在这一时期的师傅有人上门来请他去干活,按理说是“饥不择食”的好机会,可师傅总要端出一副自己忙个不停的架子,找些漂亮的借口,明明马上就可以去给人家干活的,假意说自己还要忙几天,等再过两三天就可以去,深怕闲着被人看轻,到时候抬高不了身价似的。

以前条件艰苦的年代,家里好的小菜都是用来请菩萨、请客人吃的,所以出现了老年人嘴里的“摆鱼”,有真的鱼,也有用木头油漆作成的假鱼,只是这碗小菜每天端来提去,摆出放进的,是不能动筷子的,据我揣摩这里也有“望梅止渴”似的效果,开点胃,增加点消化分泌液应该也是不可排除的。有些真的鱼要保存得出“白花”发霉为止。按理说是小菜就得吃,可实际上是装装样子,这里面我想了想应该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有份“重量级”的小菜镇着,对于单体个户来说是有一定面子的,另一方面也是有条件反射的功能。但不管如何既然叫“摆鱼”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虚设,假的。

到后来,在一定时期竟然兴起了“假领头”,还风靡过一阵子,老百姓真正买到了价廉物美的好东西,我是没有使用过,但我叔辈们都是常洗常换的。如果不脱掉外套,不仔细留意,你很难判定他不是穿了一件高级衬衣,而事实就是露了个头,不是穿的套衣而是佩戴着的虚头。

上述现象是生活中早已过去的一些小插曲,真心作假,假可乱真,无可厚非,而眼下所处网络时代上演的“真作假时假亦真”,让我看到了可怕的一种现象。现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朱之文”现象令我感到一种荒唐可笑又可怕、可悲。

山东农民朱之文披着一件旧的军大衣上舞台,模仿了杨洪基老师唱了一首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而一炮走红,有经纪人看好他进行一番人设包装还进了央视的星光大道,一夜之间,全国人民家喻户晓。按理说一个农民唱唱歌,娱乐娱乐,也是不稀罕的,可这个被称作“大衣哥”的朱之文从2011年的出名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0多年,没完没了了,热度有增无减,他家变成了“网红打卡地”,通过一系列的炒作,“朱之文”竟然成了当地的“摇钱树”,当地有关部门特意在打造,这个真的颠覆人的想象了。一个只读过两年小学的农民,凭着鹦鹉学舌的会唱几首歌就暴富了,到处商演、出席各类娱乐活动,从一个“普通农民”到“农民歌手”再到“歌唱家”再到“艺术家”,一下子“连升三级”了。

“朱之文现象”的可怕之处在于在大量网络水军的吹捧之下、在经纪人的策划下,已经打造出神一样级别的人物了。他的一件大衣竟然拍卖了50多万元,仔细看他表演的作品,不是走调就是重口音,字不正腔不圆,很多动作举止与言语不协调,说活时口误连连,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农民歌者被任何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要红,今日头条、抖音等网络平台上都是朱之文一家的破事,真的有毁三观的感觉,如果这样的人值得到处宣扬,有了钱就可以压到一切的话,那些真正从事专业音乐的创作人和奉献精美作品的表演者情何以堪呢?真把老百姓的鉴赏能力给低估了吗?

“朱之文现象”是荒唐的社会现象,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暴富的农民经常以蓬头垢面的姿态出现在村人的眼里,不是作秀就是品位也高不到哪里去,联想到作品肯定也不会真的出类拔萃;明知自己是个小学都没毕业非要配合各种宣传报道,把一对无辜的儿女大白于天下,打了自己的脸还不知天高地厚的配合七照八拍的,确实是无知的表现。一个并没有什么多少正能量的娱乐歌者竟然被吹捧成这样,而本人竟然配合得很,这简直同“耍猴把戏”没有什么区别,尽管他利用娱乐时代的红利确实赚了不少钱,但靠这种虚头巴脑、象小丑一样捞钱的作法为富于正义感、正直的人们嗤之以鼻的。我曾看到过朱之文在唱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的一则视频时,观察到一个细节,明明该唱高音的“咿”音却降了八度,在座的王洁实老师马上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眼神并把头转到了一边。

过去我们曾经历过“大跃进、浮夸风”的时代,眼下我真的担心这样的现象又会卷土重来,为了钱可以无所顾忌,至少网络上的乱象正在频频上演。因为我深刻知道“真作假时假亦真”的现实意义,好多商品就是靠这种欺骗式的销售来达到目的地,你懂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