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不剪不成材人不磨不成器(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俗话说: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对于一棵树来说,根的部分是最重要的。只要树根健康,这棵树就能保持良好的生命力。

我们的祖先对树根的认识可谓是深刻、透彻又全面,从所造的文字来看就知道了。

树不剪不成材人不磨不成器(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1)

关于植物的根,有“而、亥、氏”三个字。我们先讲第一个“而”字。

对于“”字,古往今来的文字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它被认为是植物的根,也被认为是人的胡须,从字形上看二者皆可。

树不剪不成材人不磨不成器(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2)

甲骨文的字形就好似我们人下巴上的胡子。在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戏剧道具中,人们扮老生的胡子就是这个样子。

树不剪不成材人不磨不成器(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3)

金文的样子既可能是胡子,也可能是植物的根须,二者如何切换,需要在环境当中来判断。

“而”字,不管是指植物的根须,还是指人的胡子,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细长且相互关连,所以后来也多用于连词,表相承。

“而”字在现代汉语中就被解释为“连词”,但不说为什么。

树不剪不成材人不磨不成器(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4)

其实,从它的字形演变来看,无论树根,还是胡须,都可以引申出深入、连续之意,所以借之表示“连接”,并没有转变、进一步的意味。

第二个“亥”字,也被认为是植物的根,但它不是植物的主根,是侧根部分。

树不剪不成材人不磨不成器(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5)

“亥”读音为“hài”,今天的字形中,上部像古上字(丄),下部像古下字(丅),中间一个纠缠的“丩”字,表示上下纠缠在一起。丩即纠缠,用于上下沟通。

植物向上生长以接天,向下扎根以接地,这就是靠它的根纠结上下来完成的。

但也人有认为它是“豕”字,指的是猪,从字形上来看,二者的古文字形确实很相近。

树不剪不成材人不磨不成器(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6)

甲骨文字形中,“亥”与“豕”的写法就很相近,所以古人常把“亥”与“豕”写混淆了。

《吕氏春秋·察传》中记有“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可见二字很早就常被人们误辨。

成语“鲁鱼亥豕”讲的就是这种误写现象,主要表现在篆书以前的文字。雷同的还有“帝虎”二字,虎的又一字形为“乕”,不过,该字形今已废弃。

树不剪不成材人不磨不成器(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7)

“亥”字究竟是表示猪,还是表示植物的根呢?参考前文对“而”字的认识,我认为两种情况都存在。

后来“亥”字当地支第十二位用,又另造了“荄”字来表示树根。

第三个,姓氏的“”,同样也有好多种说法。有的人认为其甲骨文字形像植物的根,似主根无根须;也有人认为像一个人手里提着一个东西。

树不剪不成材人不磨不成器(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8)

它的甲骨文字形确实与“人”字很相似。人提着的东西在向下坠,与植物的根都有向下的意思,那么这个形象,它原本究竟是什么?今天已经无法判断了。

树不剪不成材人不磨不成器(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9)

从金文来看它显然是一件东西,在一竖的下面部分有一个特别加粗的黑点,有指示“下”的意思。

树不剪不成材人不磨不成器(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10)

小篆字形根据金文线条化,大体有了今天“氏”字的样子。隶书、楷书亦由此字形而来。

树不剪不成材人不磨不成器(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11)

此外,还有一种主张认为“氏”就是“抵”。古文字形像一个人手持一物支撑身体的样子,金文好似一根拐杖或支撑杆,并指明要底部结实。

当房屋就快要坍塌时,人们用一个支撑杆在底部把它支撑住、抵住。

综合这几种认识,要判断它究竟是什么并不容易,但都能总结出它有类似树根:低下而结实的含义。

树不剪不成材人不磨不成器(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12)

以“氏”表示植物的根底,理解它所造的字也都能顺理成章。所以,我们把它归在植物的根部。

这就是关于树根的三个汉字,不知道有没有刷新你对汉字的认知呢?而且,这三个字还造了很多其他的汉字,并且都自成一个汉字小家族,以后我们再慢慢一起学习吧。今天就先到这里~

○〢关于作者:

本文改编自《双法字理》,作者:白双法老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